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書法藝術 >

李可染書論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搜集 時間:2006-05-07


論苦功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個時期想學拉胡琴。一位同鄉帶我去見胡琴圣手孫佐臣老先生,我恭恭敬敬向他求教,老人家說:"學藝第一要路子正,第二要能用苦功;話極平常,可是世上學藝的人成千上萬,能有幾個把路子走正了,把功夫練到了家的。"那位同鄉告訴我說,孫老先生早年練功時,在數九寒天,把兩手插在雪堆里,等到凍得僵硬麻木,才拿出胡琴來練,不到手指靈活、手心出汗,不肯收功,看他左手食指尖上一條深可到骨的弦溝,可以想見他當年練功的情況。最后那位同鄉感嘆地說:"世人只知孫老先生的演奏,金聲玉振,動人心魄,卻很少知道這感人的琴音是怎么來的"

??這里再說一個打虎的故事。傳說有一個村莊,虎患嚴重。村民計議備酒請別村高手除害,結果請來的竟是一個駝背老頭和一個小孩,村民大失所望。老人觀察到眾人神情,便未入席而先去尋虎。老人讓小孩走在前邊,行近虎穴時,小孩模仿幼畜的聲音,老虎聞聲而出。老人手執利斧,置于肩頭。老虎猛撲過來,老人頭略偏,餓虎撲空,垂地而斃,眾人大為驚異。走近觀看,惡虎自咽喉至胸腹剖裂一條直線,命中要害。這時老人才從容入席,酒肴猶溫。老人向眾人講述來由:自已父親、祖父都被猛虎傷害。父親臨死告訴他,老虎傷人主要在于向前猛撲。因下決心針對虎性苦練基本功,練到眼前晃動毛帚而眼不眨,臂力能攀九人而不動,終成殺虎高手。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認識"基本功"和"用"的關系,要有決心、有毅力練一輩子基本功,而不是等到急用時才練,臨渴掘井是不行的。

 

山水畫

??一位國際友人參觀故宮繪畫館,看到展子虔《游春圖》,他問是什么時代的作品,當我告訴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經一千三百多年時,這位國際友顯得非常驚訝,他搖著稀疏的頭發贊嘆說:"不可思議!中國繪畫反映生活為什么這樣早!"有人以為山水畫不能反映生活,這是不對的。中國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環境中發現美,想要表現環境中美的事物。古人從表現神、描繪宗教故事到畫山水、花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

??從前看見石濤一張畫,題詩一首,怎么看也不懂:

??丹井不知處,藥灶尚升煙。

??何年來石虎,臥聽嗚弦泉。

??結果到黃山一走,在黃山上一看,原來石濤是把黃山很多不同景點集中在一處:丹井、藥灶、石虎、嗚弦泉這許多地方,經過組織加工,畫在一個小冊頁上。

??"搜盡奇峰打草稿",石濤可以說已經參透山水畫創作之奧妙。

??意境,既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筆一劃既是客觀形象的表現,又是自己感情的抒發。創造一個藝術品,藝術家不進入境界是不會感動人的。你自己都沒有感動,怎么能感動別人?

??有些戲劇演員,站在臺上一動不動,一句臺詞沒有,但卻渾身是戲,因為他們的精氣神已經完全進入境界。我有一次看京劇《長板坡》,劉備吃了敗仗,在當陽道上露宿。當時劉備身邊坐著兩位夫人,都既沒有臺詞也沒有動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戲,而甘夫人一點戲也沒有。糜竺夫人抱著小孩,使人感到在戰場上風塵仆仆,精神疲憊。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妝的演員,這時可想著下妝后趕快回家買菜、接孩子……

藝術道路

??中國藝術有一個最了不起的傳統,是講人品與畫品的統一。

??人品不好,畫必然不好。

??一個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討好、欺騙,必然嫉賢妒能,整天想著壓人家,必然有狀元思想,總想自己什么都第一。

??德、智、體、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說實在的,沒有一個沽名釣譽的人能得到真正的榮譽的。名譽的評價在人民,在于歷史。

??屈原寫《離騷》,司馬遷寫《史記》,曹雪芹寫《紅樓夢》,是為了什么名利嗎?居里夫人做科學實驗失敗了那么多次,最后發現了鐳,人家獎給她勛章,她把勛章拿給小孩子玩,很看輕這些東西。

??一個人完全沒有一點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有個駝背老人,在樹林里粘蟬,好像用手拿,一個也跑不掉。莊子問他本領哪里來?老人說,我練出來的。我用一根竿子頂一個球,后來加成兩個球,再加成三個球,練來練去,從不間斷,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粘蟬時,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蟬翼上,宇宙之大,別的什么都看不見。莊子聽了感慨地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莊子?達生》)

??藝術上的創造談何容易!它是在一定條件下自然形成的。黃賓虹常說,"學藝不可求脫太早"。齊白石的風格,60歲后才逐漸形成,當然這可能晚了一些,條件不夠而侈談創造是徒勞。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后一句就是指終生食而不化的人說的。

??"像"與"不像"是相對的,但又是相反相成的。

??齊白石在湖南家鄉時學何紹基的字,非常像。到北京以后,眼界寬了,覺得"何字"格調不高,于是改學金冬心,學得很像,可以亂真。后來改學李北海,時間最久,功力最深,結體筆勢都相似。最后兼學漢碑、魏碑、篆隸……脫化出來,加上自已的創造,形成個人的風格,但我們還能隱約看到李北海的影子。

 

論名師巨擘  

??白石老師有句詩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藝術家往往只愿把有豐富滋養芳甜的成果分享給人,卻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問白石老師,在他的藝術修養上,用過多大的苦功,我想以俗諺"鋼梁磨繡針"這一句話作比并不怎樣過分。就以老師畫案上那塊硯臺來說,那是一塊又粗又厚的石硯,我不知他是從何時用起的,但以老師作畫之勤,經過千萬次的研磨,硯底有的地方已經很薄,近年別人給他磨墨時,總是囑咐墨往厚處磨,不要把硯底磨穿了。老師曾經對我說過,他一生十日未作畫,一共只有過兩次,一次是太師母逝世的時候,一次是他害了病,此外總是天天作畫,功夫從不間斷,把畫畫作為日課,哪天因事作畫數量不夠,次日還要多畫補足,白天時間不夠,晚上張燈繼續。所以我們的老師的畫上也常常可以看到"白石日課"和"白石夜燈"的題字。聽說他早年在北京,為了潛心用功、犧牲了一些個人娛樂享受,擺脫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交關系,為了杜絕當時社會一些無意義的干擾,白天也把大門落鎖,甚至在門外貼上"齊白石已死"的字條,因而傳為逸聞。

??過去學校掛有黃賓虹先生的畫,一些人看不懂,有的甚至提出反對掛黃先生的畫,說這些畫沒有什么意思,其實黃老先生的畫有很多優點,足供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他的畫,意境比較舊,我們不能完全用現代人的思想感去要求他。學習傳統,要有分析,要有"師學舍短"的精神。黃先生的畫整體感很強,層次很深厚,充分再現了大自然多種物象的微妙復雜的關系,若即若離,渾然一體。有的畫遠看蔥蘢茂密,山石重疊,近看一塊石頭也找不到。有的畫充分表現了江南山水飽含水蒸氣的濃郁氣氛,在筆墨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很好學習的。

??藝術這門學問追求起來無盡無休。藝術工作者為了使自己的作品達到高度感人力量,不僅早年要踏踏實實練好基本功,以后還要結合著創作要求、終生不息地逐步加以磨煉提高。

??徐悲鴻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同我談過這樣的話:他說他平生很喜愛荷花,可是從來不敢去畫它。假若真正要畫的話,就需要買十刀二十刀紙,把這些紙都畫完了,他就可以真正地畫荷花了。我覺得這是發人深思的經驗之談。

??我第一次見到林先生(指林風眠)的靜物畫是一幅雞冠花,漂亮極了!林先生的藝術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充滿了詩意,并不像現在有些畫讓人家看不懂。他的畫,大家都看得懂,很美。他的畫擺在世界繪畫里,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畫家之中是毫無遜色的,甚至超過他們。

文化縱談  

??中國畫到今天仍是蒙塵的明珠。中國畫的水平是很高的。有一次看中國畫和別國友邦的聯展,感到水平差距很遠。回來以后,我就請王鏞刻了一方圖章,"東方既白",是借用蘇東坡《前赤壁賦》的結尾一句:"不知東方之既白。"東方文化復興的曙光一定會到來,中國畫會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

??尼克松訪華,電臺記者問他對中國的看法。他講了一句很深刻的話:"中國是一個沒有人能畢業的大學。"日本作家井上靖十分敬仰中國文化,他說孔子是人類的偉人,中國早在春秋戰國就出了那么多大哲學家。

??日本人很愛護自己的國家,把富士山看做民族的象征,很崇仰。富士山的山勢并沒有多少變化,但幾乎所有的日本畫家都畫過富士山。日本人同樣很珍愛自己的民族藝術。我在日本看了他們的歌舞伎,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有一次,我很有興致地模仿表演了歌舞伎的動作。

??日本人很愛護自己的國家,把富士山看做民族的象征,很崇仰。富士山的山勢并沒有多少變化,但幾乎所有的日本畫家都畫過富士山。日本人同樣很珍愛自己的民族藝術。我在日本看了他們的歌舞伎,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有一次,我很有興致地模仿表演了歌舞伎的動作。

??德國歌劇很著名,到德國訪問,我看過一次歌劇,布景極考究,云浮在空中,山巒之間有霧氣。我對德國朋友說,你們的布景好在立體、有空間感。他們卻說:"我們壞就壞在這里,比不上中國的繪畫。"

??蘇聯朋友考涅楚克對我說:中國畫給人一種愉快的感覺。你們應該把創作方法告訴我們,應該把東方的創作方法告訴西方人。許多西方藝術家應該向東方學習。

??中國藝術的意匠,在世界藝術中是很了不起的,沒有意匠就沒有中國藝術。所以杜甫有句話:"意匠慘淡經營中。"如京戲,有很多觀眾,即使連胡琴、動作、唱詞、故事都非常熟悉了,仍是百看不厭,什么原因?這就是由于京劇意匠已經達到高度境界產生的魅力。我十幾歲時,聽程硯秋唱《玉堂春》,前人形容樂音之美,說"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可我是半年之久,不絕于耳。現在回想起來,程硯秋的唱聲仍然印象很深。

??佛教藝術由印度傳來,但我們古代的美術家沒有囫圇整吞,而是沿著民族藝術傳統,通過當時的實際生活,把它加以咀嚼消化,于是以外來文化影響為滋養,使自己民族文化得到了新的發展。梁思成氏有篇考察云崗雕刻中建筑形式的文章,從建筑的基本結構上說明外來影響如何融化于我們中國建筑的根本樣式中。這意見和我們所見于雕刻方面是一致的。

自述片段

??我不畫花卉,但是跟齊白石老師十幾年,學習他作畫態度、筆法,學習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構圖經營。

??我自己讀書不夠,學習不夠,頭發白了,感覺自己還是個小學生。我的兩方印章:"七十始知己無知"、"白發學童",不是謙詞。真理只有一個,規律是無窮無盡的,追求真理和探索規律的道路和具體實踐都不是絕對的,它將因各人的條件不同而不盡相同,從大處看,往遠處看,只要致力于尋求真理,殊途可以同歸。

??我小時候在家鄉徐州時喜歡寫字,11歲時字寫得受到稱贊。但家鄉找不到好的書法老師,有一個老師教我趙字體,一味追求漂亮,后來才知道,由于追求表面漂亮,產生了"流滑"的毛病,結果費了很大的功夫糾正。糾正的方法就是盡量工整,不怕刻板。我不但寫顏體、魏碑,還寫我自創出來的極其呆板的字體,我戲名之曰"醬當體",即像早年醬園、當鋪墻上工匠描畫出來極其刻板的正體字。就這樣,以極其刻板的字體糾正自己,防止了"流滑",真是所謂"學拳容易改拳難"。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找出來"是我早年有心變革中國畫的座右銘。

??"我身體不好,若是在10年前,我還可以有更大的變化。我畫了將近70年的畫,一直在前進。有人說:'李可染還要再跨進一步',我說:'跨進一步是可以的,但不能跨到西洋那里去。'"

??有文章說,李可染是愛國者,我很高興。一個人不愛國,怎么能愛世界!在世界上應走自己的路,不能扎在外國人那里去。

标签:李可染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