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文化藝術 > 傳統文化 >

中國民間藝術:面塑藝術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6-12-26

 

   史料記載: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淵源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致、優美、精巧。
    面塑藝術的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泥塑的步驟),還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實際上是饃,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于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面塑花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面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模、花果模、禮模、饃玩具等。制面饃的工具十分簡單: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紅棗、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發面技術,按照式樣進行捏制,那么一個鮮活的面模形象就會脫穎而出。”
    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據文獻資科,漢代早已有面塑的記載,宋代《夢粱錄》中曾記載著把面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在陜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稱作“面花”和“年模”的,并將這古老習俗一宜貫穿于節慶日子的始終。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鄉村中到處可見互送禮饃的歡快場面。在陜西關中東部婦女幾乎人人都是制作禮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長的婦女技藝更是高超。 
    面塑本是一種街頭民間工藝,被引進餐飲殿堂之后,它也和食雕一樣,擔當起點綴和美化菜肴、烘托宴席氣氛的作用。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則用澄粉、生粉等制成。本文要講的是用于收藏的面塑。
制作面塑,和面是關鍵之一。制作面塑的和面與制作面點不同,前者需要考慮面團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
    許多人在制作面塑時都會遇到諸如面團不易塑造成形、作品易干裂綻口等問題。究其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制作者沒有完全掌握面塑和面的訣竅。
由于面塑的流派眾多,故和面的配方和手法各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流派,和面的配方和手法也會因季節的變化及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根據筆者所屬流派的經驗,冬季和面的配方為:精面粉1500克、糯米粉1000克、精鹽200克、防腐劑100克、香油250克。
    其制作手法為,將面粉、糯米粉、精鹽、防腐劑放在盆中和勻,再徐徐倒入開水并用筷子攪拌,然后將面團反復揉搓,直至達到“三光”效果?面光、手光、盆光?。用手將面團壓成薄片,上籠蒸約45分鐘取出來,迅速將面片與香油揉和均勻,再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裹好,放置24小時至面團上勁后,即可用廣告色進行調色了。
    如果是在夏季,考慮到氣溫和濕度等因素,一般可適當增加面粉的比例?可將面粉增加到1700克左右,同時,防腐劑和香油的比例也應適當加大。
    和好的面團在冬季可保存1~2個月,夏季放在冰柜中也可保存1個月左右。取用時若感到面團發硬,可用手將其揉軟,這并不影響其使用效果。
    初學面塑者在和面時,由于對原料的用量比例及制作手法掌握不好等原因,容易出現下列問題:
    1?面團過干,這會造成面塑各部件之間不易粘接。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和面時水加得過少或面粉加得過多。但如果發現問題已出時切不可再加水揉和,只能用502膠或白乳膠對部件進行粘接。
    2?面團太軟,就是說面團失去了骨力。主要是因和面時水或糯米粉加得過多所致。其解決的辦法是:將面團置于陰涼通風處,吹至面團不粘時即可。
    3?面團彈力過大,這可能造成無法刻畫面塑的細微部分。如用塑刀剛壓好的眼窩,馬上又會彈起恢復原狀等。解決辦法很簡單,面團和好后立即入籠蒸熟即可。
    4?制好的面塑作品存放時出現干裂或生蟲長毛。加入精鹽和香油?或甘油?后,有增加面團筋力、使面團不開裂綻口的作用。因此,只要和面時將上述兩種原料放夠了,并與其它原料充分揉勻,即可防止作品干裂。致于作品生蟲長毛,則是防腐劑用量不足所致。 

 

标签:民間藝術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