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主要流行于山東西南部的荷澤、濟寧、泰安等地的大部分縣市,以及聊城、臨沂等地區的廣大城鎮鄉村。因流行區域的不同,群眾對其稱呼亦有別稱。如以荷澤為中心的,習稱“曹州梆子”;以濟寧、汶上為中心的,稱為“汶上梆子”或“下路調”,總稱“高調”,以區別于流行在魯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調”。山東梆子與平調、萊蕪梆子以及蘇北、皖北的“沙河調”都有一定的血緣關系,而與豫東的“祥符調”關系則更為密切。
歷史沿革
山東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清康熙中葉以后,政局比較穩定,山東各地經濟開始繁榮起來。至乾隆年間,山東境內從礦冶、采煤到制鹽、紡織、造紙、釀酒等輕型手工業均相當發達;而南北漕運之便更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各地戲曲因通商貿易而在此交匯融通,形成本地的聲腔劇種。據清乾隆時《秦云擷英小譜》和《燕蘭小譜》等文獻記載,山東梆子原系陜西、甘肅一代的秦腔,經過河南,傳到山東,受到當地方言的影響,逐漸演變成獨具特色的本地梆子。到乾隆時山東境內已出現本地梆子,并有山東籍演員到北京演出。這些文字記載與許多藝人依據傳聞追溯的情況比較接近。
清代中葉以后,是山東梆子繁榮發展的時期,許多地方組織了職業班社,培養出不少優秀演員。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山東梆子開始有女演員登臺演出。巨野縣的女班中,小冷兒(旦)、小景兒(旦)的表演曾轟動一時。這期間,曾有一些山東梆子藝人到臨近的河南、江蘇等地演出,并受到歡迎。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還有人常到魯西南邀角前去演唱。抗日戰爭爆發后,許多山東梆子藝人以戲曲為武器,投身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活動中,并陸續排演了《過年》、《不作亡國奴》、《參軍光榮》等一批現代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省仍有不少職業劇團在流動演出。業余劇團也很普遍,僅荷澤縣就有梆子業余劇團一百余個。據1953年山東省文化局戲曲工作組的統計,全省尚有四十三個梆子劇團。1958年山東省文化局組織“山東梆子劇目工作隊”對這個古老劇種的傳統劇目和唱腔、曲牌進行了發掘整理,共記錄傳統劇目四百四十出。同年,山東省梆子劇團成立。通過整理傳統劇目,創作現代戲,使山東梆子在唱腔、表演、音樂伴奏等方面均得到創新和發展。1960年,山東梆子劇團到北京匯報演出時所表演的劇目《墻頭記》、《萬家香》、《玉虎墜》、《兩狼山》等受到好評。此后又先后編演了一些現代戲,如《三回船》、《前沿人家》、《老王賣瓜》、《鐵馬宏圖》、《柳下人家》等。1982年在山東省戲劇演出月期間,省梆子劇團演出的《程咬金招親》分別獲優秀劇本創作獎、導演獎、音樂設計獎、樂隊伴奏獎,劇中主要演員獲表演獎。
藝術特點
山東梆子的傳統表演程式與魯西南一帶的其他古老劇種如柳子戲、大弦子戲、平調等一樣,表演動作粗獷,架式夸張。如黑臉上場亮相時,雙手舉過頭頂,五指分開;推圈走圓場時,右手推圈,左臂隨之有節奏地擺動;表示憤怒、急噪等情緒時,有吹胡子、瞪眼睛、帶活腮、晃膀、跺腳、捋胳膊等動作。其他行當“推圈”時,動作不盡相同。
在臉譜上則根據人物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更有一個角色在同一出戲中隨劇情變化而不斷變換臉譜。如《白蛇傳》中[收青]一場,小青由花臉扮演,連變三次:先為花臉,后變為一半花臉,一半俊臉,最后才變成旦角臉形。
山東梆子的唱腔音樂屬板式變化體。唱詞結構為上下句式。各種板式均以七字句和十字句為主。其唱腔中的基本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四大類,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變化而成的一些輔助板式。在板式的運用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單一板式的應用,即根據劇中情節和人物情緒,選用某一種基本板式作為一個獨立唱段,主要適用于情緒比較單一的唱詞。另一種形式則是通過不同板式的有機組合和轉接,構成節奏變化明顯、旋律對比鮮明的大段成套唱腔,這是山東梆子唱腔音樂的主要表現手法。山東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壯,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男腔以“二本嗓”(假聲)為主,也有用“大本嗓”(真聲)吐字,“二本嗓”甩腔。其中生行的發音較纖細,而凈行的發音則帶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獷奔放。女聲各行當,都采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演唱方法,發音多用口腔共鳴,聲音圓潤、音域寬廣。
角色行當
山東梆子傳統的腳色行當有生、旦、凈、末、丑五大類。現行的腳色行當按生、旦、凈、丑四大門頭劃分。末行歸入生行,稱“外腳”。
生行含紅臉、外腳、小生三類。勾紅臉的生腳,稱大紅臉。重唱功,發音高亢渾厚,講究做功身段,著重刻畫角色的英雄氣勢,如《哭頭》中的趙匡胤、《臨潼山》中的秦瓊等;凈面大王是紅臉行的一種,因戴黑三髯又稱胡子生。重唱功,行腔流暢圓潤,表演穩重大方,多扮演帝王、官員一類角色。如《反徐州》中的徐達、《摔琴》中的俞伯牙等;跑馬生,紅臉行的一種,又稱馬上紅臉、架子生,因常有跨馬及多種趟馬套路而得名,劇中大多扮演武將,如《大名府》中的盧俊義等;大外腳,外腳行的一種,俗稱老外。該行常扮演將帥、官員等角色,氣派較大,故稱大外腳。演員唱腔高亢激昂,道白蒼勁有力。如《兩狼山》中的楊繼業等;二外腳,外腳行的一種,主要扮演劇中平民百姓、員外等角色;文小生,多扮演年輕的公子、儒生,以念唱為主,常用真假嗓結合;帥生,文小生的一種,多扮演年輕的統帥人物,講究風采氣度,扮相英俊瀟灑,唱腔常用本嗓。如《拜帥》中的韓信;官生,文小生的一種,多扮演年輕的文職官員,亦稱冠生,要求道白清晰、唱腔圓潤、做功秀美;包頭生,文小生的一種,扮演劇中男扮女裝的角色。其表演摹擬女態,舉手投足均同于旦腳,唱念用小嗓,行腔婉轉;靠架生,武小生的一種,其動作講究脆、帥、漂,唱念作打并重,多扮演年輕氣盛、威武雄壯的將帥角色。如《截江》中的周瑜;娃娃生,小生的一種,扮演年齡幼小的生行角色。
旦行,包括青衣、花旦、小旦、帥旦、閨門旦、刀馬旦、潑旦、彩旦、老旦。青衣,因該行角色常穿素色女帔而得名。多飾演中年婦女。重唱工,多用真嗓和假嗓相結合,唱腔委婉細膩、字正腔圓。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等;花旦,扮演的角色大多為穿紅掛綠的青年女子。其飾演的人物性格活潑機智、大膽熱情,唱念甜潤,身段靈活,扮相俏麗,舉止輕捷。講究扇子、手帕、辮子等功夫。如《柜中緣》中的許翠蓮;小旦,飾演年少女子的角色。其表演的人物大多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或小家碧玉,性格溫柔含蓄,舉止端莊文靜。如《蝴蝶杯》中的胡鳳蓮等;帥旦,主要飾演擅長武藝,統兵打仗的女性角色。其表演唱念具備、文武兼長。如《破洪州》中的的穆桂英等;閨門旦,多飾演有教養的閨閣小姐。其表演念白嬌柔,唱腔委婉纏綿,身段端莊文靜或嫵媚嬌羞。如《哭劍》中的蘇妲己等;刀馬旦,因飾演的角色提刀跨馬而得名。多扮演女俠、女妖、女寨主等。其表演文武兼備,唱念嗓音洪亮。如《姚剛征南》中的黃金嬋等;潑旦,多飾演潑辣女性角色。其表演的人物性格或粗俗強悍或爽快風趣。如《墻頭記》中的李氏等;彩旦,又稱丑婆子、彩婆子。飾演的大都是滑稽可笑或刁鉆丑惡的女性角色,如媒婆、后娘、傻丫頭、丑小姐等。唱少而念白多,主要通過白口或噱頭表現角色的性格。如《雙玉鐲》中的劉媒婆等;老旦,主要扮演劇中老年婦女。
凈行,內有大凈、奸凈、毛凈、童凈等行。大凈,因本行飾演的角色大多勾畫黑色臉譜,故又稱黑臉、黑頭。其所表演的人物性格多剛直不阿、粗獷豪放。做功注重氣質架式,舉止沉穩老練,嗓音高亢洪亮。如《鍘美案》中的包拯等;奸旦,因勾畫白色臉譜,又稱白色臉譜。多扮演奸詐陰險、專橫跋扈的角色。如《老邊廷》中的潘仁美等;毛凈,因飾演毛手毛腳的粗魯武將而得名。又稱二花臉。其所表演的人物性格多豪放耿直。如《滾鼓山》中的張飛等;童凈,扮演劇中年少的凈行角色。其所飾演的人物性格大多憨厚耿直、鹵莽剽悍。如《兩狼山》中的楊七郎等。
丑行,含公子丑、官丑、武丑、老丑、娃娃丑等行。公子丑,多扮演行為不端、其貌不揚、放蕩好色的富家公子。身段表演迂腐作態,念白口語化,唱腔花哨。如《日月圖》中的胡林等;官丑,因扮演官宦角色而得名;武丑,飾演擅長武功、性格機警、語言伶俐的人物;老丑,多扮演男性老年角色。其所飾人物大都詼諧善良,語言幽默生動,生活氣息濃郁。如《黃牛分家》中的盧萬倉等;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京劇知識:京劇四大名旦中國戲曲2008-03-18
京劇知識:京劇的丑行有哪中國戲曲2008-03-18
京劇知識:京劇的花臉有哪中國戲曲2008-03-18
京劇知識:京劇旦行有哪些中國戲曲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