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藝術理論 >

西方油畫的發展及風格流派(3)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9-17

 

印象派油畫

     印象派產生于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以馬奈為中心的一批畫家如莫奈、西斯萊、雷諾阿、塞尚、德加、畢沙羅等人,在反對學院藝術的口號下,以創新的姿態進行藝術革新,并登上法國畫壇。1874年他們在巴黎舉行了第一次展覽,社會反響很大,參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創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這樣印象派繪畫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強調畫家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印象,反對學院派的因循守舊,主張藝術上的革新。繪畫技巧上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并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同時把這種科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去。他們走出畫室,走進大自然,在陽光下直接對景寫生,根據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這在繪畫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給后來的現代美術以極大的影響。由于印象派繪畫很少反映人類生活的主題,使創作題材和內容受到很大限制。

     馬奈(1832~1883),是19世紀下半葉對繪畫領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繪畫大師,他雖與印象派畫家們有密切的聯系,但并未參加印象主義畫展,可是印象派的畫家們始終是以馬奈為中心,創造新的繪畫理論和作品。1832年馬奈出生在一個富裕的法官家庭,因為熱愛藝術,他放棄了高官厚祿的前程,成為一位畫家。

     馬奈是最早打破傳統的棕褐色調,使畫面明亮、有外光新鮮感的畫家。他受過古典藝術的薰陶,作品中始終保持著宏大和莊重的氣魄,他的畫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寫實技巧,但在色彩上還沒有發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畫家那樣去分解物體顏色的程度。他對色彩的處理比較完整,每一色塊都很協調柔和,又很鮮亮,給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的少年》是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總的暗調子中,突出幾塊明亮鮮艷的色彩,使之更加響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奧林比亞》也同樣運用了這樣的表現手段。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領袖人物。1874年由他發起組織了首屆印象派畫展,他的油畫《印象?日出》一畫在展覽中引起反響,從而使“印象派”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印象?日出》表現的是畫家對所看到的“日出水面”這一轉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畫中表現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朧晨霧中,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藍綠色彩輕松的勾畫出來,整個畫面的一切物體都融成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領域的探索,忽視對物象形體的寫實。側重于用光線和色彩來表現瞬間的印象,追求繪畫上色彩關系的獨立美。他是第一個真正強調外光寫生的畫家。他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戶外寫生完成,而且態度非常認真。為了保持印象的真實性,常常是早晨時畫的畫,如果沒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時間繼續畫,直到畫完。他還常常對著一個景物,分別畫出對象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的色彩變化。如油畫《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畫家進行這種色彩試驗常被人們提及的作品。他的這些經過了深思熟慮,追求瞬間光色細微變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這種藝術追求在莫奈晚年創作的油畫《睡蓮》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是最長壽的,他到晚年時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印象派繪畫的價值,也使得他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

     德加(1834~1917),是印象派畫家中的積極活動者和重要成員,以描繪舞蹈演員和浴女著稱。德加是一個銀行家之子,生活富裕并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文化修養較高。

      德加早年接受過嚴格的古典主義藝術的熏陶,培養了他熱愛傳統藝術的感情,所以在印象派畫家中他是始終堅持嚴格造型的畫家。他受到馬奈的影響,開始注重對色彩的研究,并參加印象派的畫展,成為印象派畫家中風格獨特的一員。德加一生中對撲朔迷離的動感追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舞臺燈光下的舞蹈演員和賽馬場上的情景,表現得極為生動。他常常在后臺和包廂里冷靜地觀察對象,默寫演員們舞蹈時一瞬間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舞蹈者輕柔的動作和跳動起來的生動姿態,更成功的是他將舞臺燈光下的感覺傳達得格外真切。德加的代表作品是《舞臺上的舞女》《熨衣婦》等。

     雷諾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畫家。1841年他出生在一個窮裁縫家,曾以在陶瓷器皿上作畫謀生。他天性樂觀、純樸,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對人和大自然的美,有著極其敏銳的藝術感受力。雷諾阿主要畫婦女肖像和裸體,他的畫總是充滿著歡樂的氣氛,人物塑造得有著無法形容的柔和與微笑。同時在他的畫中嘗試著運用印象派的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物畫生動活潑,色彩豐富。

     雷諾阿的繪畫創作中少女和兒童題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筆下的兒童天真稚氣,所畫的少女更能傳達出沉靜、優雅的情態。《少女肖像》是他這一類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雷諾阿筆下的作品在筆觸運用上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他還經常喜歡使用各種由淺到深的紅色作畫。畫中的人物被描繪得非常悠閑愉快,充滿青春的美麗,猶如一首贊美和抒情的樂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這樣美好而富于浪漫情調,作品《游船上的午餐》《餅干坊街的舞會》《包廂》等都十足體現了他的藝術特色。

     畢沙羅(1830~1903),是印象派的重要畫家。畢沙羅出生在法國安提爾群島的圣多馬小島上,他的父親是一位開雜貨鋪的小老板。年輕時他曾當過店員,由于酷受繪畫,在他25歲時離開了家鄉小島,來到以藝術都城著稱的巴黎。柯羅和米勒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他堅信著藝術唯一可遵循的大師就是自然。畢沙羅比其他印象派畫家中任何人都更早在外光中開始作畫。他常說:“在戶外生動的光線中,按著自然忠實地畫吧!”

     畢沙羅一生清貧,但卻總是帶著愉快明朗的面容生活著。他非常喜歡田園生活,毫不夸張、粉飾地畫眼中看到的極其普通的一切。在畫面上他常常采用飽和的顏色和筆筆壓蓋的細膩筆法描繪對象,具有一種淳厚的藝術韻味。代表作品有《逢圖瓦茲的紅屋頂》《蒙馬特爾大街》等。

     修拉(1859~1891),印象派中的后起者,他在印象畫派中獨樹一幟。修拉是根據色彩學原理來指導藝術實踐,認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實地表現這種分割的色彩,必須把不同的、純色彩的點和塊并列在一起。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作品被稱為“點彩法”,并形成“新印象主義繪畫”,又稱“點彩派”。建筑在科學理論和理性基礎上的新印象主義,在某些方面恢復了繪畫中物象的具體性、實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過分注重法則和規則,也使繪畫喪失了可貴的、直觀的生動性。《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共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畫家采用了細筆小點的形式,并用大塊的綠色為主調,雜以紫、藍、紅、黃等色點,使畫面在局部中有著豐富的色彩變化和互補色的對比,整體上協調一致。

后印象派油畫

        印象派之后出現了與印象派的藝術主張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為代表的另一種藝術主張,人們稱之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滿足于印象派的“客觀主義”表現和片面追求外光與色彩,轉而強調抒發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觀感情和情緒。在藝術表現上,“后印象派”重視形、色、體積的構成關系,強調藝術形象要異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側重于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后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畫家,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由畢沙羅介紹加入印象主義畫派,并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為捕捉轉瞬即逝的自然現象而苦苦探索,確立了自己的藝術方法和風格。

     塞尚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圓柱形、圓錐形和圓球形等幾何形。自然對人類來說,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視表現自然景物的形體與結構上的關系以及色彩的層次推移。他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他非常善于用色彩處理畫面的空間感,作品中景物無論遠近,沒有模糊朦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時又表現出了層次分明的遠近透視感和空間感。這種感覺不是由畫面上物體的透視線和構圖來表現的,而是由物體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關系表現出來。色彩代替了體積,顏色關系代替了明暗關系,他是在用顏色造型。我們知道,困難在于找到準確的色彩和色彩之間的和諧關系,塞尚則成功地克服了這一困難。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他的靜物畫、風景畫及人物畫表現出了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了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與否,著重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大的整體關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從地去復制現實,而是尋求諸種關系的和諧。

     塞尚這種對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強調,對色彩的巧妙安排和運用,對物體造型結構的處理并有意識地采取變形手法等等,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對后來現代流派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于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并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靜物》《圣維克托尼爾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畫家,荷蘭人,家庭生活貧困,年輕時曾干過許多職業,如美術商人、教師、傳教士等。年近30歲時,他才開始繪畫藝術的生涯。

     由于他有過豐富的生活體驗,同勞動人民有著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藝術中熱衷于表現他們平凡而艱苦的勞動生活。早期的油畫作品多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鄉村景色和人們的勞動生活,在色彩的表現上是以傳統的暗調子為主。1886年,凡?高來到巴黎,被印象派畫中那種奇妙熱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開始改變原有的畫法,以極大的狂熱投身于印象派繪畫色彩的表現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實驗中去。從此凡?高的油畫開始明亮起來,多使用鮮艷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構成他繪畫的特色。他把所描繪的對象,當作表現自

     熱烈激動的主觀感情的媒介、當作表現自己獨特藝術手法的媒介,以表達他的主觀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藝術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對事物的形體塑造上的方法,發展到更加獨立于傳統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藝術在他生前是不為世人所承認的,但是后來,人們慢慢的理解和認識了他的藝術創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對善良、對美和對創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來發展起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的畫家們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藝術世界中。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創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創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郵遞員》等。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時當過船員、店員,后來他棄商從藝,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繪畫的創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引導走向印象派繪畫的道路。不久他便改變畫風,開始創造一種更偏重藝術家主觀幻想、更富于裝飾意味的風格。他厭倦繁華而充滿紛爭的都市生活,向往著純樸的自然和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棄富裕生活,離開巴黎,遠涉重洋,來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熱帶島嶼――塔希提島,開始探求他獨恃的藝術風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這里完成的。在這里他找到了童年時代從母親那接受的,對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極大的熱情表現具有原始美的,未開發的熱帶大自然,表現遠離文明喧擾的,簡單純樸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術中莊嚴、平穩、安寧而富有圖案裝飾風格的藝術手法,并追求簡單、稚拙的粗線條結構形式。在色彩上,他從形式美感的要求出發,注重色塊之間的布局和整體效果,以主觀創造來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間的關系簡化,多使用較純的色彩,追求一種跳躍性的或對比的諧和,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裝飾感。高更主張藝術家不僅要表現客觀自然,而且還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內心,表現主觀的東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樣啟發了一批現代流派的畫家。高更的代表作品是《塔希提島的少女》

标签:油畫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