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環藝論文 >

高級住宅區植物配景若干原則淺析

作者:王奇勇 俞宸亭 來源:《藍天園林》2006年第6期 時間:2006-09-23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的建筑師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詮釋了建筑的品質堅固、實用和美觀。當今,人們理解高品質房的內涵就更加豐富:以物質層面的適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環境性能和經濟性能為品質基礎,追求精神層面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和諧統一。

    而園林植物是美化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園林植物是指一切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花卉,甚至草坪地被。植物觀賞包括:觀賞植物的葉片、枝干、花朵、果實和毛刺等;觀賞植物的姿態、色澤、形狀、氣味等;觀賞植物的配置及季相景觀等,也包括觀賞人們賦予植物的各種人文內涵等,這些都能給人帶來某種心理和生理的愉悅與享受。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環境特別是城市居住環境的綠化、美化、凈化、香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建筑物的建筑面積、層次朝向、結構及建筑物的外觀風格和居住環境尤為受到業主的重視,計劃經濟時代人們并不注重的景觀環境現已成為大多數住戶選房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對景觀環境的重視度在高收入階層選房時尤為突出,特別是別墅、排屋及毗鄰廣場公園等高檔住宅區的景觀要求,已由原來單純的綠化上升為美化,更深層次地發展到藝術的景觀環境及人文景觀的挖掘,而對于大環境的重視也使居住環境向“返璞歸真”的生態環境發展。在景觀環境的發展中,始終離不開人類對自然藝術美的追求,特別是離不開自然景觀造景要素中植物造景的追求。

    在別墅、排屋、高檔公寓的居住環境中,植物造景除了設計主題與建筑風格必須統一外,還必須與其所處位置、地理環境相協調,因地制宜與周圍環境和原生植物環境相互和諧是主要的,因此植物造景的植物配置也有一定的差別。同時,建筑也是戶內不同格局與外在形式的統一體。戶內不同格局是指戶型空間、隔墻、過道、走(電)梯間等未來理想人居的客觀空間。戶內不同格局的制定主要是設計師通過戶型內面積的分配,生活、休閑空間的規劃,在充分考慮居住空間的使用功能上,強調居住的舒適性來實現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觀制約性。外在形式是指門、窗、陽臺、檐口、屋頂和外立面線條、色彩等意蘊性的外在表現形式,是設計師在戶內不同格局定勢的基礎上,運用一系列的物質手段,通過點、線、面,黑、白、灰及色彩等物質因素的存在,轉化為感性外觀的“人化的景觀”,因而具有很大的主觀創造性。

    高品質社區必須包含一些良好的居住元素,比如戶型、建筑設計、社區配套、環境、通風、采光、密度、居住氛圍等等,由于項目規模大,加上有可利用的江景、山景景觀資源,開發商可以有較大的空間來雕琢產品。為了提高居住和生活質量,對戶型、裝修、配套、環境等極為挑剔。

    如果說植物是高級住宅區最為自然天成的組成部分,那么建筑則是人工氣息最濃的部分。因此,植物造景對于協調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作用極其重要。植物柔軟彎曲的線條可以打破建筑的平直和呆板,以不同手法配置花草樹木與形象豐富的園林建筑相配合,可以產生出千姿百態的園林景觀。

    一、主題性原則

    主題性原則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綱領性的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性原則,是植物造景的思想體現,是其神之所在,這一處植物景觀要表現什么樣的主題,有時要比怎么樣來表現主題顯得更重要。拿園林本身來說,植物造景的變化使高級住宅區的內容、形式、風格、功能與布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高級住宅區具有美化、教育、保健、防護、改善環境、游憩等功能。同時,由于高級住宅區是為廣大業主服務的,它的主要功能最重要的是為了改善和美化居住環境,所以,提倡植物造景,突出自然的植物群體景觀,強調植物的配置,如表現植物層次、輪廓、色彩、疏密和季相等,要求盡量利用原有地形,因地制宜。

    現代高級住宅區一般比較開敞,不設高墻,在造園手法受到新藝術運動的影響,追求自由流暢,簡潔明快、立意新穎、實際高效、新奇驚險、個人參與等。在植物景觀上,追求大色塊、大效果,疏朗明快。在建筑用地上,追求大尺度,即總用地面積大、地下車位大、商鋪及各種形式的住宅空間大。在利用空間上追求高境界,即大面積環繞水景、親水景觀帶構筑自然生活,規模宏偉的景觀架空層和超大景觀露臺創新立體景觀。在構筑專業品質上追求純自然,即體現景觀架空層、花園水系、商鋪屋頂花園、空中露臺構筑立體花園的多重景觀。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造景上追求低容積率和高綠化率,完美實現人景觀建筑城市的有機融合。

     在主題性原則的體現上,出現了不少成功樓盤,如杭州的白蕩海人家,在建筑形態上采用“馬頭墻、白墻黑瓦、庭院”等古建筑元素,在園區景觀設計上沿用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味,用以體現“飄逝歲月,重現眼前”。如“江南水鄉”,由庭院別墅、獨立別墅及聯體別墅構成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園區。江南水鄉承延江南獨有的古典建筑文脈,再現水鄉積攢千年的人居精華,在建筑形態上采用“粉墻黛瓦、月洞花墻、天井”等江南建筑元素,在園區景觀設計上原汁原味地再現江南傳統園林與庭院一脈相承的江南風味,以一句“中國花園,一世情緣”的廣告語,重新喚起人們對中式別墅園區的傳統文化的印記,被譽為“江南傳統建筑在現代別墅中應用的典范之作”。如“金都華府”,開工建設于2004年,以“傳承杭州的文脈、體現杭州的特質、和諧杭州的生活、講述杭州的故事”為主題。為了體現其“王氣”和歷史人文的內涵,在建筑形態上采取了具有傳統意象的基調,外立面非常簡潔,且挺直大氣,色彩以灰白色作為主基調,建筑頂部采用退臺的方式,加上深藍色的線條和傳統建筑風格的重疊檐口,保留了杭州傳統建筑的“粉墻黛瓦”的城市意象。在小區主入口的設計上,更突出“府”的景象,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從而再現了杭州傳統民居的“墻門文化”的神韻和歸屬感。在園區景觀設計上營造了“五院一庭一中心”的傳統氛圍,并以一句“人文的月光照庭院”的廣告語,重新喚起人們對市中心庭院生活的向往。金都華府在表現杭州文化特色方面不是完全的復古,同時還創新地將高科技產品應用到住宅中,建造出既是“文化的”又是“科技的”的舒適性住宅,成為“人居科技創新之作”。

    二、美學原則

    植物在自然界蒙天地之孕育,陽光雨露之滋潤。一經配置于園林,同樣須承日月風雨、陰陽寒暑之調和,才能與山池路橋房舍相協調形成園林景觀。從這個角度出發,植物就反映了自然代表了自然,欣賞其間就可以“法天而立道”,抒發心志體現人的價值。

    賞心悅目的景物,除了個人特殊的嗜好外,最受歡迎的是色彩動人,其次才是香味、體形美、線條美等等。

    園林中的色彩,以綠色為基調,但若園林中只見綠色,則難免單調,如何以色彩美的理念來進行植物造景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

    1.對比色

    綠地用色必須與當地背景的景象相互調和。一些現代化建筑物或人工設施,若直接應用于自然環境中不一定合適,甚至會造成對自然環境的莫大沖擊。因此,強調綠地的色彩安排,必須先考慮背景的景象,研究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是否能夠相得益彰,才能構成和諧如畫的整體景觀。

    對比色的配色平常被用得很多,因為可以得到現代、活潑、明視性高的效果,在高級住宅區用對比色相的植物,即能產生對比的藝術效果。

    對比色相的配色,要注意明度差與面積大小的比例。例如以大森林為背景的漆紅建筑物,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紅綠、紅藍是最常使用的對比配色,但兩色的明度較低,彩度都較高,甚至有相互渲染的問題存在,所以至少要降低一方的彩度,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對比色相調和,若應用于植物造景上,容易產生清新活潑之感。例如,在花壇配色及花境配色上,同一花期的花卉最好安排對比色,以便引起住戶的興趣。如果花壇中沒有對比色,就會失去顏色的強度,以致毫無生氣。例如一個被冷色調統一的花境,原先種了藍花、白花、暗紫等,看起來一派寂靜,但是稍加了一些金黃色的花卉,立即使得花境熱鬧活絡起來,因為橙與黃,黃與藍紫都是對比色。

    有些花卉色彩多樣、冷暖俱全,如杜鵑、非洲鳳仙花、大理花、矮牽牛、四季秋海棠、三色堇等,種在同一個花壇或花境中不能混雜在一起,應該按冷色系和暖色系分開,或按花期、高矮等分塊種植。這樣可以發揮花卉品種的特性,并且避免給人以混雜凌亂的感覺。

    綠地用色必須與背景景象取得協調。綠地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墻面、欄桿等,可以適當利用作為背景,襯托前景的花卉、樹木等,使之更為鮮明、突出、輪廓清晰,甚至展現藝術效果。如,綠色背景,前景運用紅色或橙紅色、紫紅色的花木;明色的花壇則搭配白色的雕像,感覺尤其清爽,這在歐洲是很常見的景致;松柏常綠的主色調,如果與灰、白兩種色澤搭配,就會呈現出既清新脫俗又古典雅致的氣息。

    在具體實施中,綠色背景主要是利用常綠植物和觀葉植物等,最好選擇枝繁葉茂、葉色濃密、終年常綠的樹木為背景,效果必佳。

    2.漸變和條紋配色。彩虹之所以美,是因為色光漸“變”的自然規律有秩序地排列,構成一種色多而不雜、井然有序、和諧統一的組合,使人有美的感受、美的啟迪。同樣,在植物造景時,尤其是應用五顏六色的花卉,可以借鑒彩虹的“漸變”原理,如花壇和綠化帶的配置上,避免色彩多而雜亂無章。

    當然,仿效彩虹的漸變配色理念,雖然廣泛應用于色澤鮮艷的花卉,但對于數量多、色數少的樹林,則無用武之地。這個時候,不妨采用條紋狀配色的手法,仍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從美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條紋狀配色,是美學原則(組合規律)中的對比、反復、韻律等多種原則所呈現出來的美,綜合起來達到最基本的原則多樣統一的整體和諧。比如以黃綠紅綠褐綠來實現植物配置的循環往復,就可在整個園區內形成色彩的顯著差異,使人感到既豐富又有秩序。

    園林中的色彩主要來自植物,還有一些來自非生物方面的山石、土壤、河湖水面等,也同樣可應用這類手法進行有效配置。

    三、藝術原則

    植物造景往往要與立地環境綜合考慮,并與建筑設計同時交錯進行。多數情況下,也并非孤立地運用某種處理手法,而是緊密地結合自然環境、建筑造型、功能特點、畫面構圖和透視色彩效果等等統一考慮,并遵循一定的藝術性原則。

    1.襯托與對比

    建筑、雕塑周圍的植物景觀也有襯托與對比的問題,如淺色的、亮度高的雕塑宜采用深綠色葉的植物作背景,而用淺色的背景植物,則雕塑與植物之間會產生“渲染”的現象。如果考慮到秋、冬季落葉的問題,明朗的天空亮度也很高,最好配植以深綠色的常綠樹。如在實施溫州萬通玫瑰花園綠化工程時,在建筑外圍及水池兩旁種植嚴謹對稱的樹木,映襯著噴泉和水池更顯得深遠。

    2.節奏與韻律

    猶如音樂中不能一個調唱到底一樣,植物造景也不能一個調“暢游天下”,否則就顯得單調乏味,而應具備一定的節奏感和韻律。

    同樣的樹種或某種植物在同一綠地中重復如同苗圃一樣,久而久之,會引起人們的視覺疲勞。試著作一個改變,有些地方補種一些樹,而另外一些地方則調整一些樹種,做到“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則節奏感應運而生,而不同的節奏感又會產生一定的韻律。如在南京實施青龍山人居工程時,就運用大色塊的手法,將香樟、女貞、南方枳木具 、楓香、杜英、紅果冬青、喜樹、烏桕、香椿等植物大面積片植,形成了豐富而有韻律的景觀帶。

    在某些重復的硬質景觀的坐凳或小型建筑前種下一定的樹木和花草,在自然光影下產生的造型,也會使群體呈現出一定的節奏,并產生親切柔和的氣氛,有組織地重復高低變化,會引起人們的節奏感;將植物布置得三五聚散、錯落有致,有規律、有起伏,深淺濃淡的變化都會激起人們的韻律感,給人們以美的感覺。

    四、生態性原則

    城市居住環境園林植物選擇的基本要求是:適地適樹,栽植管理簡便,易成活,耐修剪,生長速度適中,衛生,壽命長。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到: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相結合,增加優良樹種的美化色彩;提高景觀功能的多樣性和生態功能的針對性;樹種選擇上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生態功能,而且更應兼備優良的觀賞性狀;加強對彩葉植物、珍稀物種等的開發與應用。

    就江浙而言,季相景觀要求突出的多用銀杏、無患子、黃山欒樹、楓香、元寶楓、烏桕、雞爪槭、黃連木、紅楓、紅葉小蘗、金葉女貞、法國梧桐、水杉、重陽木、香椿、青楓、山膀胱、紅花?木等;以觀花、觀果為重的景觀多用梅、桃、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櫻花、梨、杜鵑、廣玉蘭、棣棠、郁李、火棘、貼梗海棠、月季、合歡、紫藤、石榴、柿樹、桅子花、茶花、茶梅、金絲桃、紫荊、黃馨、迎春花、桂花、美國凌霄、紫花泡桐、木繡球、八仙花、構骨、紫玉蘭、白玉蘭等;以追求清涵寧靜環境的住宅區多用高大喬木,如香樟、櫸樹、黑松、柳杉、水杉、竹類、欒樹、樸樹、法國梧桐、桂花、杜英、木蘭科植物、槭樹科植物、合歡、喜樹、烏桕、重陽木、黃連木、七葉樹、無患子、櫻花等等,同時,配置一些低矮的喬灌木,如構骨、山茶、八角金盤、桃葉珊瑚、杜鵑、劍麻、書帶草、麥冬、沿階草、蔥蘭、槭木、十大功勞、水蠟、臘梅、海桐、杜仲、火棘、常春藤、枸杞、六月雪等。

    園林植物生長環境中的溫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氣等各種生態因子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產生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不同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不同生態關系。

    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等生理過程。熱帶植物如椰子、橡膠、檳榔等要求日平均溫度在18℃以上才能開始生長;亞熱帶植物如柑桔、楓香、含笑、香樟、油桐、竹等在15℃左右開始生長;暖溫帶植物如桃葉李、槐等在10℃,甚至不到10℃就開始生長;溫帶樹種紫杉、白樺、落葉松、云杉在5℃時就開始生長。一般植物在0-35℃的溫度范圍內,隨溫度上升、生長加速,隨溫度降低生長減緩。一般來說,熱帶干旱地區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極限溫度為50-60℃左右,原產北方高山的某些杜鵑花科的小灌木,如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白頭山頂的牛皮杜鵑、苞葉杜鵑在雪地里都能開花。

    調查顯示,常綠樹無凍害且抗寒性強的有:鳳尾蘭、石楠、杉木、濕地松、油茶、柏木、龍柏、廣玉蘭、海桐、柳杉、羅漢松、匍地柏、楊梅、構骨、黑松等。

    落葉樹無凍害且抗寒性強的有:池杉、紫薇、白玉蘭、泡桐、水杉、紫荊、國槐、白鵑梅、紫玉蘭、凌霄、貼梗海棠、青楓、紅楓、合歡、無患子、紅葉李、紫葉桃、馬褂木、雞爪槭、銀杏、柿、木槿、郁李、梧桐、柳樹、楓楊、法梧、楓香、木繡球、金銀花、爬山虎等。

    因此,植物造景應掌握適地適樹原則,通常的做法就是選用鄉土樹種,這樣就可以保證樹種對本地風土條件的適應性。如椰子在海南島南部生長旺盛,結果累累,到了北部則果實變小,產量顯著降低,在深圳不僅不易結實且經常有落果現象。杭州浣沙路上化巨資引進的加拿利海棗也因無法適應本地的氣候而紛紛凋落。

    五、文化性原則

    如何通過植物造景來體現傳統文化?又如何通過植物造景來體現現代思潮?最早人們栽種植物是取其功能用途,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植物的生態、屬性。受“天人合一”等傳統思想影響,出現了許多吟誦植物的雅事,很多植物被賦予了人的性格,還被冠以人的稱號。列舉一些常用植物所寄予的美好意境如下,以備植物造景取材之用。

    松柏: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木蘭:白居易詩贊,“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艷風吹膩粉開。悟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

    槐、楸:《朱子語類》中有:“國朝殿庭,唯植槐楸”,《全唐詩話》中:“槐花開,舉子忙”等等,槐與楸都是高貴、文化的象征。

    合歡:申時行有詩:“隙地不栽無果樹,中庭那有合歡花。”

    梧桐:梧桐是被古人看作祥瑞物的。晉郭璞《梧桐贊》:“桐實嘉木,鳳凰所棲,愛伐琴瑟,八音克諧,歌以永言……。”

    榆:明代吳寬曾作詩贊,“始我種三榆……,生錢聞可食,貧者當瓜果……”

   女貞:是富于性格的樹。明張羽《雜言》,“青青女貞樹,霜霰不改柯。”是贊其形,也是頌其志。

    柳:柳是春的象征,又是極富感情的樹,古人多以“折柳”為送別之詞。陸游曾作詩,“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來頻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桂花: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李商隱曾作詩,“月中桂樹高多少?試問西河斫樹人。”

    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樹種,是講學圣地同義詞,也是夏祠之圣果。《莊子.漁父》中:“孔子游緇帷之林,休坐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棗:棗是財富,又給人以溫飽,是一種美果良材。歐陽修的七律則盛贊棗的紅艷、可口。“秋來紅棗壓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盤。甘辛楚國赤萍實,大落韓嫣金彈丸。聊效詩人投木李,敢期佳句報瑯?`滌杈每嘞噯緲剩?匆潯?鹽砍鶯?!奔/P>

    枇杷:四季常綠,冬花夏實。明高啟有詩贊道:“落葉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過東墻。居僧記取南風后,留個金丸待我嘗。”

    柿:柿子渾紅而味甘,干高且葉肥,是頗具特色的果樹。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稱柿有七絕:“一多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可啖、七落葉肥滑可以臨書。”也無怪乎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柿子樹要立牌保護,并成為西溪的一個主要景觀。

    石榴:春花秋實,花果俱麗,四季有景。晉代潘尼盛贊石榴:“華實并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朱芳赫奕,紅萼參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川;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 

    梅:梅是古來傳誦的名花,被喻為清高、韻勝、格高。縱覽古今之詠梅詩篇,何止萬千,均以褒為主,絕少貶語,這和名士誦揚有關。其中贊梅的沖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元代楊維楨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而林和靖的七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則可謂“梅以韻勝”的千古名句。

    蘭:蘭是善,蘭是君子。《家語》孔子曰:“與善人處,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蘭雖屬草本,但其覆蓋效果之大,卻是許多植物無法與之比擬的。

    竹:竹也是古人情有獨鐘的一種植物。早在晉代,戴凱之便寫出了世界上關于竹的最早專著《竹譜》。繼而白居易又寫了《養竹記》,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蘇軾也有“不可居無竹”之說。

    菊花:菊花可稱是老少皆知的。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總是歌頌其雅潔,特別是魏晉時期更將菊花推崇至極,無不以吟詠為雅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紫薇:在綠苔斑斑的庭院中,點植幾株紅艷紫薇,正應了王安石的詩句:“紫薇花對綠苔斑”;而王十朋的詩句“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也是紫薇在園林中廣泛應用的明證了。

    桃:桃是古老的植物,早在《詩?周南》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也是理想世界的花,這在陶潛的《桃花源記》可窺其梗概,后世即把理想境界稱之世外桃源。另外,桃還與避斜、逃兇等傳統風俗有許多聯系,至今仍能在農村見到紅紙畫桃符張貼門上以趨吉避兇。

    海棠:花葉豐茂,婀娜含嬌的海棠花,是最惹人喜愛的花之一。唐代賈耽稱之為“花之神仙”,所以名儒巨賢的清辭麗句極多。宋代陳思《海棠譜序》中有:“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豐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之下。”

    諸如杜鵑、芍藥、迎春、荷花、茶花、樟、白楊、牡丹、李、木芙蓉等植物也被付予了美好的寄寓,這里不一一枚舉。

    六、環保科技性原則

    在當前宏觀調控大勢下,開發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節約型社會更上升為整個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確保開發樓盤的質量、提升樓盤的品質,已成為房地產企業能否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同時也是整個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住宅建設已不單純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需要,并且開始承擔起改變城市形象、改變社會結構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職責。作為2005年10月9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地產品質高峰論壇”的主旨,提出了以下四點要求。首先,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開發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型住宅,促進可持續發展;其次,弘揚住宅規劃設計的合理化創新,全面提升住宅品質;第三,引領住宅技術創新,促進成果共享;最后,開闊住宅建設視野,體現當代住宅水準,努力保持與世界發展同步。以“品質是一種方向”的堅實口號為處于“后宏觀調控時代”的房地產企業指出了一條生存之道。在住宅科技方面,以環保和節能為兩大主題。在環保方面,一是通過雙層中空玻璃和新風系統的有效結合,隔聲、防塵、消除室內外的污染空氣;二是整個小區采用變頻、變壓集中供水、保證生活水質量;三是利用外部先天的環境優勢,將景觀設計在高級住宅中完美展現,充分借鑒國際景觀設計中重視組團及宅間景觀的傳統,在空間上追求序列變化,整體布局和諧統一。在節能方面采用了墻體保溫節能體系,結合阻斷式鋁合金、雙層中空玻璃門窗,對建筑物形成整體的保濕隔熱體系,部分室外照明還采用太陽能路燈系統。在植物造景中采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手法,并合宜運用水景,調節住宅區微氣候,改善水循環,并通過水的不同形態來營造水景,以豐富住戶的聽覺與視覺感受。

    智能化技術是現代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設備管理系統、背景音樂系統、信息系統、網絡智能系統使住宅區真正實現了智能家居生活,設計更為人性化的住宅、商務空間為城市帶來一種全新的居住理念。事實上,科技住宅帶來的舒適,不是改進、改良,而是又一次革命,是把舒適程度從初級水平向高級水平變換的革命。人的舒適,說到底是四個方面,即溫度適宜、濕度適宜、植物適宜,再加上空氣新鮮,而科技住宅能解決的正好是這四方面的問題,通過科技住宅的一整套體系,住宅可以做到適應人體需要的恒溫恒濕,可以做到24小時都有新鮮空氣供應。這些高舒適的保障是原來的戶型、環境、配套、規劃都不能提供的,這就是科技住宅真正的意義。

    由于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原來的賣方市場局面將被打破,消費者購房選擇的空間也會加大,房產消費的理性也會更加明顯,預示著中國品質地產的時代即將到來,房地產企業的成長條件開始嬗變,所有企業都是贏家的局面一去不返,一個真正優勝劣汰的時代已然來臨。在大多數樓盤銷勢步履維艱的時候,卻有項目幾乎在一夜之間銷售殆盡,根本的原因在于品質,只有產品的品質才是高級住宅區所在開發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最核心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植物配景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勞動。從對項目地塊的客觀地形地貌、景觀配置、水系利用和區域內的文化底蘊等的選煉,處理好與建筑立面、建筑外色彩、屋頂檐口等一系列整體效果,是一個對未來即將顯現的客觀物體進行藝術化的過程。通過這個標準形成自己關于美的判斷標準,并用這個標準對事物去進行選擇、追求,用植物設計的手段將其奉獻給人們,給人們以美的啟迪,這是景觀設計師和施工建設者進行規劃、設計、創作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各自的審美理想中的人文、心理、審美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建筑和園林發展歷史的演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等的作用,也就形成了對建筑和植物造景演繹的不同知覺。這不同的知覺影響和制約著設計師的規劃、設計和創作活動,從而形成不同的園林風格,引領著高級住宅區朝向“專業構筑品質生活”時代。

    參考文獻:
    [1]趙世偉,張佐雙.中國園林植物彩色應用圖譜,中國城市出版社
    [2]吳家驊.景觀形態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休閑金都特刊,浙出增刊(2005)第28號

标签:植物配景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