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潘玉良簡介

作者:劉洋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6-05-08

    潘玉良(1899――1977),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原姓張,后隨夫姓,改名潘玉良。江蘇鎮江人,生于揚州。

   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術教育成為畫家的極少數例子。女性畫家限于客觀條件,要成功往往比男性困難,必須付出許多犧牲,才能成就事業,潘玉良即是這樣的例子。潘玉良,畫家、雕塑家。畢業于巴黎及羅馬美術專門學校,作品陳列于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意大利政府美術獎金。

    1929年歸國后,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主任,后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縱觀潘玉良的藝術生涯,可以明顯看出她的繪畫藝術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中萌生發展的。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忘我之”的藝術主張。對此,法國東方美術研究家葉賽夫先生作了很準確的評價:“她的作品融中西畫之長,又賦于自己的個性色彩。她的素描具又中國書法的筆致,以生動的線條來形容實體的柔和與自在,這是潘夫人的風格.她的油畫含有中國水墨畫技法,用清雅的色凋點染畫面,色彩的深淺疏密與線條相互依存,很自然地顯露出遠近、明暗、虛實,色韻生動……她用中國的書法和筆法來描繪萬物,對現代藝術已作出了豐富的貢獻。1977年,這位旅居法國的一代畫家逝世于巴黎。

    
               
                靜物                                   靜物

   

                花攤                                  法國風景

 

 

   潘玉良年表

   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陳秀清,生于6月14日,江蘇揚州人。后改姓名為張玉良。

  1913年 與潘贊化結為伉儷,改姓潘。

  1917年 在上海開始從洪野學畫。

  1918年 潘玉良考取入海美術專門學校,從王濟遠、朱屺瞻學畫。

  1921年 潘玉良考取入國里昂“中法大學”。后又考入里昂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從德卡教授學畫。

  1923年 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從達仰、西蒙學畫。

  1925年考入意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從康洛馬蒂學畫。

  作油畫《白菊》,在南京市教育局展覽會展出。

  1926年始習雕刻。

  作油畫《水果》、《羅馬殘跡》等。凡意大利國家美術展,其作品每必選入。

  1927年作油畫《酒仙》、《黑女》、《威尼斯》、《羅那丁》等。

  習作油畫《裸體》獲意大利國際美術展覽會金獎五仟意幣。

  1928年回國后,年底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作油畫《自畫像》和《清晨》等。

  1929年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系主任。

  參加“全國首屆美展”,被譽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

  1930年兼任新華藝專、中央大學教授、導師,執教往來于寧滬。

  于上海創辦“藝苑繪畫研究所”。

  在日本東京與王化聯合舉辦畫展。

  作油畫《春》、《白蕩湖》等。

  1931年專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作油畫《我的家庭》、《倦馬》等。

  發起“中國美術會”。

  協助蔡元培先生組織“中國美術學會”。

  1932年作油畫《虎丘塔》、《大中橋畔》、《采葡萄》、《兩女生》、《牛場》、《通濟門外》等。

  1933年作油畫《習作》、《芍藥》等。

  1934年捐贈玉雕佛像與支援綏遠軍民抗日的“義展”。田漢撰文高度評價。

  潘玉良發表講話,譴責一些人在抗日時期“遠離現實”“話多畫少”。

  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潘玉良油畫集》。

  因鼻疾開刀,留下后遺癥。

  1935年《潘玉良畫集》再版。

  假期,游遍祖國名山大川,“游蹤所至,盡入畫庫”。

  1936年在南京期間,先后舉辦過四次個人畫展。在最后一次畫展中,作品有《陳獨秀肖像》。

  為今虞琴社作《嚴天池像》(嚴氏為明代琴宗),譽為“藝林盛事”。

  1937年為參加巴黎的萬國藝術博覽會和籌辦個人畫展,再度赴歐。

  1938年參加“沙龍”展覽。

  作《自畫像》,自題詩云:“邊塞峽江三更月,揚子江頭萬里心”。

  1939年參加法國國家美術大宮舉辦的第53屆“正式畫展”,出品有《藝術家肖像》等。

  作《自畫像》。

  參加“獨立派沙龍”展覽。

  1940年參加第51屆“獨立派沙龍”畫展,作品有《少女肖像》等。

  巴黎淪陷,棲居郊區,教讀鬻畫為生,并捐款救國。

  作《屠殺》以揭露法西斯罪行。

  1941年作《處畫像》、《裸女》等。

  1942年進一步研究彩墨畫(中國畫)以及用中國筆、墨在宣紙上畫素描。

  赴蘇聯,作《山中》、《靜物》、《莫斯科》、《蘇聯農婦》等。

  《蘇聯婦女》雜志撰文,贊揚她的精神和藝術。

  1943年返回巴黎,潛心研究,大量創作。

  1944年參加第55屆“獨立派沙龍”畫展,作品有《藝術家肖像》、《風景畫》等。

  元月,參加“女畫家和雕塑家聯合會”舉辦的畫展,作品有《花卉》、《靜物》等。

  參加“秋季沙龍”畫展,作品有《花卉》、《裸體畫》。

  1945年全票當選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

  與“學會”同仁公開致電“國民政府”,強烈要求收回和賠償被日寇在侵華期間搶劫和破壞的中國藝術品(該電于4月28日在巴黎報紙上全文發表)。

  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提別“藝迷”、“一迷”、“I MI”。

  參加賽魯希博物館的“中國現代畫展”和巴黎國立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展”。

  參加聯合國組織第一屆大會在現代美術館展出的“中國畫展”。

  參加第56屆“獨立派沙龍”畫展,作品有《我的論畫的女友》、《美麗的布依卡爾》、《郁金香》等。

  參加“秋季沙龍”畫展,作品有《裸體畫》等。

  榮獲”法國國家金質獎章“,國內《大公報》等予以報道。

  1946年“中國留法藝術學會”舉辦“會員作品展覽”,潘玉良提出參展原則:“本會團結,內部整齊,不以個人使本會有所失敗。”作品有《體育》、《春》、《少女肖像》等20件。

  參加“秋季沙龍”畫展,作品有《裸女》等。

  參加第62屆“女畫家和雕塑家聯合會”舉辦的畫展,作品有《特羅維爾海濱》、《裸體畫》等。

  11月12日,參加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舉辦的“現代藝術國際展覽會”。

  1947年參加第58屆“獨立派沙龍”畫展,作品有《姬妾》等。

  參加第63屆“女畫家和雕塑家聯合會”舉辦的畫展,作品有《梳妝打扮》、《海濱療養》等。

  參加“秋季沙龍”畫展,作品有《少女肖像》等。

  美國《華美日報》譽潘玉良為“藝術精英”是“令人敬仰的藝術家”。

  赴英國辦畫展。

  作油畫《雙貓》等。

  1948年潘玉良開始接濟國內家中生活。

  作《花卉》、《浴》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潘玉良意欲回國。

  作《鮮花》等。

  10月17日,參加“旅法中國畫家潘玉良、蕭林召、常玉、趙無極展覽”。前言中,譽稱潘玉良“大膽獨創”,“技藝高超”。

  1950年潘玉良鼻疾再次開刀。

  1951年潘玉良再次致信家人提及回國之事。

  1952年5月29日參加“素描與水彩沙龍”畫展,作品有《浴后》、《裸體畫》、《玩耍的小狗》、《她與小狗嘻耍》等,其中《浴后》為巴黎現代藝術陳列館收藏。

  參加“法國藝術家協會”、“法國海外藝術協會”、“法國國家美術協會”聯合舉辦的第165屆“美術正式展覽會”,作品有《女舞蹈演員》、《女沉思者》、《群體像》等。

  鼻疾第三次手術,術中遇險。

  1953年應“歐亞出版社”、“多爾賽畫廊”邀請,舉辦3周大規模個人畫展。作品有油畫、素描、雕刻,以及版畫等達百余件。

  1954年法國某電影公司攝制《蒙巴拉斯人》,長篇介紹潘玉良。她是片中惟一的亞洲藝術家。

  潘玉良在英國倫敦辦個人畫展,她獨身前往,途中作畫,送英國皇家美術院展覽。

  “給社會藝術作出貢獻的酬謝高級委員會”為潘玉良頒發“感謝證書”。

  1955年作彩墨畫《扇舞》等。

  在西歐旅行。

  畫室遭暴風襲擊。

  1956年申請回國,法國當局不準她帶回其自己的作品。

  赴希臘舉辦個人畫展。

  作《豢貓》。張大千題譽“為國畫正派,猶可佩也。”

  作《母愛圖》、《群馬》、《農婦》等。

  去英國倫敦與張大千同行。

  1957年再次應“歐亞出版社”邀請,于多爾賽畫廊舉行巡回畫展。

  4月28日“藝術――科學――文學教育促進會”,在法蘭西海外博物館授予潘玉良金獎。

  1958年作雕塑《格魯賽頭像》和《蒙德梭雷頭像》。并分別為巴黎尚拿士其博物館和法國國立教育學院收藏。

  榮獲比利時“銀質獎“。

  作《裸體》、《中國花瓶》等。

  1959年4月,榮獲巴黎市“多爾烈獎”。巴黎市市長親自授獎。

  作“張大千頭像”,現存于巴黎現代美術博物館。

  為“東方巨人”油輪作雕塑銅像《礦工》。

  參加“秋季沙龍”展覽,作品有《思鄉》、《母愛圖》等。

  與張大千合作《梅竹》。

  1960年 聞潘贊化病逝,無限悲哀,很少作畫。

  1962年 5月11日,參加第78屆“女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室內裝飾家聯合會沙龍”展覽。作品有《梳頭》、《花卉》、《玫瑰花》等。

  作《欣賞》、《裸體》等。

  1963年年初,在美國三藩市、紐約、舊金山等城市舉辦個人畫展時,情況甚盛,各報皆有佳譽。舊金山中華總商會給予嘉獎。

  9月,遭車禍。

  1964年中法建交,應邀出席中國駐法大使館舉辦首次“國慶招待會”。

  參加威爾遜總統大街舉辦的“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

  作《柳岸》、《岸邊》、《裸體》等。

  1965年要長孫潘忠立去法國,幫助整理作品,準備回國。

  作《遐想》、《梳妝》等。

  獲“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并頒發了榮譽證書。

  1966年榮獲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勛章。

  1967年參加紐約舉辦的“當代藝術家特殊團體專展”。作品有《女書迷》、《休息》、《裸體畫》、《真面目》、

  《農家姑娘》等。

  9月,參加“紫羅蘭期第四屆國家沙龍”展覽,出品有《女幻想家》等。

  榮獲比利時金質獎章。

  榮獲“一級教育勛章級成員協會”“紫羅蘭晉級沙龍”的銀質獎章。

  1968年12月,參加“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

  作《三個裸女》。

  1969年3月2日,榮獲“藝術――科學――文學促進會”大獎。稱潘玉良為“名副其實的畫家和雕塑家。”

  獲“從鼓勵到進步協會”授予的“榮譽證書”。

  1970年多病。

  1971年參加“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作品有《忠誠》、《畫子》等。

  榮獲法國藝術協會鼓勵獎。

  1972年多病。

  1973年11月,參加“紫羅蘭期第六屆國家沙龍”展覽,

  作品有《友誼》等。

  住院治療。不能回國,為之失望。

  1974年參加“自由藝術國際沙龍”展覽。

  1976年給愛子潘牟信:“我一接到家信就會想到我的問題……我望把身體養好,就回祖國了!”

  1977年7月22日,逝于巴黎。 

标签:潘玉良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