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為文房用具之一。起于上古,沿用至今。“筆”字在甲骨文中已見有,為象形字。古代筆的形式多樣,如毛筆、竹筆、葦筆等。本文所要講的是毛筆。毛筆是我國傳統的書寫用具,因筆頭,即書寫部分以動物的毫毛制成而名。有寸毫、寸管、寸翰等代稱,又有毛錐子、中書君等戲稱。
傳說筆為秦人蒙恬所造,說秦將蒙恬率秦軍伐楚,南下至中山,因見此處山兔毛甚佳,遂用以制筆,毛筆就此誕生,但此說可信度不高。出土的甲骨片上已有先以毛筆書寫而后刻劃痕跡,東周的竹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中發現有春秋時期的毛筆,湖南長沙左公山出土有戰國毛筆,河南信陽戰國墓亦出土有竹桿毛筆,系將筆桿一端劈開數片,筆頭夾于中間,纏以細絲,再涂一層漆而成,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毛筆,其形狀與今之毛筆相近,即將筆桿一端挖成空腔,筆頭塞于腔內。由此可見,蒙恬造筆的傳說,實為開創性的改進了筆的形制。
漢筆的制造承襲秦代,但更注重筆桿的裝飾,唐秉鈞《文房肆考圖說》:“漢制筆,雕以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極為華麗也”。又《西京雜記》“雜寶為匣,廁以玉璧翠羽,皆值百金”。由此可見,筆在漢代不僅僅是書寫工具,已朝藝術品的方向發展,開后世皇室用筆奢靡之先河。漢代制筆的另一貢獻是在筆桿上刻以制筆工匠的姓名,如“白馬作”、“史虎作”等。后世制筆多刻工匠或筆之名,源于此。漢王充《論衡》:“知能之人,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漢代一尺約合23厘米,而土出的漢筆長度多在此數左右,故知漢筆的長度已有定數。魏晉南北朝時毛筆種類繁多,工藝水平較前朝進步,最為明顯的是注意采毫、選毫。署名晉王羲之的《筆經》:“趙國平原廣澤,無雜草木,惟有肥草,是以兔肥;肥則毫長而銳,此則良毫也”。“唯八月寒暑調和,毫乃中用。背夾脊有兩行毛,此毫尤佳”。采毫之后,“以紙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將薄沸,所以去其膩也”。制作時“桀者居前,毳者居后,強者為刃,要者為輔,參之以〓,束之以管,固以漆液,澤以海藻,濡墨而試”。此時制筆名工較多,《說郛》引后蜀藩遠《記文潭》“南朝有姥善作筆,以胎發作者尤佳。又有筆工名鐵頭,能瑩管如玉,世莫傳其法”。魏晉以前的筆罕有傳世品,而墓葬出土之物則多有損壞,具體面目不甚清晰。
唐代制筆業的中心在當時的宣州,其所制之筆多為上品,不僅為文人雅士所推崇,而且已經成為進獻朝庭的貢品。唐白居易《紫毫筆》詩:“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毫雖輕,工甚重,管勒工名稱歲貢,君兮臣兮勿輕用。”詩句淺白而生動。唐筆以兔毫為主,筆頭短而硬,蓄墨少而易枯,后來又創制了長鋒筆,長鋒筆的出現不僅僅是制筆業的一場革命,也為書法帶來了縱橫灑脫的書風。此時的制筆名工有陳氏、諸葛氏等。南宋葉夢得撰《避暑錄》:“筆出于宣州,自唐惟諸葛氏一姓,世傳其業”。其所制之筆在宋嘉釣、治平(1056-1067)年間已被視為珍玩,但能保存至今的極為罕見。日本奈良正倉院藏有中國唐筆,為斑竹管鑲牙筆。筆管不事雕琢,唯筆管兩端鑲有象牙環扣,潔白細膩的象牙將斑竹的天然紋理襯托得更加美麗自然。
宋代是我國制筆業成熟時期,尤其書法名家倍出,書風各異,促使筆工不斷完善制筆工藝,毛筆的品種不斷增加,特別是諸葛高所制無心散草筆,根基牢固,久用不散,一支可抵它筆數支,宋梅圣俞詩:“筆工諸葛高,海內稱第一”。宋歐陽修詩:“軟硬適人手,百管不差一。”除諸葛高外,當時的制筆名家還有新安人汪伯立,所制之筆與澄心堂紙、李廷?墨、羊頭嶺舊坑硯合稱“新安四寶”進獻朝廷。黟州(今安徽黟縣)人呂大淵、歙州(今江西婺源)人呂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程奕等人所制之筆為世人所推重。
元代戰事不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加之元代統治者視制毫技術為雕蟲小技,致使制筆工匠南流,昔日地位顯赫的宣筆為湖筆(今浙江湖州、嘉興一帶)所取代,成為獨領風騷數百年的筆中之魁,并與宣紙、徽墨、端硯齊名,為文房四寶之一。湖筆的原料為當地特產的白山羊毛,其毛長色白,粗細勻稱,柔潤適中。所制之筆鋒穎尖銳、修削整齊、豐碩圓潤、勁健有力,后人以“尖、齊、圓、健”概括,稱之為“四德”,被譽為“毛穎之技甲天下”。當時的制筆名家有馮應科,其所制之筆“妙無倫”,與趙孟畹淖幀⑶?淳俚幕?窕?⒊啤拔廡巳??薄4送饣褂兇ㄖ器?蟊剩???興?玫惱漚?校灰災蘋蒲蛭脖拭??筆鋇奈饔蛉酥懿?攏揮小傲脊ぁ敝??穆轎謀Φ熱恕K淙凰未?岳矗?陀腥俗?攀詹孛?剩??臥??什患?寫?榔罰?幢閌鞘站√煜輪簾Φ那騫?詬?布?蜒懊佟1988年在安徽合肥宋墓中出土了宋筆五支,均為竹制,筆桿之上不見有雕飾,亦不見有筆工名款。筆毫已朽蝕,僅殘留筆心,即便如此,仍可了解到宋代制筆不尚奢華,工藝精湛的特征,堪稱稀世之珍。
明清兩代,制筆工藝極為講究,不但追求實用,更加注重裝飾,特別是御用和官府用筆精致華麗,筆管之上或鏤或雕,或描或刻,或鑲嵌,或髹漆,堪稱為精美的工藝品,當時便是達官貴人的案頭清玩,今天更是收藏者不惜重金求之的藝術珍品。明代著名筆工有浙江吳興人施文用,其筆多為貢品;杭州人張文貴,善制畫筆,有“畫筆以杭之張文貴為首稱”之謂。清代著名筆工有江西臨川人周虎臣,其選料講究,以精美實用聞名,風行海內外,且子承父業,延續七代。還有王永清、王興源、李馥齋等人。明清之筆除做工精湛外,宮中用筆多有年號款識,官府用筆崇尚奢華,而普通書畫用筆則多有制筆工匠名款,或生產店家的名號。
筆的收藏頗為不易,原因是除以實用為主的消費品外,筆毫極易為蟲所蛀,長久保存難度較大,故收藏界有“墨陳如寶,筆陳如草”之說。
筆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可按制作原料與筆毫的彈性強弱,分為軟毫、硬毫、兼毫三種;也可按筆的形制與用途分為抓筆、提斗、斗筆、大楷、中楷、小楷等;亦可按筆毫的材料分為羊毫、紫毫、狼毫、鼠須等分類。上述分類法多為書畫家所為,一般的收藏者多以筆桿的材質不同而分類,在這些收藏者的眼中,最為重要的是筆桿是否名貴,制作工藝是否精巧,而筆的用途則不在其間。筆桿也稱筆管,是用手執筆的部分。其材質以取材容易、輕便實用,物美價廉的竹最為普遍。由于竹久桿必裂,故保存頗有難度,而墓葬出土之物又極易腐爛,故年代久遠、保存良好的唐宋之物甚為罕見。目前所見皆為明清之物。明代一般的竹管筆多利用竹的天然紋理而不加雕飾,如表皮淡黃,有不規則的灰褐色和灰紫色圓斑痕的斑竹管;表皮淡黃,上有大小不等“紅花朵”,各式各樣的花朵連綿不斷,象花瓣層層簇擁在一起的湘妃竹管等。官府用筆或高檔筆則多有鑲嵌,即除利用竹子的本色外在管的兩端鑲嵌有貴重物的扣環,而宮廷用筆則更為華麗,筆管上多有雕刻工藝。如明萬歷年間的竹雕云龍紋毛筆,管上雕有二龍戲珠紋飾,紋飾留青與筆管形成色澤上的反差,雕工精湛,紋飾清晰。特別是管頂長方格內陰文填藍楷書“萬歷年制”款識,尤為難得,使我們可以了解明代竹管筆的風格特征。
清代竹管筆的選材精致,多為斑竹、棕竹、湘妃竹。即使是宮廷用筆也較少雕刻,盡顯竹子的天然紋理,與管兩端的象牙環扣形成色澤上的反差。如清代的竹管三凈羊毫筆,筆管色澤紅潤,凝重大方。筆管上刻有“三凈羊毫”字樣。筆管頂端鑲有象牙環扣,筆毫白凈圓潤,鋒穎為濡水透明狀,為清代湖筆的典型。
清代竹管筆的另一特征是筆管上常刻有表明筆毫性質的字樣,如“小紫穎”、“凈羊毫”、“凈兼毫”等,并且大量使用吉祥用語作為筆名,如“萬年清管”、“西清藻彩”、“澤被遐方”、“文星永耀”、“天章之漢”、“慶孚家國”等。象牙作為一種貴重材料,除做為筆頂的裝飾之外,通體以象牙為管的亦不少見。古代有以“象管”來通稱毛筆的,唐羅隱詩:“蠻箋象管夜深時,曾賦陳宮第一詩”。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曾有玄宗命宮女十人侍奉在李白左右,每人捧一只象牙筆用嘴呵筆,使之軟化寫詔書的記載。明清時期,象牙雕刻更為普及,牙管筆較為流行,這大抵與使用者以其華麗貴重來顯示自己的身份有關。1971年曾在山東鄒縣九龍山明魯王朱檀(朱元璋第七子)墓中出土一只象牙管筆,管上刻有相向盤繞的龍紋,邊飾以如意云頭紋,雕工精細,裝飾華美。清代以象牙為管較為常見,但僅局限于宮廷及達官貴人,民間則極為罕見,清代牙雕以奇峭清新,氣韻生動為主要特征,這一點在筆管上表現得十分突出。管上所刻紋飾或山水、人物,或云龍,無不以刀痕的輕重、深淺來表現書畫的筆墨意趣。象牙雕八仙狼毫筆,為清代器物,其管潔白細膩,挺直均勻,上刻八仙人物,刻工極為精湛,人物形態栩栩如生,管雖長不及尺,徑不及盈握,但精工細作實非明代器物可比。象牙筆管除以雕刻為裝飾外,還采用螺鈿工藝進行裝飾。螺鈿即用螺絲殼或貝殼鑲嵌在筆管上,形成有天然彩色光澤的花紋、圖形。象牙螺鈿筆為清代器物,筆管取象牙為胎,將事先裁好的薄螺鈿片用膠漆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依次點上去,全部粘好之后,再涂以色漆,待漆干之后進行打磨,顯露出螺鈿圖案。
鑲嵌螺鈿筆管華麗異常,深受當時的達官貴人青睞,也為收藏者所看重。其鑲嵌工藝極為精湛,不僅有貴重的象牙管鑲嵌,也有漆管鑲嵌,如鑲嵌螺鈿漆管筆,為清代乾隆年間所制。以硬木為胎,上嵌以螺鈿,色澤極為明亮,光彩奪目,有一種不可言說的華麗之感。
明清時見有以玳瑁為管的毛筆。玳瑁為爬行動物,形似龜,甲殼黃褐色,有黑斑和光澤,以玳瑁為裝飾物可遠溯漢代,《漢書?東方朔傳》:“宮人簪?瑁,垂珠璣”。而以玳瑁為筆管則不多見。玳瑁管紫毫筆,為明代器物。筆管和筆帽均以玳瑁制成,通體有黃褐二色相間的片狀斑紋,色澤瑩潤,微微透明。筆管頂部及帽的兩端均鑲有金飾,華麗異常。明清十分名貴的還有犀牛角筆管,由于犀角得之不易,故多為皇家器物。犀角管大抓筆,為清代器物。筆斗色澤灰黃,為犀角本色。筆桿略短,色澤烏黑,當是經染色而成。雖無任何人工雕琢之紋飾,但質地細膩瑩潤,極為珍貴。
明代漆筆管較為流行,以木為胎,上飾彩漆,其色澤雅致,裝飾極為講究。黑漆彩繪鑲嵌毛筆,筆管和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金漆描繪庭院人物,并嵌有金銀片和螺鈿,筆腔和筆帽的插口處均有銅鍍金扣環。彩漆描繪精細,色彩華麗精美,鑲嵌與漆繪及螺鈿渾然一體,非常雅致。筆管上方有金漆楷書題鑒"大明宣德年制"款識。明嘉靖彩漆云龍紋管筆,筆管以髹黑漆為地,以彩漆和金銀飾一升一降兩色云龍。金龍為純金打成金箔之后鑲嵌,用刻刀刻出頭尾鱗發,再以彩漆描繪。筆腔和筆帽的插口鑲金扣環,金光燦燦,富麗華貴。筆管上方金漆涂地黑漆楷書"大明嘉靖年制"款識。彩漆云龍紋管筆,其紋飾與上器基本相同,做工極為精細,筆管上方有“大明萬歷年制”楷款。從上述三支筆的形制圖案,題鑒等分析,當是皇宮中的御用品。明代漆管筆以雕漆管最為精湛,所謂雕漆是在木胎上將漆髹層層相加,每次上完漆后再剔出深淺花紋。據說最精致的雕漆工藝,髹漆可達百層,堪稱最為精湛的手工藝品。明代雕筆管的漆層雖僅一毫米左右,但漆髹約在20至30道之間。山東鄒縣朱檀墓曾出土雕漆云紋管筆,為現存最早的一件器物。清代漆管筆仍繼續流行,除黑漆描金,彩漆描金外,還有雕漆、剔漆等筆管。在筆管上以雕、填、剔的手法描繪圖案,異常華麗美觀。黑漆描金管提筆,管上粗下細,通體為黑漆描金,上有一百個篆書“壽”字,頂端和筆斗均飾有兩周回紋,回紋之間飾以纏枝蓮紋。漆色光亮烏黑,金光閃耀,非常華貴為清乾隆時宮廷器物。
以木為筆管約始于秦代,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載:“秦筆……以柘木為管”。柘木為桑科,木質致密堅韌,是貴重的木料。秦漢以后,歷代皆制木管筆,材質有烏木、楠木、檀香木、沉香木、丁香、柘木、花梨木、紅木等。木管多以深沉的色調,纖細浮動、變化無窮的紋理取勝,少有雕琢顯得大方穩重。雕琢過多,反掩蓋本身的紋理及色彩之美。檀香木管筆為明代器物。管及帽均刻有卷草紋飾,雖刻工流暢,但不如光素器大方,為清代所不取。
以玉為筆管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但就目前收藏品來看較少,一則筆長且細,而玉材易折;二則玉本身硬度較高,筆管較難加工;三則保存不易,故目前所見多為明清之物。青玉雕龍管琺瑯斗提筆,以青玉為管,玉質瑩潤,玉色乳白而閃綠,通體雕龍紋,雕工圓熟流暢,不見敗刀,管頂鏤空。筆斗為琺瑯制,飾有云蝠紋飾。管、斗相接處鑲金質扣環,華麗精巧,為清乾隆時宮廷用器。筆管多為竹、木所制,亦有其他名貴材料所制,而瓷筆管則十分少見,其精美的紋飾使筆不單純具有書寫功能,而且還成為具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明清之際,陶瓷工藝先進,瓷筆管較為流行,目前所見最早的為明宣德時器物,傳世品中以萬歷較為常見。青花五彩筆管,為明萬歷時器物。筆斗及筆管下部飾以青花五彩云龍紋飾,筆管上部飾紅彩錢紋,筆頂上下分別飾有青花雙圈,內以青花書“大明萬歷年制”楷款。紋飾飽滿而不繁縟,繪工細膩流暢,顏色艷麗而不俗氣。從紋飾及胎質上分析,當是萬歷時宮廷用具。青花纏枝蓮龍紋筆,筆斗及管的下部繪有青花紋飾,管上部分別為青花錢紋及回紋。繪工精細,紋飾線條流暢,尤為難得的是筆頭完整無損。由紋飾、青花色澤及繪畫風格分析,為明萬歷時宮廷用具。
清代瓷筆管以乾隆時傳世品較為常見,制作之精,紋飾之華麗更勝明代。粉彩鳳紋瓷管筆,筆斗施以仿木紋釉,色彩、質地極為逼真,筆管以淡綠釉為地,上以粉彩繪鳳紋,紋飾嬌美,布局繁密,色彩艷麗。從紋飾上分析,當是乾隆時后宮所用之筆。青花礬紅云龍紋瓷管筆,筆管纖細,通體施以白釉,釉質勻凈,白中閃青。上以礬紅彩繪云龍紋飾,繪工精湛,為乾隆時宮中器物。此外,還有以景泰藍制成的筆管,由于筆管較重,使用不便,雖華麗美觀,但與瓷管筆一樣,均為賞玩筆。毛筆作為我國傳統的書寫工具,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工藝不斷完善,技術不斷提高,明清之際已達頂峰,特別清代,制筆名匠名店倍出,如北京的胡開文、戴日軒、李福壽,上海的周虎臣、李鼎和、楊振華、茅春堂,天津的俊昌厚,武漢的鄒紫光閣,蘇州的貝松泉,沈陽的胡魁章,杭州的邵芝巖等。在具體的收藏中當以為重點,而那些華麗異常的宮廷用筆,因存世稀少,價格昂貴,恐非一般收藏者的財力所能及,至于那些雖然作工精細,但無品牌之筆并非名筆,也不應在收藏之列。
筆的種類:
筆之種類甚多,現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為重要。
紫毫筆乃取野兔項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南北方之兔毫堅勁程度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堅韌,謂之健毫筆,以北毫為尚,其毫長而銳,宜于書寫勁直方正之字,向為書家看重。白居易紫毫筆樂府詞云:「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將紫毫筆的特性描寫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項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貴,且豪穎不長,所以無法書寫牌匾大字。
狼毫筆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確實以狼毫制筆;但今日所稱之狼毫,為黃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見的記錄甚晚,有人也以「鼠須筆」即狼毫筆,則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晉代之前,但無法肯定。黃鼠狼僅尾尖之毫可供制筆,性質堅韌,僅次于兔毫而過于羊毫,也屬健毫筆。缺點與紫毫相似,也沒有過大的。
羊毫是以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制成。考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時蒙恬改良之新筆已成制筆材料。書法最重筆力,羊毫柔而無鋒,書亦「柔弱無骨」,故歷代書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筆,大約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卻是清初之后的事。因為清一代講究圓潤含蓄,不可露才揚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達到當時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軟程度亦有差等,若與紙墨佩合得當,亦能表現豐腴柔媚之風格,且廉價易得,毫毛較長,可寫半尺之上的大字。
兼毫筆是合兩種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筆,以「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即屬兼毫筆。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為主,居內,稱之為「柱」;柔毫則處外、為副,稱之為「被」。柱之毫長,被之毫毛短,即所謂「有柱有被」筆。而被亦有多層者,便有以兔毫為柱,外加較短之羊毛被,再披與柱等長之毫,共三層,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較細,儲墨較多,便于書寫。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剛或柔,或剛柔適中,且價廉工省,此皆其優點。
筆的選用方法:
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下面逐一介紹:
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彩頓失。
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后,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無法檢查這一點。
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
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后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
關于這點,潤開后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四德指的是筆本身的功能,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也。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還有一點是字體大小方面,寫大字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殺雞焉用牛刀了。
筆的保養方法:
有了好筆之后保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于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后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十數分鐘。筆保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之后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也是有很大學問的。為求均勻,且使墨汁能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先吸乾,可以筆在吸水紙上輕拖,直至乾為止。所謂「乾」,并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墨少則過乾,不能運轉自如,墨多則腰漲無力,皆不佳。
書寫之后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乾后必與墨、膠堅固黏合,要再用時不易化開,且極易折損筆毫。
洗凈之后,先將筆毫余水吸乾并理順?同入墨之前?。再將筆懸掛于筆架上,可使余水繼續滴落,至乾燥為止。需注意置于陰涼處陰乾,以保存筆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陽光下。保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書法基礎知識書法教程2006-10-30
書法技法常識書法教程2010-12-20
書法常識:書法概述書法教程2010-12-20
書法的幾種書體及代表人書法教程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