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建筑設計 >

現代建築大師係列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作者:設計之家 來源:設計之家收藏 時間:2006-06-15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1887-1965年)  

 

    柯布西耶是對當代生活影響最大的建築師,是20世紀文藝複興式的巨人,是畢生充滿活力,永無休止進行創造的設計大師、建築大師和藝術大師,在現代建築運動中,他最有效地充當了前後兩大階級的旗手:20年代的功能理性主義和後來更廣泛的有機建築階段。他是20世紀最多才多藝的大師:建築師、規劃師、家具設計師、現代派畫家、雕塑家、掛毯設計師,同時他又是多產作家,出版有50多部專著及無數文章。

------------------------------------------------------------------------------------

    勒·柯布西耶於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小鎮 Chaux-des-Fonds,查爾斯?艾都阿德?吉納瑞特 (Charles?Edouard Jeanneret)是他出生時的姓名。1920年,在他還是一名藝術家的初期,他就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即將從事建築而非嚴肅的藝術,因此,他更名為勒?柯布西耶。盡管他從未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過很多專家的影響。最初影響他的是著名的建築大師奧古斯特?貝瑞(Auguste Perret),並教會他如何使用鋼筋混凝土。

    1910年,他又受到與他一起工作的建築大師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的影響。然而,對他最大的影響來自他經常的旅行,同時他還從所從事的立體油畫和著色等工作中得到相當多的啟示。盡管他大部分的靈感來自於雅典的衛城(Acropolis),但他還是每天都去帕台農神廟(Parthenon) ,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勾勒。他的大腦裏完全充斥著古典的魅力。

    勒·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豐富的建築師,他對理想城市的詮釋、對自然環境的領悟以及對傳統的強烈信仰和崇敬都相當別具一格。作為一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他是善於應用大眾風格的稀有人才------他能將時尚的滾動元素與粗略、精致等因子進行完美的結合。

    他用格子、立方體進行設計,還經常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一般的方形、圓形以及三角形等圖形建成看似簡單的模式。作為一名藝術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製體積、表面以及輪廓的重要性,他所創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圖樣也體現了這一點。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設計中,通過大量的圖樣以產生一種栩栩如生的視覺效應占據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築模式轉化為建築實物的情況如同藝術家在陶土的模子上進行雕刻和削減一樣。通過精心的設計,在明暗光線的對比下,他成功地將有限的空間最大化,並能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應。

    他主張用傳統的模式來為現代建築提供模板。他曾經申明,傳統一直是他真正的主導者,因此,由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建築不止從2 、3種角度,而是從4種角度考慮的,但後來他對自然界的領悟使其風格逐漸發生了變化。自然是美妙的,那新鮮的空氣、明媚的陽光,還有來自大自然的清新和美麗,使勒·柯布西耶感覺到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風格去適應當今機器時代的發展。在所有的建築都作為“機器時代的機器”時,人們也開始重視房屋的基本功能。他的目標是:在機器社會裏,應該根據自然資源和土地情況重新進行規劃和建設,其中要考慮到陽光、空間和綠色植被等問題。

    1911年,勒·柯布西耶在書中如是寫道:“我在幾何中尋找,我瘋狂般的尋找著各種色彩以及立方體、球體、圓柱體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間的平衡能夠使正午的陽光透過立方體進入建築表面,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律。在傍晚時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夠一直延續到清晨,當然,這種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設計中使光與影充分的融合。我們不再是藝術家,而是深入這個時代的觀察者。雖然我們過去的時代也是高貴、美好而富有價值的,但是我們應該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他的五個建築學新觀點(一些人將其比作五個古典的柱型),其思想於1926年公布於眾。這些觀點包括:底層架空柱、屋頂花園、敞開的建築物正面以及帶形窗。人們將這個建築時代比作為機器時代,勒·柯布西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改良主義者。在考察整個城市中的偉大建築、寬敞的空間、樹木和雕像等方面時,他都充滿了激情。1965年8月27日,勒?柯布西耶在Cap Martin海灣遊泳時因心髒病發作而與世長辭。

------------------------------------------------------------------------------------

    他豐富多變作品和充滿激情建築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城市面貌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早年的白色係列的別墅建築、馬塞公寓到朗香教堂,從巴黎改建規劃到加爾新城,從《走向新建築》到《模度》,他不斷變化的建築與城市思想始終將他追者遠遠的拋在身後。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築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一個取之不盡的建築思想的源泉。

理論:

·柯布西耶與居住機器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出生於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1922年與堂兄在巴黎開設建築事務所。柯布西耶是現代主義大師中著書立說最豐富的一個。他的現代主義思想理論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論文集《走向新建築》中,這本著作雖然出版於1937年,但內中不少文章是他早就已經撰寫出來或已經發表了的,代表了他的總體設計思想。這本著作的文章,前後跨越幾十年,因此難免有些前後矛盾之處,內容也比較龐雜,但是在否定設計上的複古主義和折衷主義,在強調設計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觀點與格羅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強調機械的美,高度讚揚飛機、汽車和輪船等新科技結晶,認為這些產品的外形設計不受任何傳統式樣的約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設計成的,它們隻受到經濟因素的約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指出:"……在近50年中,鋼鐵與混凝土已經占統治地位,這說明結構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對建築藝術家來說,建築設計中老的經典已經被推翻,如果要與過去挑戰,我們應該認識到,曆史上的過往樣式對我們來說已經不複存在,一個屬於我們自己時代的新的設計樣式已經興起,這就是革命。" 通過強調機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為機械美學理論的奠基人,他認為: 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機器,書是供人們閱讀的機器,在當代社會中,一件新設計出來為現代人服務的產品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機器"。它們的美學原則是獨特的,並不跟隨古典藝術的美學原則,隻有面對這種新的社會狀況,我們才能把握新的美學立場和美學原則,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紀新時代的機械美學,在具體設計上,柯布西耶強調以數學計算和幾何計算為設計的出發點,一方面使建築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理性特征,同時也體現了技術的原則。他是第一個提倡巴黎提主義藝術形式引入設計的人。

  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薩拉茲發起"現代建築國際會議",成為國際風格現代建築的中心組織。勒?柯布西耶的建築思想可分為兩個階段: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義、功能主義和國家樣式的主要領袖,以1929年的薩我伊別墅和1945年的馬賽公寓位代表,許多建築結構承重牆被鋼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築往往騰空於地面之上;50年代以後勒?柯布西耶轉向表現主義、後現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現力的雕塑感和它獨特的形式使建築界為之震驚,完全背離了早期古典的語彙,這是現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難忘的建築之一。在家具設計中,勒?柯布西耶則以豪華而舒適的鋼管構架躺椅著稱於世,幾乎成為20年代優雅生活的象征。

生平:

  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約合(Jura),拉香?德?芳(La chaux-e-onds)。
  1900年(13歲)進入拉香.德.芳藝術學校學習。勒波拉特尼埃(L’EPLATTENIER 1874-1946)。
  1902年柯布西耶在都靈國際裝飾展上以一隻雕刻手表獲獎。
  1907年(20歲)柯布進行第一次學習旅行,目的是去看歐洲的一些傑出的建築與藝術。旅途中柯布繪製了許多精美的速寫與水彩畫。同時拜訪了嘎涅、貝瑞以及霍夫曼。
  1910年柯布結束旅行回到母校,並受學校之托再次出行到柏林研究德國裝飾藝術。在德國接觸到德意誌製造聯盟,並接觸到彼得?貝倫斯、格羅皮烏斯以及密斯?範?德?羅。
  1911年柯布再次到中歐和東方旅行,並於年底回到母校-拉香?德?芳藝術學校。
  1913年柯布在拉香·德·芳開辦自己的事務所。
  1917年柯布移居法國。1930年柯布加入法國籍。
  1920年改用筆名勒?柯布西耶,並同奧占芳以及其他的一些詩人、畫家、雕刻家等人共同出版了《新精神》雜誌。
  1923年柯布將《新精神》雜誌上的文章彙集出版,書名定為《走向新建築》。
  1928年,他同W.格羅皮烏斯、L.密斯?範?德?羅等人組織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他多次參加各國的建築設計競賽,並多次獲得榮譽學位。
  1965年8月27日逝世。

主要建築作品與論著

主要建築作品:

年代不詳 佛萊別墅(Villa Fallet)
1927年 國際聯盟總部設計方案
1928年 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外觀 圖1-1至1-3,室內 圖1-4至1-10,
二層中廳 圖1-11至1-16, 底層獨立支柱 圖1-17)
1930-1932年 巴黎瑞士學生宿舍(Pavillion Suisse A La Cite Universitaire A Paris)
1936年 巴西裏約熱內盧教育衛生部大樓
1946-1957年 馬賽公寓大樓(L’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
1950-1953年 郎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
50年代初 印度昌迪加爾城市規劃

主要論著:

1923年 《走向新建築》

附:柯布西耶作品集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