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文章 >

超全麵!萬字幹貨帶你了解格式塔原則

作者:Fyin 來源:印跡時光 時間:2020-09-02

 

格式塔原理概述

1. 前言

舉一個場景化的栗子,大家平時逛街的時候能記住哪些廣告呢? 我們雖然每天看到那麼多的信息,但是真正記住的卻不多。還有當我們看到複雜的事物的時候,心裏會湧現不舒服的奇怪感受,有時候這種感受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做的東西是給人用的。人是動物不是一台機器,人的認知和記憶能力是有限的。視覺設計和心理是相互聯係的,並且可以相互影響。格式塔原則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控製這些聯係。

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下格式塔原則到底是什麼?在設計中如何運用?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學習的?本文會結合大量案例分析講解,無論你是平麵設計師,UI設計師,插畫師,設計小白還是路人,一篇文章讓格式塔幫你做出更好的設計!

2. 什麼是格式塔原理

格式塔學習理論可謂是現代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先驅,自1912年由韋特海墨(M,Wetheimer)提出後,在德國得到迅速發展。

1910,這位心理學家乘坐火車度假旅行。當火車經過一個鐵路道口的時候,他發現道口閃爍的燈竟然像馬戲團表演時劇院帳篷上環繞的燈光,令他產生了光在運動的錯覺。(而我們坐火車永遠就隻會遇到熊孩子和熊孩子)然後他趕緊下火車買了一個西洋鏡,來測試自己的想法。

他將一張圖片放在西洋鏡內部並通過狹縫觀看時,一係列靜止圖像看起來像是動圖。接著他用簡單的抽象線條製作不同的畫條,通過改變這些元素來研究導致錯覺的原因。似動(Apparent Movement)實驗成為格式塔心理學的起點。

3. 解決什麼問題

他們認為思維是整體的、有意義的知覺,而不是聯結起來的表象的簡單集合;主張學習是在於構成一種完形,是改變一個完形為另一完形。我們的視覺係統自動對視覺輸入構建結構,並在神經係統層麵上感知形狀、圖形和物體,而不是隻看到互不相連的邊、線和區域。所謂格式塔,是德語Gestalt的譯音,意即「完形」或「形狀」;他們認為學習的過程不是試嚐錯誤的過程,而是頓悟的過程,即結合當前整個情境對問題的突然解決。再通俗一點就是人是怎樣認知和記憶所看到的事物。

格式塔實驗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麵的實驗研究:

1. 似動現象

似動現象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礎。是指兩個相距不遠、相繼出現的視覺刺激物,呈現的時間間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間,那麼我們看到的不是兩個物體,而是一個物體在移動。

例如,我們看到燈光從一處向另一處移動,事實上是這隻燈熄了,那隻燈同時亮了。這種現象正是不能把整體分解成部分的證據。這種現象的組成部分是一些獨立的燈在一開一關,但組成一個整體後,給人造成這些燈在動的假象。

後來,格式塔心理學把重點放在整體係統上,在這個係統中,各個部分是以一種能動的方式相互聯係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僅根據各分離的部分,無法推斷出這個整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格式塔或完形心理學」。

A:這張螺旋圖是靜態還是動態的?盯著漩渦看一會,你就會感覺到它在轉動。

B:你數數看有幾個黑點?當你的眼睛離開那個白點時,就出現白的負象,即黑。當你重新把視點 集中在原來的白點上時,它又變成白色的了。因此,當你的眼睛不斷地 在移動的時候,那些黑白點 (正負像) 也就在不斷地變化。

C:你看是水平線還是不規則的斜線?事實上所有的橫線都是水平的,不信你拿尺子比一下。

2. 整體與部分

看起來格式塔心理學是把重點放在整體上,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承認分離性。事實上,格式塔也可以是指一個分離的整體。

研究認為,一個人的知覺場始終被分成圖形與背景兩部分。「圖形」是一個格式塔,是突出的實體,是我們知覺到的事物;「背景」則是尚未分化的、襯托圖形的東西。知覺幫助我們把圖形從背景中分離出來。圖形與背景的對比越大,圖形的輪廓越明顯,則圖形越容易被發覺。

上圖A:這幅美食節廣告中,酒瓶是被戰略性地放置,以創造一個叉子的錯覺。黑色酒瓶是圖形,白色叉子是背景;在另一種情況下,黑色酒瓶是背景,白色叉子是圖形。

B:一黑一白兩隻天鵝,白天鵝和黑天鵝可以互充圖形與背景的關係。

C:這幅海報中,小女孩和氣球是被戰略性的放置,以創造一個字母「R」的錯覺。這兩個角色同樣可以在圖形和背景中互換。

3. 頓悟實驗

W·科勒在一次實驗中用繩子把一隻香蕉懸掛在籠子的頂棚上。籠子裏隻有惟一的一隻木箱可以使用。6隻黑猩猩看到香蕉時跳躍起來竭力想抓住香蕉,但是徒勞。有一隻名叫蘇爾坦的黑猩猩馬上停止了這些白費力氣的努力,開始從各個方向打量箱子。忽然它停在箱子前麵,抓起它並徑直朝目標走去。它把木箱迅速放到地上,爬上箱子,從木箱上麵使勁跳起,終於抓住了香蕉。

W·科勒還對這組黑猩猩使用其他工具進行了觀察,如利用木棍去獲取放在籠子外麵的水果。這些黑猩猩甚至能夠將兩根短棍連接起來做成一根長棍。同樣,它們還能把兩三個箱子疊放在一起,再爬到放在最上麵的箱子頂上,借助一根木棍去獲取香蕉。

苛勒通過對黑猩猩進行的許多實驗,提出了頓悟理論。他認為問題的解決不是由於嚐試錯誤,而是由於頓悟。所謂頓悟,就是內在地把握情境的關係性,並依此改變整個情境。

或許正如一些批評家所指出的那樣,頓悟不是一種獨立的學習過程或學習形式,而是學習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或者結果。一定的經驗積累,是產生頓悟的前提。

影響記憶的三個因素

沃爾夫實驗時要求實驗體觀看樣本圖形並記住它們,然後在不同的時間裏根據記憶把它們畫出來。結果發現實驗體在不同的間隔時間畫出來的圖像都有不同。有時再現的圖畫比原來的圖畫更簡單更有規則,有時原來圖畫中顯著的細節在再現時被更加突出了。還有的比原來的圖像更像某些別的我們都很熟悉的圖案了。沃爾夫把這三種記憶規律稱之為格式塔三大記憶律:「水平化」、「尖銳化」、「常態化」。

△上麵這兩個品牌logo哪個才是正確的?

1. 水平化leveling

水平化是指在記憶中我們趨向於減少知覺圖形小的不規則部分使其對稱;或趨向於減少知覺圖形中的具體細節。

2. 尖銳化sharpening

尖銳化是在記憶中與水平化過程伴隨而行的。尖銳化是指在記憶中,人們往往強調知覺圖形的某些特征而忽視其它具體細節的過程。在有些心理學家看來,人類記憶的特征之一,就是客體中最明顯的特征在再現過程中往往被誇大了。

3. 常態化normalizing

常態化是指人們在記憶中,往往根據自己已有的記憶痕跡對知覺圖形加以修改,即一般會趨向於按照自己認為它似乎應該是什麼樣子來加以修改的。

格式塔原理在設計中的應用

格式塔的七個基本原則:

  • 接近性原則
  • 相似性原則
  • 連續性原則
  • 閉合性原則
  • 主體/背景原則
  • 簡單對稱性原則
  • 共同命運原則

開始之前要先知道格式塔原理的核心是什麼

1. 接近性原則 law of proximity

人們對知覺場中客體的知覺,是根據它們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鄰近的程度而組合在一起的。兩個元素越是接近,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說明它們之間關係更強。但是接近也是有對比的,在複雜的設計中,我們要一邊考慮它們之間內部的邏輯關係一邊來排版。

△同樣都是12個圓形,你會把左圖的12個圓形當成一個整體;右邊那幅圖,上麵4個圓和下麵8個圓距離較遠,所以你會把上麵4個圓當成一個整體,下麵8個圓當成另外一個整體。

需要注意的是,接近性比重較大,把上圖的圓形改變形狀,甚至添加顏色,人們也會把相近的一組當成一個整體:

舉個例子,接近性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App Store:板塊之間的大間距把頁麵信息分割成各種不同欄目,距離更近的信息暗示了他們有內在的邏輯關係

△站酷:設計師模塊,每個設計師信息組之間有足夠大的留白,即使去掉分割線,用戶也會清晰分清每一組的邊界

tips:在界麵設計中常用的設計方法就是劃分固定的位置區域,比如導航欄,內容區,操作欄。還有就是通過距離遠近來進行信息歸類,同類信息接近,不同信息遠離。

2. 相似性原則 law of similarity

人們在感知時,會對那些相似的項目,隻要不被接近因素幹擾,會傾向於把它們聯合在一起。換言之,相似的部分在知覺中會形成若幹組。

例如,我們在小組辯論中,往往幾個人爭著發言,但我們仍然能從嘈雜的聲音中聽出某個人的講話,這是因為這個人講話的音質始終有相似性的緣故。如果他講話的音質經常在變化,那就很難從噪音聲中分辨出他的話來。

人們會把那些明顯具有共同特性(如形狀、大小、共同運動、方向、顏色等)的事物當成一個整體。與不具有相似視覺特征的元素相比,具有相似視覺特征的元素被認為更加相關。

舉個例子,相似性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bilibili:上圖全部頻道頁麵,我們在瀏覽時,會從心理上默認,把頻道頭像、介紹和訂閱按鈕自動歸為一類。類似外形的單元會被我們人腦默認為同一屬類

3. 連續性原則 law of continuity

在知覺過程中人們往往傾向於使知覺對象的直線繼續成為直線,使曲線繼續成為曲線,也就是視覺的慣性。利用連續律我們可以讓用戶操作界麵時不經過思考就點擊一個固定的位置。

我們傾向於完整地連接一個圖形,而不是觀察殘缺的線條或形狀。這種知覺上的結束,稱之為閉合。如果局部形象過於陌生或者簡略,則不會產生整體閉合聯想。

人的視覺有追隨一個方向的延續,以便把元素聯接在一起,使它們看來是連續向著特定的方向。

△左圖我們不會認為是兩個殘缺的圓,而是兩個相交的圓;中間的IBM商標我們之所以能看出來是 IBM,就是因為我們在視覺上看到的不是離散的線條,而是連續的圖形;右圖我們會看到是向兩個方向連續的曲線。

舉個例子,連續性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股市:每天的股市數據構成走勢圖,視覺上會跟隨曲線方向知道由左向右去看走勢

4. 閉合性原則 law of closure

人們在觀察熟悉的視覺形象時,會把不完整的局部形象當作一個整體的形象來感知,這種知覺上的結束,稱之為閉合。如果局部形象過於陌生或者簡略,則不會產生整體閉合聯想。

閉合是一種完成某種圖形(完形)的行動。就算沒有外形的約束,我們也會自動把圖形腦補完全。比如半個形狀或者有缺口的形狀我們不會認為是一條線或各種零碎的圖形,而是一個完整的形狀。閉合是指一種完形的認知規律。

舉個例子,閉合性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Apple Music:我們常見的頁麵橫滑組件就運用了閉合律原則,通常在界麵右側露出一半(或少部分)內容,來提示用戶右邊還隱藏著更多內容

5. 主體/背景原則

主體指的是在界麵當中占據我們主要注意力的所有元素,其餘的元素在此時均成為背景。當主體與背景重疊時,人的視覺更加傾向於將小的物體視為主體,大的物體視為背景,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大小與圖的關係,將我們希望傳遞的不同層次的內容進行展示。

當小圖形重疊大圖形之上,我們的視覺會傾向於將小圖形歸為主體,大色塊為背景,這就是格式塔中的主體與背景原則。

舉個例子,主體/背景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豆瓣FM:在白色背景上有非常突出的主體:歌曲封麵、歌名、進度條、播放/暫停、收藏等,歌曲播放時,進度條有非常明顯的進度變化,切換歌曲時,封麵的前後錯層,這些都與背景有非常鮮明的對比

6. 簡單對稱性原則 Simple principle

在觀察事物過程中,我們第一印象更傾向於簡單而且對稱的圖形,這就是格式塔的簡化對稱性原則。

具有對稱、規則、平滑的簡單圖形特征的各部分趨於組成整體。對稱的元素往往被認為是歸屬在一起的,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都給我們一種牢固和有序的感覺。

人的眼睛喜歡在複雜的形狀中找到簡單而有序的對象,當我們在一個設計中看到複雜的物體時,眼睛更願意將它們轉換為單一統一形狀,並嚐試從這些形狀中移除無關的細節來簡化這些物體。

對稱的構圖是令人滿意的,但它們也會變得有點沉悶。在對稱的設計中加入不對稱的元素可以在給人留下印象的同時吸引注意力。

舉個例子,簡單對稱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Pinterest:左右布局的瀑布流就是格式塔的簡化對稱性的體現,用戶在瀏覽的的過程中有效減輕了閱讀壓力。特別適合這種以圖片流為主的產品,能大大提高瀏覽效率。

7. 共同命運原則 Common destiny

無論元素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或者它們看起來有多不同,如果它們一起運動或變化,它們都被認為是相關的。這裏的共同命運針對的是運動的物體。與接近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相像,都與我們的視覺係統會有著給對象進行分組來感知事物的傾向相關,但是一起運動的物體會被感知為屬於同一組或是彼此相關這樣的一種視覺現象,這就是格式塔中的共同命運原則。

△向同一方向移動的元素,我們在處理的過程當中,會默認把它們歸為一類。

舉個例子,共同命運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ios桌麵:iPhone刪除應用時候,所有圖標都一起晃動起來(意思瑟瑟發抖,不要刪我不要刪我!),左上角都有一個刪除的按鈕,要麼刪除,要麼保留,這就是共同命運原則。

事實上,以上7條原則隻是格式塔心理學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比如還有:

成員特性律

一個整體中的個別部分並不具有固定的特性,個別部分的特性是從它與其他部分的關係中顯現出來的。

如果我們有很多同樣的按鈕,如何讓某個更重要的按鈕突出但是仍然讓用戶感知還是按鈕呢?那就要用到成員特性律了。成員特性律賦予了集體中某一個元素特殊的一些刺激元素從而突出它。

△ 獨特的外形暗示了它與別的元素有不同的功能

舉個例子 成員特性原則在實際產品中的應用:

△淘寶:商品詳情頁有兩個重要的操作按鈕: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為了促使用戶盡快購買,給「立即購買」更重的紅色以突出它的獨特性

格式塔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 認知重組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通過學習,會在頭腦中留下記憶痕跡,這些痕跡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即完形。因此,學習主要不是加進新痕跡或減去舊痕跡的問題,而是要使一種完形改變成另一種完形。一個人學習的過程,通常是從一種混沌的模糊狀態,轉變成一種有意義的、有結構的狀態,這就是知覺重組的過程。

2. 頓悟學習

頓悟學習可以避免多餘的試誤,同時又有助於遷移。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內在性質有所頓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可以避免與這一問題情境不相幹的大量隨機的、盲目的行動,而且有利於把學習所得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頓悟學習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質,而不是無關緊要的細節。

3. 遺忘曲線

真正的學習是不會遺忘的。通過頓悟習得的內容,一旦掌握後,永遠也不會遺忘。頓悟將成為我們知識技能中永久的部分。用現代認知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術語來說,頓悟的內容是進入了長時記憶將永遠保留在學習者的頭腦中。

△有人在一項實驗中,把149162536496481寫在一張卡片上,要一組被試看15秒鍾,然後試圖回憶它。這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在一般情況下,除了記住其中少數幾個數字外,沒有人能全部記住。但在給另一組被試看這張卡片之前,告訴他們在試圖記住它以前,先想一下這些數字為什麼這樣排列,是否有規律可循。結果不少被試都覺察到,這些數原是用1到9的平方排列起來的。這樣一來,回憶這些數字就毫無困難,哪怕是在幾周或幾個月之後也能輕易做到。

4. 學習獎勵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學習常常會伴隨著一種興奮感。例如,一些人對智力拚圖、字迷填空玩得津津有味。也因此有人抨擊濫用各種外部獎勵,諸如使用糖果、好分數、五角星或金錢之類的東西來驅動學習。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加區分地使用獎勵物,可能會使學生分心,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而隻關心能得到什麼獎勵上,從而不可能達到對問題情境有頓悟的理解。

5. 頓悟說對錯誤說的批判

還記得第二部分對猩猩的實驗嗎,實驗表明猩猩在行動之前,已經領會到了自己的動作為什麼進行,怎樣去進行以及最終的結果為何,在苛勒看來,猩猩對問題的解決並非是一種盲目嚐試錯誤的過程,而是處於對問題產生了頓悟。

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學習是一種智慧行為,是一種頓悟過程,需要有理解、領會與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參與,並且它是一種突現、速變、飛躍的過程。頓悟學習特點可歸納如下:問題解決前尚有一個困惑或沉靜的時期,表現得遲疑不決,有長時間停頓;從問題解決前到問題解決之間的過渡不是一種漸變的過程,而是一種突發性的質變過程;在問題解決階段,行為操作是一個順利的不間斷的過程,形成一個連續的完整體,很少有錯誤的行為;由頓悟獲得的問題解決方法能在記憶中保持較長的時間;由頓悟而掌握的學習原則有利於適應新的情境,解決新的問題。

6. 創造性思維

韋特默認為要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必須讓整體支配部分。即使在必要的關注問題的細節時,也決不能忽視問題的整體。必須把細節放在問題的整體中,把它們與整體結構聯係起來加以考慮。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由整體到部分的思維。他認為要使人們順利地解決問題,必須把問題的整個情境呈現出來,使之能對問題有個完全概觀,決不能像桑代克那樣,有意地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藏起來,迫使被試不得不去盲目試誤。學習貴在打破舊有知識和模式的束縛,爭取在對問題領域的基礎上產生頓悟,掌據解決問題的原則,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

格式塔學習理論的分支

1. 勒溫的基本觀點

傳統的格式塔心理學在探討學習的問題時,認為學習者「渴望達到某些目的」是理所當然的,因而他們關注的是通過知覺重組達到目的的途徑;而勒溫則把注意力集中在「渴望」和「目的」本身上,並把它們與個性聯係起來研究。勒溫由此而形成的理論體係,主要不是一種學習理論,而是一種描述係統。

2. 勒溫論學習

勒溫的基本觀點是社會心理學方麵的,尤其是關於個體的動機。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彌補了格式塔學習理論的不足。勒溫認為,用場論來研究學習的問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要使用構成法(Constructive method),而不是用分類法或分析法。這就是說,要用心理學中最基本的幾個構成來探討學習的問題。這些基本構成就是生活空間,心理環境、誘發力和約束力等。

要對行為作動態分析,要了解作為行為之基礎的各種力(forces)。他把行為變化看作是各種心理力量的結果。

要從心理的角度來分析學習者當時的生活空間和心理世界,而不能像行為主義者那樣用客觀的物理主義者的術語來界定刺激。

要從整體情境分析入手,而不能隻是從刺激情境中抽取一兩個孤立的要素。因為不從整體上考慮問題,是不可能作出正確判斷的。

行為是行為發生時場的函數。勒溫認為行為取決於有機體以往的經驗和強化史,這是形而上學的。因為過去的事情現在並不存在,所以不可能直接影響現在的行為。雖說過去的心理場是現在的心理場的來源,但影響現在行為的,畢竟是現在的心理場。

在研究學習時,至少必須區別這樣四種變化:第一,作為認知結構(即知識)變化的學習;第二,作為動機變化的學習;第三,作為群體屬性和意識形態變化的學習;第四,作為身體肌肉隨意控製發生變化的學習。在勒溫看來,學習理論要探討的,主要是學習者認知結構和動機的變化。

3. 評論

勒溫在格式塔心理學的框架結構內引進「場」、「生活空間」、「拓撲學」和「向量」等概念,另辟蹊徑,從而豐富和發展了傳統的格塔理論。盡管他研究的重心放在社會心理學方麵,但他對行為、問題和動機等方麵探討,在當時是很有新意的。

格式塔原理的貢獻與局限性

1. 貢獻

對元素主義的反擊具有進步意義

格式塔學派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馮特元素主義理論的漏洞百出,並大膽地衝破了元素主義的束縛,積極而有成效地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並取得了一係列引人注目的成果,這對促進心理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是大有脾益的。

格式塔學派引發了知覺心理學的革新

由於格式塔學派在知覺領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經驗論、聯想論、官能主義的傳統方法逐漸讓位於先驗論、整體論和突創論。知覺心理學也由感覺心理學的附庸變成一個獨立的分支,並在短時期內就取得了一係列突破。

格式塔學派的學習理論獨具特色

格式塔學派的頓悟說及對遷移、創造性思維的研究,衝擊了聯結主義和行為主義的框框,不論在理論創建還是在教育實踐中都具有獨到的價值和意義。頓悟說也成為西方學習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對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較大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馬斯洛(就是提出人生7個層次的需求理論的那位)曾在他老師的惠特海默指導下,研究整體論,從而積累下了研究人的經驗;同時期的對人的心理事件或整體研究。主張存在分析的心理學,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學派的潛在影響。

對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產生起了推動作用

格式塔學派研究的那些認知過程及心理過程成了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正如羅伯特遜指出,認知心理學實際上是一種新格式塔現象。

2. 局限性

過分強調頓悟,而全麵否定嚐試錯誤,犯了以偏概全的偏激性錯誤。

頓悟似乎是一個神秘的概念,它的心理活動機製沒有揭示清楚。還不能說是一個完善的理論解釋。

頓悟說還缺乏對其他與學習有關問題的研究。而且研究的主要是動物的經驗學習,還不能很好地解釋人類的所有直接經驗學習,如技能的習得等。

其理論觀點和術語含糊不清。格式塔學派不加分析地采用了一些物理學的概念和數理術語,觀點模棱兩可,概念不確切,給人的感覺是理論主張過於晦澀深奧,神秘莫測。

對其他學派的批評過於苛刻,他們隻批評其他學派的缺陷,卻沒有提出更好的改進措施,且自身的理論建設和主張又並不明確和高明多少。原來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鄙視鏈的存在啊。

格式塔學派的實驗不夠嚴謹,過分依賴現象學的方法,缺乏信度和效度,就水平而言,並不比他們所批評的其他學派好多少。

總結

我們把原理歸類、總結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自我檢查,我們在構思設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多於專注視覺效果的創作而忽略最基本的原理,比如在設計之前進行完整的設計構思;設計過程中檢查自己的設計作品,避免低級錯誤導致反複改稿,比如信息不對齊,布局雜亂等;再就是設計完成之後對需求方有理有據的陳述。第二個是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做設計時能夠舉一反三。

用戶界麵設計並不全是關於漂亮的像素和完美的圖形。它主要是關於溝通、性能和便利性。格式塔原則總是幫助我們實現這些目標,為用戶創造愉快的體驗,為企業創造巨大的成功。

通過例子可以發現,這7項法則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們需要跟進不同的需求類型和用戶場景,運用這些基本法則打出組合拳,使你的設計方案更有依據。在做產品或者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人的認知與記憶的因素,這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人們的審美對簡單與和諧具有基本的要求。我們隻有更好的利用視覺空間設計作品,減少設計的複雜性,盡量保持格式塔原則的完整,用戶才能更好更容易地理解使用我們的產品。

參考文獻:
  •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MBA智庫
  •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庫爾特.考夫卡
  • 《視覺設計中的格式塔藝術心理學》
  • 《格式塔心理學5項法則的學習與思考》Tencent CDC
  • 《設計中的格式塔原則》Souche Blog
  • 維基百科及其他
 
原文:印跡時光

标签:格式塔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