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菲利普•約翰遜的一生,他的理論及其建筑實踐,是一個十分龐雜的體系。約翰遜的一生跨越了從現代主義誕生、發展以致衰弱,以及后現代主義的崛起這半個多世紀的整個歷史過程,這是建筑歷史上派別紛呈、風云突變的特殊與復雜的時期;再則,菲利普•約翰遜本身在這一時期中的地位獨特,又不停地改變著某些理論主張與設計手法,也許還沒有一位美國建筑師像他那樣各種褒貶于一身、始終引起美國以致全世界建筑界的矚目。有人高度評價他,認為他始終站在建筑運動的前沿,探尋方向,充滿著以急劇變化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求新精神和創造力;也有很多人寄希望于他,認為他“總是比別人先走一步”,并確信他能重新聯合當代建筑師,以元老身份引導他們走向新的、世界范圍的建筑文化。也有人極力貶低他,說他隨機應變、自相矛盾,是個猜不透的謎。
褒貶暫且不論,但處于建筑界輿論注目中心達半個多世界之久的約翰遜,他對當代建筑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他是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的先鋒,也是后現代主義的一面旗幟。
一、對興趣的執著追求
(一)從哲學轉入建筑
菲利普•約翰遜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在入高中以前,菲利普•約翰遜的母親教過他們兄妹建筑史及希臘史,這對約翰遜將來從來建筑界有很大的啟蒙作用。
最初菲利普• 約翰遜在哈佛大學學哲學和希臘文,后來在1928年他讀了Henry Russell Hitchcock的一篇文章并參觀了埃及和希臘,不過在那時約翰遜絕沒有想到他會成為一個建筑師,但他親眼見到埃及神廟及帕特農神廟那樣的奇觀,這是他生活的真正轉折點。自從讀了密斯•凡•德•羅 、勒•柯布西耶和沃爾特•格羅佩斯等建筑大師的相關文章之后,他就固執地轉了專業。(Once I discovered architecture as a need of my nature, that enthusiasm knew no bounds)。在當時的情況下做這一決定是非常困難的決策,因為他比同期的學生大十五、六歲。33歲的時候,他重新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建筑學,并于1943年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建筑學院的碩士學位,畢業后周游列國,培養敏銳的藝術感,因此得以深入美國的建筑傳統。
(二)堅持本身立場,保持自己風格
菲利普• 約翰遜在初進入了哈佛大學建筑學院學習建筑學時,與教師有過一番的斗爭。當時的老師深受鮑豪斯的影響,而約翰遜在當時深受密斯•凡•德•羅的影響,對格羅皮烏斯的風格不感冒。因此,在被指定作設計時,他經常作兩個設計,一是為了應付學業,另一個則是他自己覺得應該設計成的樣子。
約翰遜與對他有巨大影響的密斯•凡•德•羅一起工作過,并將其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筑師。約翰遜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響,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當程度上有著密斯的影子,即在哈佛所在的坎布里奇為自己蓋了一幢住宅。盡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漸抱怨傳統的風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確的、不同于傳統”。他對密斯的原則感到厭煩,對密斯過分強調技術借以創造“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形式”以及“根本未想到他是一個藝術家”感到越來越“厭煩”、“討厭”了,他不滿意這樣的簡單。因此他辭掉了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工作,去追求新的風格。
在與現代主義的決裂時,正如他在1978年接受美國建筑師協會金質獎章時所說的那樣:我們現在正處在巨大的分水嶺上。現代主義的大河已經分為無數支流,“有些支流在到達大海之前也許會中途干涸,或再次分裂,或又重新組合,情況是復雜的。”他熱烈擁抱這種“新的,不見經傳、尚未定型卻又無疑令人興奮的東西”,并且正如他所說“運用這種十足的混沌,十足的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來創造奇趣”,設計出“一個不同于另一個”的那些人“猜不透”的新建筑。而這種探索的每一步,都意味著付出艱巨的勞動,從自己熟悉的創作方法和大家所習以為常的風格中解脫出來。
二、風格迥異、廣泛建樹
(一)初期崇尚現代主義
菲利普• 約翰遜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聘為建筑學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時,他與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寫關于“建筑國際風格”的相關著作,該計劃中有多名偉大建筑師參與。菲利普• 約翰遜覺得「國際式樣」是當時“自哥特式以來頭一個真正的風格,因此它將變成世界性的,且應作為這個時代的準則”。于是,他積極的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建筑革命中。他們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展覽提倡「國際式樣」建筑,「國際式樣」建筑的特色是使用玻璃、鋼鐵等材料,強調功能與結構比裝飾重要。菲利普•約翰遜自己后來也采用。
這一時期他崇拜的是密斯,他看到當時功能主義者“把建筑僅僅看成一種技術……而藝術是個不適宜的詞”,但是“密斯卻站在不同的立場上來捍衛建筑藝術……而建筑師的責任是高出一籌的,這就是解決空間布局問題和滿足現時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約翰遜也崇拜密斯的“從不害怕歷史,他比今天的功能主義者更廣博。”他在該博物館組織了密斯的第一次個人作品展覽,并于當年出版了《密斯•凡•德•羅》一書。著名的西格拉姆大廈就是兩人合作的產物。但大廈落成之后不久兩人就分手了。
(二)典雅主義的傾向
菲利浦•約翰遜離開了密斯后,因為他不滿意這樣的簡單。偶像破滅之后,人往往陷入虛無主義。約翰遜也是一樣。他后來總說自己沒有信條。但從其后來的設計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有些偏愛,就是在簡單實用的基礎上有意地加上裝飾,這種風格被稱為“典雅主義”(Formalism,又譯作“形式主義”)。他的一處著名建筑是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的州立劇院(NY State Theater,Lincoln Cultural Center,1964年,左圖)。門前的柱廊明顯也是在模仿希臘神廟。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可以說是典雅主義的一個展覽,設計者除了約翰遜,還有H&A和SOM的各一位主將,以及小沙里寧。
(三)后現代主義者
1967年起,約翰遜與約翰•伯奇(John Burgee)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們能夠將簡單的幾何圖形澆鑄成一種新穎而且不可思議的模型。 這時期建筑潮流在急劇地發生變化,此時約翰遜傾向于擁抱后現代主義,由于約翰遜善于建造高樓和公共場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個領域,他的設計經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審美觀。約翰遜總是離奇地將一幢建筑到另一種建筑的風格完全改變,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歡迎的緣故。
潘索爾大廈和共和國銀行大廈
潘索爾大廈是菲利浦•約翰遜這一時期所竭力探求的一種有識別性的高層辦公樓的新形式,恰如潘索爾大廈的業主所希望的那樣,他們沒有將該大廈設計成“倒置的雪茄煙盒子”,而是以特殊的幾何形體創造了及富動態和雕塑感的休斯敦的新標志。
三、對當代設計思想的影響
菲利普• 約翰遜一直注重變幻建建筑物的外形,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從來沒必要照搬我們自己的東西,而是應該跟這些完全不同”。約翰遜認為建筑中唯一最重要的錯誤就是無聊。
(一)對現代城市天際線的影響
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期,建筑潮流在急劇地發生變化。約翰遜一方面參與了年輕人的爭論,一方面同約翰•伯吉一道花費了大量時間來規劃、設計一些大型的、不可能建成的城市綜合體,一個在費城,一個在紐約的哈萊姆區,還有一個在布魯克倫區。但他們在這些城市綜合體方案設計中所發展起來的思想,卻有助于1973年建成的明尼阿波利斯的IDS中心的成功。
約翰遜相當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線之間的搭配,同時也意識到水對所處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線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設計中,他加入了幾個單獨的卻又有一定關聯的噴泉。他還用雕刻結等方式創造更大的空間,他說道:“一方面,我對排列的建筑空間相當感興趣,并將它當作一種思路來進行思考,將之付諸實際中以領會、理解”。盡管約翰遜還是一直追隨著密斯的步伐,但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摩天大樓的主要設計師。
菲利普• 約翰遜和約翰•伯吉的合作一開始就竭力探求一種有識別性的高層辦公樓的新形式。“無論東西南北,他們富于形象的摩天樓已經使美國城市的天際線發生了變化。”如潘索爾大廈的成功,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他們設計建成了一大批高層辦公樓,一個不同于另一個,并且都非同一般。特別著名的就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部大樓。
這些對現在城市天際線的影響直至今天。
(二)對客戶及使用者多方面要求的考慮
在約翰遜與搭檔伯奇合作的設計中,越來越注意通過建造地平線的同一性以滿足客戶的需要,客戶們往往希望他們的建筑在這個共同的世界中顯得更別致、醒目一些。因此,他設計的建筑既與四周的高樓形成明顯的對比,又占了相當的優勢地位。他認為建筑的結構和外觀必須與客戶的認可程度相當。恰如潘索爾大廈的業主所希望的那樣,他們沒有將該大廈設計成“倒置的雪茄煙盒子”,而是以特殊的幾何形體創造了極富動態和雕塑感的休斯敦的新標志。
菲利普• 約翰遜在尤迪卡博物館設計時,他試圖創造“一種空間,人們可以帶著從外地來的老奶奶一同去參觀。”這一時期成功的作品,還有華盛頓市登巴頓的前哥倫比亞藝術博物館,由排列整齊的八個穹頂的圓形展室圍繞中心的圓形院子所組成,庭院、通透的展室與蔥郁的橡樹林交相輝映,給人一種既在室內又宛如室外的感覺。
他們在1973年建成的明尼阿波利斯的IDS中心創造了一個激動人心的廣場,成了該市成千上萬人樂于“共享”的公共空間。猶如老式的市場或市民廣場曾是群眾的集會和社交所一樣,該空間成了明尼阿波利斯的“起居室”。
結束語
埃森曼稱菲利普• 約翰遜為美國建筑界的“教父”。他是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的先鋒,也是后現代主義的一面旗幟。他的建筑風格之廣讓人驚異,他的創作從來都沒有局限,有人說他是"國際主義",有人說他是"后現代",他還舉行過80年代的大都會"解構主義"的展覽。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建筑師,一切標簽對他來說都是多余的。
2005年1月25日著名建筑師菲利普.約翰遜去世,享年98歲。有人說:這個世界失去了一個導引建筑與藝術的力量。他的“影響已超越了單純的建造,而達到建筑之最難點,即創造優美的環境。”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致敬!建築大師磯崎新作建筑設計2022-12-30
H Code|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建筑設計2020-05-13
日本建築界最高榮譽 | 2建筑設計2020-04-20
波蘭建築設計師Karina Wic建筑設計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