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文化藝術 > 民間藝術 >

中國民間藝術: 風箏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11-28

 

一、風箏的起源

 說起風箏的起源,那是古遠的年代以前的事情。由于受社會發展條件的限制,能流傳到現在的歷史痕跡并不多見。學術界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風箏起源于先秦時代。此據有《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另據為《鴻書》記載:魯班也曾制作過木鳶,曰:“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因墨子與魯班同是魯國人,據此說推斷風箏鼻祖“木鳶”發源于齊魯一帶。近代持此說的還有曹雪琴,在他的《南鷂北鳶考工志》中這樣寫道:觀夫史籍所載,風鳶之由來久矣,可征者實寡,非所詳也;惟墨子作木鳶,三年而飛之說,或無疑焉。蓋將用之負人載物,超險阻而飛達,越川澤而空遞;所以輔輿馬之不能,補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無所傳。
 第二種說法是,韓信是風箏的發明者。依據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卷八紙鳶》中說:俗謂之風箏,古今相傳,云是韓信所作。高祖之征陳郗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以穿地隧入宮中也。蓋昔傳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種說法認為風箏的發明年代在南北朝時期,即羊車兒之說。支持此說的文章引用的不少,在《資治通鑒》是這樣描述的:高州剌史李遷仁、天門太守樊文皎,將援兵萬余人至城一。臺城與援軍信命已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鴟系以長繩,寫敕于內,放以從風,冀達眾軍,題云:“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
    第四種說法是:風箏由五代時期的李鄴發明的。所見文著有明代陳沂在《詢芻錄?風箏》中這樣寫道: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
 第五種說法是由柴茂智先生和劉忠先生在其合著的《風箏的制作與和放飛》一書中提出來的一種新的見解。他們認為,風箏的直系祖先不是木鳶,而是測風的鳶旗。鳶旗緣于以鳥羽測風。

二、風箏的流派

  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民間藝術,自然也有它的流派。我國地域遼闊,風箏的種類、樣式繁多,千姿百態,風箏的特色與地域文化息息相關。

 1、濰坊風箏
 濰坊地處齊魯之邦,古稱濰縣,是一文化名城,又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之鄉,這里所出產的泥塑、首飾、剌繡、楊家埠木版年畫和風箏都是非常有名的,只要你到濰坊去一趟,就能感受到做為國際風箏都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悠久的文化歷史,形成了濰坊風箏特有的地方色彩。濰坊風箏自宋代開始流行民間,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間盛行鄉里。曾在濰縣任七年縣令的楊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在他《懷濰縣》一詩中就形象地描繪了清明時節濰坊一帶放飛風箏的情景:“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同時期的濰縣人郭麟也曾寫過此類詩句:“紙鳶兒子秋千女,亂草新米春燕多”。記述了當地人民在風和日麗、草木競發的清明佳節,爭相到白浪河兩岸游春放風箏的熱鬧場面。 濰坊風箏藝人經過幾代人苦心研究探索,他們把國畫、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技巧與風箏制作工藝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楊家埠風箏、國畫風箏和象形風箏三個分支流派。在濰坊風箏中最具代表性的風箏分別為龍頭蜈蚣風箏,硬翅人物類風箏等。

 2、北京風箏
 北京風箏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記載。清明時節出游放飛風箏是北京一帶的民間習俗,《見聞雜志》說:“二三月高梁橋踏青,萬柳堂明鶯,弄箜篌。”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也把放風箏寫得活靈活現:“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盆,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京師紙鳶,極盡工巧,有價值數金者。”
清《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了當時傾城男女“各攜紙鳶”,清明掃墓后施放較勝的盛況。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風志》載:“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結架,作燕飛式,紙糊,繪青藍色,中按提線三根,大者背著風琴或太平鑼鼓,以索繞●,順風放起,晝系線條,夜系紅燈,兒童仰首追逐,以泄內之積熱,蓋有所取意也。三尺以上,花樣各別,哪咤、劉海、哈哈三圣、兩人鬧戲、蜈蚣、鲇魚、蝴蝶、蜻蜓、三陽開泰、七鵲登枝之類。其最奇者,雕與鷹式,一根提線翔空中,遙睹之,逼真也。”北京風箏基本形式有硬翅、軟翅、排子、長串和桶形五種。

 3、天津風箏
 天津風箏也是很有特色的風箏流派之一。天津風箏的制作技術,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清代的楊柳青年畫《十美圖放風箏》即可證實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十種風箏。對天津風箏制作技術做出重大貢獻的,是已故風箏藝人魏元泰。他從事風箏制作70余年,先后研制了平拍類、圓形立體類和軟翅風箏,還創造了折翅風箏,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獲得了金牌,為天津風箏贏得了榮譽。以“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細。箏面大多用絲綢,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天津風箏在繼承傳統制作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造型更加美觀,彩繪更加精美,放飛晴空令人賞心悅目,又可放于室內以供觀賞,是民間工藝的珍品。

 4、四川風箏
 主要流傳于成都、綿竹等地,半印半畫,先在紙上印好人物或動物形象的墨線輪廊,糊在骨架上,再用紅、黃、藍、綠等水畫粗粗刷幾筆,顯得瀟灑流暢。風箏以大為貴。有一種“羊尾巴”風箏,形制小且無裝飾,三五個串在一起,放飛時搖搖擺擺,如羊群擺尾;還有一種T形風箏,也為別處沒有。成都柏樹林是過去有名的風箏市。

三、風箏與吉祥寓意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托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愿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國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求福: 
 人們對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與“遍福”、“遍富”諧音,盡管它形象欠美,但經過充分美化,把它作為象征“福”的吉祥圖案。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比比皆是,如在傳統的北京沙燕風箏中,以“福燕”為代表,在整個硬膀上,可以畫滿經過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五福獻壽”等,周代《洪范》篇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壽。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能盡如人意而得名)。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連年有魚”,“喜慶有余”,“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長壽: 
 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頌長壽的圖案很多: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說能享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傳食之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有三百多種字形,變化極為豐富。源于佛教的“萬”字紋樣,寓“多至上萬”之意。在沙燕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多為回轉“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祥云鶴壽”,“八仙賀壽”等。

 喜慶:
 表達人們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事的“征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與此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有:“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余”,“福祿壽喜”,“雙喜福祥”。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百喜等圖案,如“百鳥朝鳳”。寓間美滿婚姻、夫婦和諧有鴛鴦圖案風箏等。

 吉祥:
 龍、鳳、麒麟是人們想象中的瑞禽仁獸。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征,后來以龜背紋代替。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關于龍的話題,中國是個尚龍的國家,在我們國家里龍是有著特別的意味,龍有著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視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獸及其它物象構成的傳統吉祥圖案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彩鳳雙飛”,“百鳥朝鳳”等。中國傳統風箏-龍頭蜈蚣長串風箏,尤其是大型龍類風箏,以其放飛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而受人喜愛。

四、風箏的一些詩話

《有鳥》
有鳥有鳥群紙鳶,
因風假勢童子牽。
去地見高人眼亂,
世人為爾羽毛全。
風吹繩斷童子走,
余勢尚存猶在天。
――唐.元縝

《紙鳶》
誰作輕鳶壯遠觀,
似嫌鳥飛未多端。
才乘一線憑飛去,
便有愚兒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終日逐為安。
扶搖不起滄溟遠,
笑殺搏鵬似爾難。
――宋.王齡

《紙鳶圖》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明.徐渭

《竹枝詞》
結伴兒童褲褶丸,
手提線索罵天公。
人人夸你春風早,
笑我風箏五丈風。
――清.孔尚任

《無題》
鳶飛蝶舞喜翩翩,
遠近隨心一線牽。
如此時光如此地,
春風送你上青天。
――近代.鄧拓

标签:民間藝術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