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建筑設計 >

橋之美:世界上最漂亮的大橋(4)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10-03-24

新河峽大橋(New River Gorge Bridge)


厄勒大橋 丹麥厄勒海峽

厄勒大橋(Oresund Bridge) 是一座跨越了丹麥厄勒海峽的公鐵兩用橋,全長16公里,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跨海大橋三部分組成。西側的海底隧道由五條管道組成。它們分別是兩條火車道、兩條雙車道公路和一條疏散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寬敞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長4050米,將兩側工程連在一起。東側的跨海大橋長7845米,共有51座橋墩,中間是斜拉索橋,跨度490米,高度55米,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索橋。

 

 

法國:古羅馬加爾橋

 

 

Ponte Dom Luís (葡萄牙)

路易斯一世橋(Ponte D.Luis I),1881-1885由巴黎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埃菲爾設計,拱形的造型與埃菲爾鐵塔是一樣的。很是壯觀。路易斯一世橋是美麗的杜羅河上有三座橋梁最大的一座,它也是歐洲最大的拱形橋之一,設計者與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為同一人。橋長560英尺,車道分高低兩層,拱橋的造型與巴黎鐵塔的底層大致相似,跨越多羅河兩岸,氣勢十分宏偉。

 


佛羅倫薩舊橋(Ponte Vecchio)

貫穿全城的阿爾諾河上,橫跨著很多座造型優美的古橋,每座古橋都記錄著一個昔日的傳說。最為知名的是位于三圣橋下邊的“舊橋”(ponte vecchio),那是阿爾諾河上的唯一的廊橋,像一條“空中走廊”,把烏菲齊美術館和比蒂宮連成一體。這座飽經滄桑的老橋建于古羅馬時期,1177和1333年曾兩次受到洪水侵襲,只剩下兩個大理石橋墩。現在這座造型典雅的三拱廊橋是1345年在原有的橋墩上重建而成,橋面過道兩側坐落著三層錯落有致的樓房,橋面的中段兩側留有約20米寬的空間作為觀景臺,這一別開生面的設計使得整個大橋顯得奔放而和諧。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阿爾諾河上的十座古橋中的其它九座都被納粹軍隊炸毀了,唯獨“舊橋”安然無恙。

 

 

西班牙阿拉米略橋(Puente del Alamillo)

 

Red Bridge (荷蘭)

這些橋位于阿姆斯特朗,由納奧米設計。斯波倫堡-博尼奧大橋,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座造型奇特的人行橋。此橋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東岸碼頭,跨斯普爾維格灣,連接著博尼奧半島和斯波倫堡半島。這座人行橋也被稱之為巨蟒橋,建于2001年,橋兩側有鋁制的海鷗造型裝飾,為阿姆斯特丹增添別樣風情。由景觀設計師Geuze Adiaan設計的這座橋建成當年就贏得了世界上最美麗橋梁的稱號。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Rio-Antirio bridge)

里翁-安提里翁大橋(Rio-Antirio bridge):位于希臘。擁有四座橋塔、世界上第二長的拉索式斜拉撟,橫跨在帕特雷(Patra)附近的科林斯灣(Gulf of Corinth)之上。

 

Stari Most

莫斯塔爾(Mostar)古鎮橫跨雷特瓦河深谷,是15和 16世紀作為土耳其邊境小鎮建立起來的,于19和20世紀的奧匈帝國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莫斯塔爾一直以來因其古老的土耳其房屋和老橋(Stari Most) 而聞名,并因此橋而得名。然而,在1990年沖突期間,這個古鎮的大部分地方和由著名建筑師思南(Sinan)設計的老橋都遭到了摧毀。由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的國際科學委員會的努力,老橋于近期得到了重建,古鎮的許多建筑也得到了修復或重建。老橋地區融合了前土耳其、土耳其東部、地中海和西歐建筑風格,是一個典型的多文化城市住區。重建后的老橋和莫斯塔爾舊城是協調和解、國際合作的象征,也是不同文化、種族和宗教社會之間和睦相處的象征。

 

日晷橋(Sundial Bridge)
加利福尼亞州,雷丁

  背景: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師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設計了這個斜拉橋,它由鋼鐵、玻璃和花崗巖建造而成。于2004年完工,橫跨海龜灣公園的加緬度河(Sacramento River)。

  創新點:日晷橋,顧名思義,其217英尺(約合66米)高的索塔是一個巨型“日晷”,用鋼纜拉住橋面的三分之一處。它的橋面絕大部分是由防滑玻璃面板構成,讓你更強烈的感受到下面湍急的河流。麥克唐納說:“橋的桁架承擔絕大部分的負載,鋼索比其他橋梁的松弛一些,所以走在上面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橋面晃動。”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