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攝影 > 攝影學堂 >

如何使用好廣角鏡頭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 時間:2009-08-31

    站在路口,放眼望過去,一條筆直的大道通向遠方。人群、車輛、甚至道路的本身似乎都變得愈來愈小,消失在天邊。你想起了昨天的送行晚宴,一大群朋友都擠在圓桌的那一頭,等候你來拍一張團體照。如果說看到讓離去的朋友消失在天邊,似乎是一場難以避免的情景,你可曾經想過,為什么在拿人作主體的照片上,卻也把朋友推到照片的邊緣,大半幅的畫面反而被圓桌所占?

    這就是視覺上的透視感。而正因為這份透視感,使得很多利用焦距比較短的所謂“超廣角鏡頭”所拍出來的照片,顯得變形,而它的使用也就變成了一種學問。對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從下幅照片去理解:

    在上幅照片里,我把兩根金屬長條放在照相機的前面。從鏡頭前斜向地展開。當我把這樣的安排用一只20mm廣角鏡頭拍攝了下來以后,在照片里,這兩根金屬長條卻形成了照片左右邊緣,而長條所勾畫出來的扇形,展現在整張照片的長方形畫面上。這也就是說,透視感使得接近扇形基點(瞳孔或是照相機快門)的景色,不論是眼前的大路還是圓桌,都被拉寬了,展現在這幅長方形畫面的底部,而遠處寬廣范圍里的景色,卻被壓縮在長方形的上端,相對地變得很小。

    因為眼睛的透視感是和我們與生俱來的,愈遠愈小是天經地義的現象。至于說近處的景色是否變大了,沒有人會去注意它。但是不同鏡頭,由于它收羅的扇形范圍各有不同,所帶來的轉變就很明顯了。一般所謂“標準鏡頭”的透視感和肉眼所看到的比較接近,也就因為如此,而被標以“標準鏡頭”這個稱號。但是廣角鏡頭所帶來的,卻超越了我們肉眼所能接受的程度,我們注意到近處的題材比肉眼所看到的更為突出,因而意識到照片變形了。

   建立在實物成像基礎上的攝影,即使不像在日本那樣,被稱為是“寫真”,大家的心目中還是認為它是“紀錄”。但是我們如果能夠認識到照相機和肉眼在觀察景物之間的差距,廣角鏡頭所帶來的變形就可以成為我們發揮表現力的工具。一張照片的拍攝也就成為一次再創造,它不再只是單純的紀錄而已了。

    透視感為廣角鏡頭所帶來的特性,使得我們必須認識到,所謂“廣角”并不是單純地把更多的景色收羅在一幅畫面上。在使用這樣的鏡頭時,我們有必要去選擇適當的拍攝題材。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找尋能夠從畫面前景中突出的題材。一張照片,如果沒有明顯而有意義的前景,就會顯得特別空洞。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廣角鏡頭這種強調前景的效果,雖然能使它淡化遠處景色在畫面里的地位,但確也不否定遠景的重要性。因為短焦鏡頭比較清晰的景深能使得遠處的一樹一木都很清楚的顯現在畫面上,我們很難利用大光圈來虛化它。因此,除非前景與遠景有明確的關聯,否則就會帶來喧賓奪主,甚至凌亂的后果。

    正因為廣角鏡頭會把遠處的景物壓縮而集聚在一張照片的上方。我們就必須考慮到向外延伸的(不論是垂直的還是水平的)直線,除非把它放在中心的十字線上。隨著這些線條的延伸,它們就會逐漸地被壓縮而變形。這會使得一條肉眼看過去水平的橫線呈現出傾斜甚至變成拱形。這種現象最明顯的是在水陸交接的湖畔或海邊。而垂直的線條,不論是高大的樹干或聳立的高樓,也會因為它們離開鏡頭的距離愈來愈遠而呈現出向中央傾斜的現象。為了考慮到拍攝建筑攝影者的需要,攝影器材廠商也有所謂“變軸”鏡頭的生產。來校正這一方面的效果。當然在目前數碼攝影的時代里,這個問題也可以在拍攝后通過電腦軟件來加以處理。

    透視感所帶來的“變形”,造成了廣角鏡頭和肉眼觀察之間的差距。但與其把它看作是這種鏡頭的“短處”,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鏡頭的特性。這就像駕馭一匹有個性的野馬一樣,如果能夠讓它的性能和我們的拍攝意圖相互結合一致,所得到的效果,就往往會使得一個畫面更有含義和震撼力。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怎么去把廣角鏡頭的透視感作為工具來作為我們拍攝上的發揮,就要看我們對這種鏡頭的“駕馭”了。

标签: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