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平面設計 > 設計理論 >

設計刊物 - IdN香港總部

作者:未知 來源:本站原創 時間:2006-03-04

   身邊的朋友,不少也曾於外國讀完設計返港,而朋友的朋友們,有更多仍然身在外國,不時也會傳來一些外國有關設計、時裝的資訊,而每當提及有關IdN時,大部分都說IdN在國外相當受歡迎,差不多是設計人每期必讀刊物,算得上是為港爭光,和在香港的情況,簡直天淵之別。

    不說不知,原來Idn創立自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前身本是印刷、做Production的IdN,在革新路向之時,走上了雜志社之路,初時從未想過要自立門戶搞設計雜志,只是替日本的MdM雜志作半翻譯式的中文版,可惜反應未如理想,又發現到當時真正的市場需要,於是自立門戶另設新書,於是真正屬於香港的設計雜志IdN便正式面世了。

    其實現在IdN的編輯部已經是第二三代的人,真正的開書動機已經懶的再去尋根究底,現在要走的路應該是向前看,現今世界性的設計方向越來越多元化,做雜志亦一樣,IdN亦將會朝著這個方向而發展。」IdN總編輯SK說道。

    其實由開始到現在,IdN的市場,主要也是香港以外的地方,不是因為香港的市場太細,而是關心及注意設計界的人士實在不算多,當然,現在比起十年前會是一大進步,但不代表別人會停著等待,你前進時別人一樣會前進,只能夠希望自己可以越追越緊,最終有一日可以越門而過。早期的IdN基本上是一本專講平面設計的雜志,而且更是以講解Technique為主,如果以現時的角度來看,應該會是一本頗為嚴肅沉悶的雜志;今時今日的IdN,不論內容或版面設計,均比以往來得精采,除了不少新晉的設計師訪問外,具變化的專題報導亦是吸引人之處。

    現時IdN每一期均會以四個不同的版本發行,分別是中國/香港的中文版、臺灣版、英文的亞太版,及澳洲的國際版,看到IdN的篇幅與內容。想像中的IdN會是聚集大量的人力而成的一本雜志,但出乎意料的,是IdN的編采部行政部成員原來不過20人,而且主要的編采職務也全部由他們一手包辦,除了遇然少部分的設計師訪問會交由外國的Freelance負責,大部分的訪問也是他們親力親為。為了一個訪問而遠赴他鄉,對於香港的傳沒來說可能相當荒旦離奇,但國際行的刊物其實理應如此。

    每一個訪問其實也是大家的心血,事前的準備、突破性的訪問形式,對於被訪問者及讀者也很重要,能夠令每一篇的訪問更有趣生動,要報導有關創作的人與事,沒有什麼比創意更緊要。」專注文字工作的Chloe對訪問的是前準備非常看重。其實IdN的每一位筆者也是設計師,除了要寫要想之外,亦要作版面設計,要以自己的設計帶出被訪者的作品特質,絕對并非易事,要免除風格上的沖突又要帶出彼此之間的特色,其實又是花費心思的一環。正如IdN的一眾成員所言,既然找到值得訪問的對象,當然要全力以赴,每一次也是珍貴而單一的經歷。

    偶然也會見到IdN有關於香港或內地的設計師專訪,不過,這不是市場需要的問題,和中國入世無關。其實香港及中國大陸有很多好的設計師,創意不比歐美日的少,亦相當有自己的個人風格,不過,他們大都不懂的推銷與包裝,尤其是再即時文化普及的香港,會用心花時間找東西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如果欠缺推銷的渠道與橋梁,再好的設計與意念也是難以被人發現,唯有藉著有限的空間,能夠幫他們一把。

    除了辦雜志之外,IdN在近一兩年可說是積極舉辦其他有關設計的活動,上年的Fresh Conference搞的有聲有色,不論是講者與參加者也好評不斷,在香港如此、悉尼如此。RMX的REMIX PROJECT帶給香港人一次互動的新體驗;還有以季刊形式出現的Filps,貫徹了多媒體設計雜志的涵義;還有IdN Pro,內容充實豐富。雖然IdN的Side Project眾多,但始終雙月刊的IdN雜志是其出發點、也是重點,這個根本不會改變,2002年的IdN將會來各大革新,相信又會為大家替設計一詞帶來全新的體驗。

标签:設計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