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長圖》 高奇峰 紙本設色
高奇峰(1889―1933), 高奇峰為“嶺南派”創始者“三杰”之一。少年時隨居氏及其父兄習畫,后東渡日本,對京都畫派中名家的技藝有極深入的研究。他把傳統的筆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畫中的特殊技巧,運用于飛禽走獸和山水,達到形體逼真而又生氣勃勃的效果,構成了雄偉兼秀美的獨特風格。此圖畫高聳的山峰,粗筆為之,不作皴法,大片渲染效果,強調大的山勢結構,整體感強,略作苔點,富有變化。
《帆影動江暉》 朱屺瞻 紙本設色
朱屺瞻(1892―1996),號屺哉,齋名梅花草堂、僻斯居。生于江蘇太倉,他自幼習畫,1913年任上海圖畫美術院教師,1917年赴日本川端美術學校學習素描和西畫,回國后在家鄉建畫室梅花草堂,探索油畫中國化的道路。朱屺瞻擅長寫意山水、花卉,間寫人物,能將中西畫法融為一體。他的山水樸拙淋漓,水墨腴潤,喜歡作平坡遠景。這幅風景取近景為之,畫大樹、草房、坡岸、歸船、高山,用筆老辣蒼勁,淡皴色彩,寓清俊于粗獷潑辣。
《雞鳴寺道中》 徐悲鴻 1930年作 布面油畫 縱66厘米 橫77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收藏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 自小受父親影響, 喜好臨摹清末畫家吳友如的人物畫及煙盒上的動物畫片。稍長得識康有為, 折服其推崇宋畫“合中西而為繪畫新紀元”之見解。1917年赴日, 他如饑似渴了解和學習西方繪畫, 1919年赴法國留學, 專攻美術, 先入巴黎美術學校弗拉孟畫室。徐悲鴻練就了扎實的西畫功底,對傳統中國繪畫也十分著迷。這幅風景油畫描寫通往雞鳴寺道中的景物,陽光明媚,道路曲折多起伏,很有生活情調。
《墨筆山水圖》 徐悲鴻 1941年作 紙本水墨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江蘇宜興人。他是許多到歐洲留學然后又回國從事以提倡寫實為宗旨的美術教育中最有影響的人物。在作畫上,徐悲鴻青年時期以素描為最出色,所作人體,善于將線描與明暗結合起來,外形準確,風格簡潔,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后以準確的造型、傳統筆墨工具畫人物、動物、花鳥和風景,探討融會中西的“寫實彩墨”,在40年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幅墨筆山水,筆調清新,筆法簡逸,非常富有意境。
《黃山溫泉圖》 劉海粟 1954年作 紙本設色 縱135厘米 橫65.6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劉海粟(1896―1994),字季芳,江蘇常州人,14歲到上海學習西畫,16歲便與烏始光等創辦了私立上海國立美術館, 他自任校長。劉海粟廣招人才,兼授中西繪畫,保守勢力稱他為“藝術叛徒”。他反而更大刀闊斧地推進“藝術革命”。劉海粟的油畫受野獸派影響,色彩生辣,筆觸奔放,國畫則敢于將大筆觸涂強烈色調的畫法引入水墨畫。此畫中點畫勾勒與潑彩并用, 筆線強悍老辣, 喜用石青、石綠和大紅, 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中突出其藝術風格和藝術創造性。
《雨后千山鐵鑄成》 潘天壽 1954年作 紙本設色
潘天壽(1897―1971),中國現代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詩文、美術史論。他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生于浙江省寧海縣,卒于杭州。其父能書。潘天壽7歲入私塾,經常臨摹《芥子園畫譜》,19歲考入浙江第一師范,受教于李叔同等名師。此畫篇幅巨大,古拙沉郁,生澀凝練,質樸無華。潘天壽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險境,走極端,喜奇兀、強倔、壯偉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尋找自己的藝術道路。此畫頗能代表畫家的這種追求。
《廬山全景》 張大千 臺北大風堂藏
張大千(1899―1983),號大千,名爰,四川內江人。早年曾隨其兄張善子赴日本學染織,回國后改學書畫,師從民初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熙,后遍臨古代名跡。40年代初,他領弟子到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開學習敦煌壁畫之先河,造成巨大影響。1949年后遷移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美國居住,1979年還居臺北。他多才多藝,擅長人物、山水、花鳥。《廬山全景》是一幅在傳統墨法基礎上,借鑒抽象主義的自動技法,始創以大面積潑墨潑彩為主的新面貌。
《秋山圖》 林風眠 紙本 彩墨 上海畫院藏
林風眠(1900―1990),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林鳳鳴,生于廣東省梅縣,祖父是雕刻石匠,父親林雨農承祖業并兼習繪畫。林風眠18歲中學畢業赴上海,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學成歸國時已是學術滿腹。他綜合了中國古代繪畫和西方近代繪畫的視覺經驗,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結構和風格。《秋山圖》追求一種寧靜而有力的、講究形式和韻味的美,力圖將印象派的外光畫法和中國畫的水墨方法結合起來,或者將西方現代藝術的構成方法融入具象彩墨的描繪之中。
《待細把江山圖畫》 傅抱石 紙本設色 縱110.5厘米 橫52.8厘米 南京傅抱石紀念館藏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又名瑞麟,因愛清代畫家石濤的藝術,再自名抱石。他原籍江西新余,生于江西南昌。又因父親早亡,傅抱石11歲就當學徒,因常見裱畫店與刻字鋪的書畫印章,誘發了他的藝術興趣。他曾留學日本,回國后先后在中央大學、南京師范學院當教授。此幅《聽泉圖》刻畫山雨過后,各處山泉奔瀉而下,形成瀑布和急流。人物的閑適情態與筆墨飛動、氣勢茫茫的山水形成對照。傅抱石善于用硬毫散鋒,以橫豎、上下、圓轉的筆勢畫山石肌理,多逆鋒,有時也有臥筆橫掃,然后加點,人稱為“抱石皴”,很有特點。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圖》 李可染 紙本 墨筆淡彩 縱71厘米 橫48厘米 私人收藏
李可染(1907―1989),中國現代中國畫家。江蘇徐州人,自幼喜歡繪畫,13歲時,拜當地畫家錢食為師,學畫山水。后考入西湖藝術院研究班,學習油畫并得到林風眠的指點與賞識,同年加入一八藝社,后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畫講師,后又受徐悲鴻邀請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此圖為李可染先生生命最后一年留下的佳作之一。泉流奔涌的瀑布,仿佛從天際深遠遙程襲來,奔騰于禮堂及趣味之間。畫家善于表現山林晨曦的逆光效果,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費欣油畫作品欣賞繪畫藝術2023-10-08
Ruslan Khasanov液體肖像畫作繪畫藝術2023-06-16
Robert Euwe超逼真的人物肖像繪畫藝術2023-06-03
你敢信嗎?這些不是照片繪畫藝術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