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術
在整個繪畫世界中,無論是素描還是油畫的描述都是獲得視覺藝術最基本的一種手段。人們最早的繪畫作品出現在法國和西班牙洞窟中勾勒的動物線條,這些線條與視覺的直觀無關,而與某種精神世界相聯系。到后來出現明確形象的,并結合著結構圖案創造的畫面也是如此。甚至某些非常復雜精致的二度空間藝術形式中的形象都屬于這范圍,畫面一般被具體化了,不再是含糊不清的背景了,但是在西方人觀念中這并不是背景。在古埃及畫面經常覆蓋著象形文字,在中國是刻寫銘文。加上色彩來點綴圖像,勾勒線條和區分它們的各部分。
在歐洲是16世紀,色彩被作為繪畫的表現形式,而不用線條勾勒輪廓。在西方,繪畫技巧采用的是特殊的歐洲繪畫觀念的反應。它結合著透視的發展,從單一視點表現空間中的各個物體;或采用陰影的明暗技法來塑造形象的空間感;用微妙的色調層次表現距離和物體的固有色與物體上反光色之間的細微變化。它們導致獨特的西方藝術形式的出現--架上繪畫--畫在畫布上,并掛在墻上,欣賞其技巧,也就是被捕獲和傳達的視覺世界,還包括色彩的和諧和對比,筆觸的柔美和雄壯,構圖的單純和復雜。這種繪畫中的寫實主義形式的發展成為16世紀到19世紀藝術史中的中心議題,它與文藝復興崇拜的“美”是一致的,同時它們也控制著西方藝術的實踐和原理。這就導致了一種逐漸獲得成功的感覺的產生--畫家朝著視覺真實感的目的靠近--只是到了19世紀才被藝術家們看作是嚴重的問題。同時,作為主要藝術形式的架上繪畫在西方的出現,在藝術家、藝術作品和公眾之間的關系上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原來架上繪畫不是為放在一個特定場所而畫的,而現在卻成為室內陳設,或者藝術畫廊中的展覽品。畢加索說:“畫鉤是繪畫的禍根,”繪制一幅繪畫作品,為的就是盡快被買來掛在墻上,它變成一種裝飾形式。
藝術史的某些方面是可以與文學史相比擬的。兩者都有延續性和變化,而發展卻不同。在文學和藝術上不斷出現杰作,這些杰作超越了各種限止,脫離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有時甚至與其目的是相矛盾的。不管怎樣,藝術史完全依靠現存的物質對象,甚至依靠當代機械制作的作品。誠然,藝術史比文學史的時間長得多。很多年來,我們只有通過視覺藝術作品了解到人類的各種欲望和追求。偉大的藝術品不僅僅是美學欣賞,也是人類技藝和聰明才智的結晶。它幫助我們開拓和理解我們人類自身的天性,藝術史是人類發展的最基本的一部分。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簡介:文藝復興時期是指14世紀到16世紀西歐與中歐國家在文化藝術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它是繼古希臘、羅馬后的歐洲文化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文藝復興”的原意是“在古典規范的影響下,藝術與文學的復興”。其變化的基礎就是思想基礎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是在14世紀通過一系列科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重新對古代文藝的發掘而得以建立的。當時的人們從古文獻中發現了對自然和人體價值的重視,使他們對人和自然做出了新的評價。實際上,文藝復興作為歐洲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其含義還要寬廣的多。人文主義的出現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創造者或主人,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權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時期:在15世紀前四分之三左右的歲月中,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美術家,擺脫了中世紀的規范,借助理性和科學的知識,力圖在美術創作上開拓出新局面,使生動的形象和場景反映在美術作品中,讓它成為一種再現性的美術。在繪畫領域中,他們進行探索,盡力讓二維平面具有三維空間感,并使人物活動立體化,從而實現古希臘人追求過的那種錯覺性效果,讓人們把美術品當成真實生活的寫照,當成可感、可融、可知的事物。這種實踐,從佛羅倫薩開始,漸漸在意大利各地展開。體現著新的精神,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為盛期文藝復興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佛羅倫薩早期文藝復興美術通過以下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可以看到佛羅倫薩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特點:
喬托:(Ciotto,約1266~1337)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畫家,佛羅倫薩畫派的創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偉大的先驅者之一。生于佛羅倫薩的韋斯皮尼亞諾,卒于佛羅倫薩。早年隨奇馬布埃學畫,并在羅馬、帕多瓦、那不勒斯等地作畫。最能反映其藝術成就的是1305~1309年間創作的阿雷納禮拜堂壁畫。壁畫內容是圣母和基督生平。南北墻面上安排上下3列,每列6幅,加上祭臺兩邊各一幅,共38幅,采取連環組畫形式,依次表現故事情節。整個壁畫充滿生活氣息。畫面采取平視角度,人物排列有序,加強了空間深遠關系和人物主體形象的表現 ,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最杰出的畫幅是《最后審判》、《金門相會》、《猶大之吻》、《哀悼基督》等。這些作品擺脫了中世紀圣像畫的程式,傳述了人文主義的新精神。對14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影響極大。但丁在《神曲》中曾對他熱情稱頌。受到著名畫家馬薩喬、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等人的推崇。
基布爾提:基布爾提(Lorenzo Ghiberti,1378--1455)是一位體現了從哥特式美術向文藝復興美術過渡的人物。他具有較為廣泛的才能,創作活動涉及不同領域,但最大的成就,還是在雕塑領域。代表作品有《天堂之門》(1424--1452)是為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完成的青銅浮雕。借鑒繪畫手法,利用高低不同的凸起,細膩地塑造著一個個人物的形體和面目;利用透視手段來再現人物的位置、空間環境的深度。在人物動作和衣紋的處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國際哥特式的優美風格。
布魯內萊斯基:布魯內萊斯基:(Fillippo Brune lleschi,1377--1446)在開創新道路、新風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貢獻。他是位多才多藝的人物,最初他從事雕塑和金銀工藝制品的創作,是文藝復興建筑藝術的偉大代表之一。他創造性地把古羅馬建筑形式與哥特式結構融匯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竄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莊重、輕快、優美,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布魯涅列斯齊希望使建筑設計建立在數學這門科學的基礎上,把比例和諧視為古典建筑的本質。他利用古典建筑語匯獲得了明快、單純、優美、和諧的效果,使建筑具有一種理性的美。他對繪畫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在線透視方面的研究成果,給新的繪畫創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借助線透視制造真實空間的錯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的重大抱負和杰出成就。
多納太羅:多納太羅(Donatello,1386--1466)是意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第一代美術家,也是15世紀最杰出的雕塑家,對古典美術的推崇和借鑒,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意大利美術家的共同特點。多納太羅在其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生氣盎然、莊重從容的雕塑作品。代表作品: 《大衛》(約1430--1432)是第一件復興了古代裸體雕像傳統的作品。多納太羅運用古希臘人創立的“對應”構圖方式,向人們展現一位形體比例和結構都十分準確的少年形象。這位圣經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生命。《圣喬治像》(1415--1417)、《加塔梅拉達騎馬像》(1445-1450)。
馬薩喬: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是在文藝復興繪畫發展歷程中是一位影響重大的關鍵人物。在他的創作中,徹底擺脫了晚期哥特式繪畫的優雅風格和裝飾意味,把塑造真實形象和真實空間擺在了首位。代表作品:《出樂園》、《納稅錢》(1425--1428)。《納稅錢》是一幅描繪宗教主題的大型壁畫(當時壁畫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繪畫樣式)。不同人物、不同場景,都顯得十分真實,富于體積感。人物各自的神態和動作都是從表現他們之間的不同關系和心理狀態出發來刻畫的。在那些合乎線透視法則的建筑和自然環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實場面一樣。這兒絲毫沒有那種強調畫面裝飾性的安排、追求優美的線條和色彩的國際哥特式繪畫的影子,飽滿的人物形體也許有點兒笨拙,但卻非常實在,直線性的造型節律,加強著壁畫的紀念性。真實而有氣勢,正是馬薩喬藝術的特色。
阿爾伯蒂:著名的人文主義者阿爾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學識淵博,是個典型的“全才”,他非常重視數學這門科學對美術的作用。關心理論問題,不把美術視為純粹的技藝,而是把它當成智慧的體現,這種態度是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家的普遍態度,他寫下了有關繪畫、雕塑、建筑的著作,發表于1485年的《建筑十書》對文藝復興建筑發展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對方與圓等幾何形的偏愛,可以說是這個時代和他本人藝術的特點。
波提切利: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 )是15世紀佛羅倫薩畫派最后一位畫家,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時的他非常頑皮,不思學業,父親只得把他送到一間金銀作坊里學藝。不久,他喜歡上了繪畫,菲利普?利比收他為徒。他的繪畫天賦很快引起佛羅倫薩銀行家梅迪奇的注意,不久便成為梅迪奇家族最寵愛的畫師。在梅迪奇家族,他廣交文學藝術界名流,接觸到各方面的知識,從而開闊了眼界,并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美多采的貴族印記。1477年,波提切利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羅倫左新購置的別墅繪制了著名的《春》。1485年,他又創作了一幅精美絕倫的巨作,《維納斯的誕生》。波提切利同時還接受教會的定單,為教堂作壁畫;也曾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鋼筆畫插畫。1492年羅倫左去世,梅迪奇家族被放逐,社會政治形勢多變。貴族復辟,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動了,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在《誹謗》這幅畫中,表達了他的憤怒和抗議。波提切利以他那富有詩意的、充滿優美曲線的、別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議的天才作品,成為那個時期佛羅倫薩最偉大的藝術家。
意大利其它地區早期文藝復興美術:佛羅倫薩在新的美術發展中發揮著無可否認的重要作用,但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另一些城市中,也涌現出一些杰出的美術家,他們也在擴大新美術的成就和影響方面做出了不小貢獻。
弗朗切斯卡: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1416?--1492)是在意大利中部城市從事創作活動的最著名人物,翁布里亞畫派著名代表。這位富于探究精神的畫家也非常重視透視,把它看成是繪畫的基礎,曾撰寫《論繪畫中的透視》(1482)。在他一系列的宗教畫上,幾何形式的人物靜靜地呆在嚴格合乎透視法則的建筑和自然環境中,明麗的色彩創造出一種光的氛圍,具有莊嚴靜穆的感覺。代表作品:壁畫《真十字架的傳說》(1452--1464)和《鞭打基督》(約1456--57)。
喬凡尼?貝利尼: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約1429--1516)是威尼斯15世紀最杰出的畫家。在美術史上享有盛名的威尼斯畫派,可以說是由他開始的。與強調用線造型和注重構圖經營的佛羅倫薩畫家不同,也與曼特尼亞不同,喬凡尼?貝利尼是位擅長運用色彩的畫家。代表作品:《心醉神迷的圣芳濟各》(約1485)風景占據了絕大部分畫面,一切都沫浴在陽光中,美妙的色彩似乎閃動著光澤。借助自然景色來渲染氣氛,這種作法后來成為威尼斯畫家的基本特色之一。其它作品有《神的歡宴》、《湖的圣母》等。
梅西納:梅西納(AntoneUo da Messina,約1430--1479)。在肖像畫上有著不小的貢獻,早期文藝復興肖像畫往往被處理成全側面的,而他則把表現對象改成側四分之三的樣子,使畫中的人物注視著觀眾,這種更自然、更親切的方式,成為后來最流行的肖像畫模式。梅西納的作品,筆法柔和,色彩明快,情調寧靜。代表作品:《圣賽巴斯蒂安的殉難》(約1475--1477)。
意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美術:16世紀頭25年的意大利,是一個政局緊張、戰事幾乎連綿不斷的時期。正是在這極其動亂的階段里,盛期文藝復興藝術形成了。這是一種明朗而又高尚觀念的、偉大而又有克制力的藝術,總而言之,就是古典式平衡的藝術。文藝復興三杰--著名的藝術家達?芬奇(1452--1519年),米開朗琪羅(1475--1564年)和拉斐爾(1483--1520年)出現了,標志著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達到光輝燦爛的鼎盛時期。他們每一位都是突出的個人主義者,盡管互相之間產生靈感碰撞的火花,卻從未形成一個團體。他們三位都達到了超凡的技巧造詣和完美的心靈、眼與手的配合。不太費力地解決了早期藝術家們為難的問題。他們作品的藝術形式總是美妙地昭示出理智性的內容。在文藝復興盛期,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為代表的一批美術家,迸一步完善了15世紀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在美術品中獲得了完美統一,使形與空間的關系獲得了高度和諧,從而為再現性的美術確立了一種經典樣式,給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在以后西方美術的發展歷程中,無時不感到它的強大影響力。推崇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因為意識到它的存在。通過這些美術家的介紹和作品,您可以看到意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狀況。
達?芬奇: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出生在芬奇鎮,或許人類有史以來,還不曾有過達?芬奇這樣全面發展的人。他涉獵的領域之廣、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美術只不過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并沒有占據他的全部時間和精力,但他在這一領域內卻獲得了驚人成就。把自然科學知識引人美術,是15世紀意大利人的重大貢獻,達?芬奇繼承了這種傳統并大大完善了它。代表作品:著名的《最后的晚餐》(約1495--1498) 完美的構圖、和諧的形與空間、豐富的心理刻畫、深刻的人性,昭示著古典美。《蒙娜?麗莎》(約1503--1506) 達?芬奇歷時數年繪制的這幅半身像,他把這位商人妻子處理成兩手自然交搭,身軀和頭部不同程度側轉的方式,既克服了單調又顯得從容。蒙娜?麗莎富于實體感的血肉之軀及神秘的微笑,與宛如中國山水一般的淡遠背景結合在一起,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進行不同的闡釋。這種像現實生活一樣復雜豐富、讓人一言難盡的感覺,恰是最偉大的文藝作品特有的品質,為后人確立了一種半身肖像畫模式。
米開朗琪羅:西方最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在致力于領悟古人成就時,也致力于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量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美術家之一。不同于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藝術,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或許,他是一位最接近貝多芬境界的美術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繪畫中,一個個巨人般的宏偉形象挺立起來,就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剛勇的氣概,仿佛是神話中的阿瑪宗女子。代表作品:雕像《大衛》(1501--1504),是美術史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鮮明展示盛期文藝復興意大利美術特點的作品。在用一塊久被棄置的名貴石材雕刻大衛形象時,他真正實現了把生命從石頭中釋放出來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強烈的信心,雕鑿出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還有西斯庭的天頂畫《創世紀》也是他偉大的作品。
拉斐爾:拉斐爾(Raphael Sanzio,1483--1520)的作品一直被人們視為古典美術精神最完美的體現。安格爾稱他是繪畫之神。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師。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與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是拉斐爾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筆下,深刻的知識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線條構成的輕松自如的藝術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籟之聲。純真優美、莊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諧簡潔,這些古典美術最推崇的品質,在拉斐爾身上獲得了最鮮明的體現。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風尚的美術家,都把他當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諾茲說的,他本人成為所有后代畫家的樣板。代表作品:《美麗的女園丁》(約1606),拉斐爾以圓潤流暢的線條把圣母、耶穌和圣約翰的優美形象和諧地組合起來,創造出充滿人間氣息的、親切的“神的世界”。這一世界遠離了中世紀的精神,它那純潔、明朗、單純、自然的情韻更接近希臘的精神。還有為梵蒂岡宮繪制的三幅壁畫《雅典學院》、《巴爾納斯山》、《圣典辯論》和最著名的圣母形象《西斯庭圣母》。
提香和威尼斯畫派的杰出代表:在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中,佛羅倫薩、羅馬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15世紀的美術家,都是在這兩座城市中活動的。其他城市如威尼斯這座意大利北方的城市,曾是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它的共和政體,它的商業氣氛,使它的社會生活中洋溢著濃重的世俗色彩和歡樂情調。在這種獨特的形勢下,威尼斯美術也呈現出與佛羅倫薩、羅馬不同的獨特面貌。它的繪畫,大大發揮了富于感官魅力的色彩的表現力,與重視線條和素描的佛羅倫薩、羅馬繪畫頗有差異。
提香:提香(Titian,1488/90--1576)以其漫長一生的豐富創作,成為威尼斯畫壇的泰斗。他在實踐中創造出了洋溢著歡樂氣息、生機盎然、富麗堂皇的風格。成為與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一起象征盛期文藝復興意大利美術光輝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戴荊棘冠的基督》(約1570),威尼斯畫派畫家素以擅長用色著稱,構成他作品魅力的主要因素就是色彩。這是佛羅倫薩美術家與威尼斯美術家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往往使后代油畫家能更直接地從提香等威尼斯畫家作品中獲得技法上的啟示。油畫這種能發揮光色表現力的形式,在意大利,是由提香等人完善起來的。在提香晚年的作品中,油畫語言的特點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創作時他運用闊大奔放的筆觸涂抹著不同的色彩,用它們來塑造形體、渲染氣勢。在這兒已沒有了清晰的形與線,也沒有了以往他作品中的明朗歡快氣息。渾厚凝重的色彩配置,成為表現強烈悲劇情調的有力武器。在這件展示提香爐火純青的油畫技法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精神和語言方面的發展變化。其它作品有《天上與人間的愛》、《保羅三世》、《哀悼基督》、《丹娜伊》等。
其它地區的美術家:
薩托:薩托(Andrea del Sarto,1486--1530)真實姓名安德烈亞?達格諾羅?狄?弗蘭切斯柯。文藝復興三杰離開佛羅倫薩后,薩托就成為當地最著名的畫家。薩托是位精于造型和用光的畫家,他的精湛技巧為他贏得了“完美畫家”的稱號。代表作品,是祭壇畫《哈匹圣母》(1517)。那莊嚴的古典式構圖和那典雅的形象,均具有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特征,然而在光線處理上卻有一種不盡相同的意味。
樣式主義美術: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大師創作的一大批光輝燦爛的美術品,確立了一種完美的典范。在人們眼中,它們是最理想最完善的化身,后來的美術家面對它們不禁有面對滄海之感。意大利一些年輕美術家,受到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創作的鼓舞,不顧他們作品的內在精神,希圖仿效和發展他們的風格;另一些更有才能和抱負的人,則致力于形式語言上有所變化、有所創新,注重在作品中顯示他們自己的特點。總的看來,他們的創作背離了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理想和基本原則,拋掉了它那種自然、和諧、單純的藝術風貌。他們追求一種視覺效果獨特的、形式感很強的風格。出自他們手中的作品,往往帶有刻意雕琢、冷漠疏遠的味道,頗具主觀與幻想的色彩。但對那些口味別致的人來說,它們倒是相當有魅力的東西。這一美術現象,流行于盛期文藝復興之后,巴洛克時代之前,史家稱之為樣式主義美術。國人也有據西文譯成風格主義或矯飾主義美術的。佛羅倫薩是樣式主義美術的發源地和最重要的中心。在薩托門下,出現了樣式主義早期代表龐多爾莫和羅素。
龐多爾莫:龐多爾莫(Pontormo,1494--1557)本名雅各布?卡魯西,具有鮮明個人風格,他的作品顯示出更多新因素。代表作品 《基督下十字架》(約1526--1528),塞滿畫面的人物幾乎全平貼在前景上,這些色彩輕淡、線條流利的人物仿佛像云朵一樣飄在沒有真實空間感的虛空中。他們缺乏體積感和重量感,就像單薄的剪紙一樣。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夢幻般的感覺,一種非現實的意味。
羅素:羅素(Giovanni Battista Rosso Fiorentino,1495--1540)是位頗有才氣、風格獨特的畫家。羅素曾應熱愛意大利美術的法國國王法朗梭瓦一世邀請在法國工作,從而把樣式主義留在了楓丹白露,影響著法國美術的面貌。代表作品《基督下十字架》(1521),雖與龐多爾莫上述名作題材相同,但卻有自身的特色。幾何形十字架、梯子和有棱有角的生硬人物形象組成了一個停滯凝固的繪畫世界。畫面上所有人物都仿佛中了妖法一樣僵立在那兒,造成一種奇特的、驚恐不安的感覺,從而強化了作品的悲劇意味。
布隆基諾:佛羅倫薩畫家布隆基諾(Agnolo Bronzino,1503--1572),是樣式主義全盛期的代表人物。他在龐多爾莫教導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素以筆法精致、感情冷漠、色彩刺目著稱。代表作品:《托萊多的埃萊諾拉及其子喬凡尼?德?美第奇》(約1550),就是鮮明體現他畫風的完美例證。暗藍色背景襯托著衣飾華麗的靜止人物,刻畫得十分精細的貴婦人神態冷漠,就像瓷人一樣具有冷冰冰的高雅氣派。
意大利以外地區的文藝復興美術: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發源于意大利,在其影響之下,西歐各國也都先后萌發了文藝復興。由于地理、歷史、民俗傳統等諸因素的差異,這些國家的美術受中世紀哥特式藝術傳統的熏陶,宗教氣息十分濃厚。文藝復興精神在這里更多地體現為對世俗風情的描繪。與同一時期的意大利相比,它們的美術作品雖然缺少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所特有的那種磅礴的氣勢,但尼德蘭、德國、法國、西班牙等部為歐洲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尼德蘭一詞意為“低凹的土地”,它所指的地區,大體包括現今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 尼德蘭的美術活動最初與法國有著密切的聯系。14世紀時有許多尼德蘭美術家受雇于法國宮廷,他們除了將尼德蘭的美術風格帶到法蘭西外,同時也接受流行于法國的意大利美術風格的影響。百年戰爭(1337--1453)之后,勃艮第首府遷入佛蘭德斯境內,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開始在改造和發展晚期哥特式藝術的過程中發展起來。佛蘭德斯是14世紀尼德蘭美術家主要的活動區域。在那里他們曾用繪畫、雕刻來裝飾教堂、宮廷和市政建筑,但這些作品大多遭到破壞,遺存極少。14世紀末,尼德蘭出現了著名的雕刻家斯留特爾 (Claus Sluter,約135/1360--1405)。有關他的生平和早期的美術活動已無從考查,然而他為第戎修道院所作的精美雕刻《摩西井》,以出色的寫實技巧一直為后世所稱道。《摩西井》作于1395--1403年間,原是一個巨大的十字架的基座,呈六邊形,每邊裝飾有比真人還大的先知雕像。其中有手執誡律的摩西,魁偉莊嚴的大衛以及禿頂的以賽亞等人。這些人物雕像個性鮮明,藝術手法簡潔寫實。飽滿健壯的形體,流暢飄逸的線條,使其成為尼德蘭雕刻藝術中的上乘之作,并給繪畫藝術以有力的影響。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最初的奠基人是凡?埃克兄弟。他們繪制的《根特祭壇畫》(1415--1433)是尼德蘭早期文藝復興美術中著名的杰作。一般認為,l5世紀初期的尼德蘭畫家凡?埃克兄弟是油畫技法的奠基人。他們在前人嘗試用油溶解顏料的基礎上,用亞麻油和核桃油。尼德蘭的繪畫大師揚?凡?埃克可稱為世界上第一位油畫家。他創作的木板油畫《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
尼德蘭風俗畫和風景畫:新的繪畫體裁風俗畫和風景畫的出現是16世紀初尼德蘭繪畫發展中值得注意的方面。在15世紀,生活場景和風景的描繪已經在宗教畫上占有相當大的地位了,但只是在這時候,它們才脫離對宗教畫的依附,成了獨立的繪畫類型。博斯和Q?馬西斯是獨立的尼德蘭風俗畫的兩個主要創始人。博斯的《魔術師》最早以風俗畫的體裁描寫了鄉間生活并加以諷刺。馬西斯則最早用整幅畫面描寫了新興的商業都市安特衛普市民的日常生活。《銀行家和他的妻子》(1514)是他這方面的著名作品。在風景畫方面,帕蒂尼爾是把畫面上的風景抬高到主要地位的一個畫家。獨立的風景畫的出現是人們的視野擴大和藝術擺脫教會的監護的證明。當時畫家仍然要畫的宗教場面,在帕蒂尼爾的畫中只占不大的地位,而且往往是由別人畫的(馬西斯等人)。他筆下的風景好像是從極高處的角度來畫的,具有半幻想的全景畫的性質。這一特點是和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新的世界眼光相適應的。人們不僅要求在風景畫中看到已知地區的局部景象,而且希望看到遼闊的空間,反映人們對地球的新認識和觀念。在他的作品中,風景像地圖似的布滿在畫面上,各種不同的景色,如山、巖石、河、海、森林被組織在一起,畫面空間的推移由綠、黃、藍3個色調來區分。這是歐洲早期風景畫色彩方法的特點。這種色彩處理方法,在17世紀稍加發展以后,形成歐洲風景畫著色的公式,一直沿用到18世紀。在16世紀尼德蘭肖像畫的發展中,還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團體肖像畫。這種新型的團體肖像畫,最早出現于尼德蘭北部荷蘭諸省。它的產生和發展,乃是荷蘭市民的民主意識的一種表現。荷蘭的市民的各種聯合組織,在社會生活中起著有力的作用。這種聯合組織正是團體肖像畫發展的社會基礎。團體肖像畫是為裝飾這些團體舉行會議的房屋而繪制的。出生于荷蘭的J.van 斯科雷爾是團體肖像畫早期重要作家之一。《十二個耶路撒冷朝拜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在這幅畫上,他一方面從人物的排列和服裝上強調他們是屬于一個團體的,同時又注意到各個人物特征的刻畫。人物整齊地排列在一起,這是早期團體肖像畫的特點。在這個時期許多畫家前往意大利,并把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風格帶回尼德蘭。隨著對古代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研究,尼德蘭藝術發生了新的變化。意大利美術對尼德蘭藝術的影響,表現在對古代神話題材的采用,對人體比例和復雜運動興趣的增長,對透視關系的注意,對創造理想人物形象的追求,同時也表現藝術家們對意大利藝術樣式的模仿和套用。和赫薩爾特走著同樣道路的一批藝術家被稱為羅馬派。他們在吸取外來因素上有其肯定的一面,因為學習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是吸取意大利的先進的人文主義文化的一個方面,它增加了尼德蘭藝術的營養并有助于促進它的推陳出新的過程。但是,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丟開了自己的民族傳統,脫離生活,一味模仿意大利的藝術,終于走上樣式主義的道路。羅馬派的樣式主義藝術,受到西班牙貴族和尼德蘭上層資產階級的鼓勵,在16世紀中葉成為官方藝術的樣式而占了壓倒的優勢。F.弗洛里斯是當時羅馬派的主要代表。和羅馬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繼承博斯傳統的偉大畫家勃魯蓋爾。勃魯蓋爾和博斯一樣,不拒絕從意大利藝術中吸取營養,但是他不盲目搬用意大利的繪畫樣式。他在創作實踐上,一方面繼承著尼德蘭藝術的風格和趣味,同時又努力創造性地掌握意大利藝術的成就,使二者在自已的藝術中結合起來,進一步發展了尼德蘭繪畫的民族的、民主的傳統。勃魯蓋爾主要作品:《博士來拜》、《雪中獵人》。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德國文藝復興美術發端于15世紀,滯后于同時期的意大利與尼德蘭美術。這主要是因為德國當時依然處于封建割據狀態,微弱的王權不能給這些極分散的城市以有力的保護,哥特式美術依然占居主要地位。1420年至1540年間,德國出現了文藝復興,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成為諸地方美術流派的中心。德國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與雕刻受晚期哥特式美術中某些因素的影響,宗教祭壇畫較為發達。畫在木板上的單幅或多聯的祭壇畫被安置在肅穆的教堂中,以增加莊嚴的氣氛。15世紀中葉開始,德國美術家表現出對人的生活環境的關注,喜歡描繪自然環境,人物造型則強調真實感。畫家維茨(KonradWitz,約1414--1446)即是這方面的代表。他的《基督踏海》(又名《捕魚的奇跡》)描繪了博登湖的真實景色,雖為傳統的宗教題材,畫面卻十分生動自然。這時期有名的美術家還有施恩告爾(Martin Schongauer,1445/1450--1491)等,他們可稱為德國文藝復興美術的先驅者。德國文藝復興美術應該說以版畫成就最為突出,對整個歐洲的美術都產生過積極的影響。在早期名畫家中,施恩告爾的銅版畫居于領導潮流的地位。他的后繼者,德國文藝復興大師丟勒則使銅版畫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德國文藝復興第二代最杰出的畫家是小荷爾拜因(HansHolbein the Younger,約1497--1543)。他早年隨父學藝,與人文主義學者有著廣泛的交往。荷爾拜因的藝術風格以冷靜、客觀著稱,他大量的肖像畫,準確地記錄了16世紀各種人物的外貌及心理特征。《伊拉斯漠像》(約1523)是他的肖像畫精品。作者精心處理畫面的明暗關系,著力描繪畫中人物的面部、雙手與文稿,一位睿智的人文主義學者的風采顯露無遺。荷爾拜因的素描作品也極為出色,線條簡約完美,雖然幾乎不涂明暗,但卻能充分表現體積和質感。1532年以后畫家定居倫敦,成為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宮廷畫家,為英國繪畫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法國文藝復興美術:百年戰爭以后,法國收復了被英國占據的領土,形成了統一的局面,為民族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盧瓦爾河谷地是法國宮廷建筑的誕生地。法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法朗索瓦一世等都曾在那里興建了大量的貴族府邸、獵場。其中著名的有舍農索府、尚博爾宮等。這些豪華建筑是新的風格和古老的傳統相結合的產物。自從16世紀30年代開始,意大利藝術家來到法國參加楓丹白露的建筑工程,使得法國文藝復興建筑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1530年,意大利樣式主義畫家羅素來到楓丹白露從事裝飾工作。羅素為了適應法國宮廷趣味,畫風有所變化,人體除了仍被拉長外,畫面顯得格外精致優美。當地的雕刻家和畫家在他及其它意大利樣式主義畫家的領導下進行楓丹白露宮的裝飾,逐漸形成了“楓丹白露派”。這個流派創造了灰泥高浮雕與繪畫相結合的新的裝飾效果,追求優雅、撫媚。以著名的法朗索瓦一世長廊為例,繪畫周圍的高浮雕人物仿佛要從墻壁上跳出來。另外,纏繞在畫框邊上的如皮革般卷曲折疊的裝飾母題也是由他們始創的,后來在整個歐洲都十分流行。法國文藝復興繪畫及雕刻則起步較晚。15世紀馳名法國的大畫家是富蓋(Jean Fouquet,約1420--1477),他是法國早期繪畫的驕傲,后來的法國藝術的發展頗具影響。富蓋在藝術上是一位多面手,他留下的作品有油畫、細密面、琺瑯制品和一些素描。墨倫雙聯面中的《圣母子》(約1450)是他的重要作品。16世紀的法國肖像畫占有突出的地位,有名的畫家是克盧埃父子。讓?克洛埃(Jean Clouet,約1485/90--約1540/41)是法朗索瓦一世的宮廷畫師和侍臣,他描繪了不少當時的顯貴名流。《法朗索瓦一世像》(約1525--30)是他的成功之作。他的兒子弗朗索瓦?克洛埃(Frangois CloueL約1510--1572)也是一位頗受宮廷歡迎的肖像畫家,《奧地利的伊莉沙白像》(1571)是他最優秀的一件作品。從克洛埃父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嫻熟的繪畫技法和善于捕捉人物神態、善于表現個性的能力,這也是法國肖像畫家的長處。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古戎和皮隆(GermainPilon,約1525--1590)。古戎的杰作足他為巴黎貞潔泉所作的六塊浮雕《山林水澤女神》(1549)。作品取材干古希臘神話故事,古戎以精湛的技巧刻畫了女神們的輕盈的姿態。人物造型充滿活力,雖然構圖的空間狹小,但無任何局促之感。雕刻家對衣紋的處理十分自然流暢,將女性的韻味展現得無比完美,整個浮雕洋溢著清新的古典氣息。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激發您的靈感 如何繪製動繪畫教程2020-02-14
中國書畫材料繪畫教程2008-03-16
中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繪畫教程2008-03-16
美術常識繪畫教程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