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磨墨
磨墨要輕而慢,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在硯上垂直地打圈兒,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寧少勿多,磨濃了,加水再磨濃。要用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熱水。墨要磨得濃淡適中,不要太濃或太淡。磨畢要把墨裝進匣子,以免干裂。磨墨時間比較長,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練會左手磨。
何謂連貫
“連貫”是指點畫之間的氣勢相連,互相呼應,筆道之間有有機聯系,而不是每一筆都單擺浮擱、互不相干。注意了筆道之間的連貫呼應,就能使整個字顯得有氣勢而生動。
何謂抄帖
“抄帖”是練字過程中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雖然對著帖,但只抄字,不顧間架、點畫,自作主張,任意為之。這種毛病,最要不得,必須注意避免。
何謂勻稱
“勻稱”,是指按照字形筆畫,對每字、每筆作適當安排,而不是"均勻"的意思。因為字形有長短、大小的不同,筆畫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穩地寫成同樣大小,每筆都寫得一樣長短,均勻是均勻了,可是看上去不順眼。總的說,筆畫多的,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宜寫得肥些;每個字里,點畫的安排要長短合宜。
何謂長短
長短”是指根據字形本身的長短不一,而安排不同的結體。字形長的,寫得長些;字形短的,寫得短些。如“東、自、目、耳、茸”等字,字形比較長,“西、白、曰、臼、四”等字,字形比較短,就不能作同一安排。
何謂平正
“平正”,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這是點畫結構的一個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橫平豎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并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錯覺,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大致橫畫斜度應為5°-7°左右。超過這個角度,就是太斜;不及這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所謂豎直,就是每一個直畫,不論中間、左右、上下,都要畫得很直,不可歪斜傾側(但“門”的左直,“亻”“彳”等的直畫例外)。
怎樣摹印
在臨刻前,我們應做一項重要的基本訓練──摹印。方法是幾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圖紙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輕輕壓住紙不使移動,然后用小號圭筆蘸墨(或碳墨水、繪圖墨水),依原印線條摹寫。要盡量將每個字中筆劃的起筆、收筆、轉折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細節,摹寫和接近原作,同時細心體會,記住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這對于以后創作是大有益處的。(摹前須以肥皂洗手,并用紙墊手,以免油膩污紙而難以上墨)。
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線條,以細線勾邊。如果用臘紙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紙摹印,只要將紙與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壓下痕跡,(摹印紙與印譜間可襯托一層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紙以保護印譜)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筆稍加修描,即可臨刻。初學宜選工整一點的滿白文手。
怎樣寫印稿
寫印稿前須磨細面,如磨石時力度不無法均勻,會出現印面傾歪斜,須注意變換印石方位,初學者寫印稿方法如下:
1.反寫法:先將印稿設計透明度較好的紙上,翻過紙側依照"反稿"用鉛筆摹寫上石,再用毛筆復寫一遍。如臨印,可將印譜倒頭放置,在選臨的印拓邊置一小鏡,即依鏡中印章樣摹寫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鏡子對照原作仔細審視,作進一步的修正。
2.水印法:(1)、先將毛邊紙(或毛太紙等)復于印面,在手掌中壓一痕跡,然后在紙透上壓痕范圍內用濃墨臨寫或設計印稿(初學者可先勝負鉛筆)(2)、將墨跡干透的印稿復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紙石浮移位。(3)、用干凈毛筆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濕的清水,再用干凈的毛邊紙吸干多余的水分。(4)、復二三毛邊紙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勻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筆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關鍵是:經細砂紙磨平后印面殘剩的粉質不要去。以濃墨寫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濕水,以微濕均勻為要,刻者可不斷實踐中逐漸改進方法。
什么叫臨、什么叫摹
摹”與“臨”是傳統的有效的練字必經程序。“摹”有“描紅”“影格”兩種,前者是用墨筆依著印有紅字的描紅本直接填寫,后者是用薄紙蒙在字貼上隔紙描寫,北方也叫作“榻”。“臨”是在“摹”的基礎上,對著貼照樣寫。練寫程序要先摹后臨。
要摹多久才可以臨
一般說來,一本帖經過三遍“描紅”(或不經描紅)、幾遍“影格”,大約三四個月,對帖字的筆法結構已漸熟悉,下筆也有了一定把握,這時就可以開始“臨”了。
“摹”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摹”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鉤空心字要極細心,不要使之有絲毫失真,因為雙鉤線條如稍微偏里一點,鉤出的字就會比帖字瘦;稍微偏外一點,鉤出的字又會比帖字肥,必須剛好在帖字的邊緣上,方不失真。二,寫描紅時,要注意不寫出雙鉤輪廓之外,不然就會破壞字形。三,寫“影格”時,也必須注意跟著帖字走,帖字粗,也要跟著寫得粗,帖字細,也要跟著寫得細,不要只描個字形,不注意點畫。
我國書法有哪些流派
我國書法有悠久的歷史,流派很多,不同書體有不同的書家代表,非本書所能介紹完全。今天常見及常用的行、楷書體,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
章法
章法,廣義上講,是包括款式,狹義上講,是指整幅作品的謀篇布局。
經營位置“意匠慘淡經營中”,的確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點一畫、結字、行氣、全篇布白、落款鈐印以及裝裱。點畫,結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點或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它要與整篇相配合,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談談本人之認識。
一 定主、賓之序
書法創作當先從主體(正文的文字內容)入手,主位既定,賓從就可以圍繞主體生發,或藏或露,或即或離,目的總在豐富其空間,充實其層次,如眾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體形象愈見突出愈完美。
書法作品的文字內容,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不是書藝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但寫什么內容需要作者認真選擇,作品之內容有時能說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養水平。內容佳就給作品增加了一層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傳世的古代法書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赤壁賦》等。這些文字在文學上已是不朽之作,況又是出自一流書家自撰自書,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對書家來講能自撰詩文是一個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視。從書法作品的文字內容來講,可以分為五類:即古代詩歌、文言文、新詩、白話文、“小數字”等。
另外在文字內容的選擇時,最好要與其書體風格相協調,水乳交融,體現意境。 若“小數字”中的“虎”、“龍”為主者,宜將“虎”、“龍”之說明為賓。總之,一幅之中必須有主有賓,齒序分明,才能集中豐富,統一而有變化。
二 掌均變之衡
端莊持重,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詳穩定,就會使人感到不適,所以書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然尋常之平易得,藝術之衡難求。譬如一個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幾乎不構成什么美感。雜技演員在鋼絲上行走,搖搖晃晃地前進,就構成一種美感,大家樂意看,因為他本是難平衡的,而通過技巧駕馭,平衡了,就產生了美。可知只有在機變中尋求平衡,在不平衡當中求出平衡,才是構成美感的、具備藝術價值的平衡,所以書法的章法,先須求變,而后求均;先須求奇,而后求穩,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將尋常的現象轉換成藝術審美形象。如篆書--小篆一般均橫豎成行,行距大于字距,也可以打成方格。其行氣中線總是在一個垂直線上。甲骨、金文不一定都要橫豎成行,其行氣可以錯落自然,有欹斜,大小參差變化。隸書--在章法上特殊之處是,隸書因字取橫勢,故字距大于行距,其行氣似乎改為橫向的了。若將隸書的章法改行距大于字距就零落不堪了。楷書一般橫豎成行,行距大于字距,或距離相近,有時可打成方格。也有將行距加寬,各行字與字橫向不對行,小楷中頗多。楷書因字方形,不要寫成字與字大小一樣,否則就顯得枯燥少味,要正而不呆。行書只要求豎成行,可用烏絲欄形式,寫行書決不會打方格來寫。不過其行氣不是每個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線,而是有波浪的變化,然上下貫氣,左右顧盼呼應。草書--小草章法與行書相近,大草的章法錯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整篇與行是由氣勢貫之。其章法線條若“飛鳥入林,驚蛇入草”,其布白若飛花散雪,驚濤駭浪。就一字而言本來向左傾斜的,就要有返顧右邊的勢頭,就是雖傾而穩。“正局須求奇,奇局終須正”,大局平正的,就要求得局部的奇險,才正而多變;立勢奇險的局部形象就要端正,才險而復安。
三 征節奏之美
五音交替而成音樂,俯仰回旋乃為舞蹈。藝術之美,不論是聞于音,成于形,見于色,總須有長短、起伏、剛柔、明暗、遲速、潤燥等現象的交替配合,才能悅于耳目,感人心智。這種交替配合所產生的效果,就是節奏感,可以說,節奏感是一切藝術共有的美感。藝術書法的節奏感,既存在于色彩(濃、淡、枯、潤、焦即為五色)之中,也可見于章法之內。色彩之中,色度的明暗,色相的冷暖,色塊的大小方圓等等,都是產生節奏的因素,章法之中,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圓缺參差等等,都是產生節奏的原因。這些方面配合得好,運用得成功,作品的節奏感就分明而優美,反之,作品就平淡而乏味,下面分別談談這些方面的情況。
四 懂疏密聚散
如同音樂的緊鑼密鼓,通常是伴隨樂章的高潮出現一樣,書法線條的聚密之處,也常常就是作品的主體所在。有疏有密,見聚見散,作品便主次分明,藏露互見。只是要把握分寸,順理成章,不可十分懸殊,否則不是勉強擁擠,就是零落散漫,密處不可雍塞,要小有漏透,極密處隙光一線,便是靈穴來風,可著通體生涼,又如人在深潭,一管透氣,則吸詠裕如。所以“密葉間疏枝”,對書法一說,正是經驗之談。而疏散處亦不可全疏(對草書而言),“大疏間小密”,疏散之下,也要有某些比較集中的地方。這樣就相互接引,彼此呼應。既有集中,又有變化。前人說“疏可跑馬,密不容針”,那是極而言之,有點夸張,不可呆解。
五 知大小曲直
大與小、曲與直,都是相對存在于作品中的,是任何構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組成因素之一。白居易琵琶行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微妙的音節,全在適當的大小配合之下產生。自然字的形象,大小對比,曲直互見,無處不有,章程具在,天然湊泊。它是自然美的體現,也是藝術美的需要,善于捕捉和運用它的人,必能使作品節奏優美。
從書法章法的角度上看,可以說大是合,小是分;大是統一,小是變化。以大抱小,大整體中求變化,以小破大,于豐富中求得統一。一般地說,大而平直之筆畫入書,當不難求得整體氣象,但容易犯簡單平淺的毛病,要適當分割之,或加強其本身的變化,或穿插其他變形的筆畫,以化大為小;細碎的線條入書,當不難求變化之意,但容易犯瑣碎零亂的毛病,要進行組合歸納,使某些部分集結起來,合零為整。也可用較大的粗線條襯托包裹的辦法,來加強整體感。曲與直的情況,也是一樣。從書法的筆畫角度看,曲是柔,直是剛,曲是圓,直是方,有典有直,則剛柔相濟,方圓互映;曲是滯,直是暢,曲是變,直是正,暢滯相生,正變交出,則蒼古俊逸,奇正兼容。整個的書法結字如前人說寫“女”字,這是很形象的,一女字,言盡曲直轉折之變。因為有上橫之平直,有右撇之遒曲,有左劃之轉折,三畫相疊相交,構成一個奇正相依,剛柔互映的格局,其中有停頓、有轉折,簡當而豐富。
六 馭圓缺參差
這仍是對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體布置上應有圓有缺,有參差錯落。似行草的亂石鋪路,皆應避免出現整齊的平行線或機械圓弧狀,當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殘。參差之間,也要求變,大參小不能等同。有時要在整體中求參差,有時又當于參差中求整體。小而言之,在具體形象上,同樣要得圓缺參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
七 見開合呼應
作書如行文,謀篇之始,情節、人物一一鋪敘,交叉穩現,來去往復,而后攬綱收目,漸次歸結,情節都有所結果,人物皆得歸宿,文章便告結束,這就是開合之道。因為先有所開,才能生情節、起變化;后有其合,乃得見意義、見精神。所謂神完意足,大概便是這般景況了。書法章法之始,先鋪張文字內容,占據作品空間,展現立意內容,然后逐漸充實其層次,修正其形象,使結構完整而內容充實,因而見神韻、見意境,這是作書程序上的開合。
書法章法如拳擊,手足要放得開,收得攏,立得穩重,起得輕捷,往復連環,離合相扣,才橫去豎來,應接自如,立于不敗。草書作品,從整體看,放開筆法,使它縱橫得勢,形在字里,氣透紙外,可以說是開,開到將散,也就是說,放到不能再放,即將字的結尾處在一定程序上收回,折而向里,如翔龍回首,意在返顧,那氣勢就聚攏字中,不至散逸。假使有合無開,作品必拘謹少勢,開而不合,又難免散漫,失去凝聚力。由此,也可看出,開合與呼應,看似不同,實則都由同一境界中生出,在行書、草書方面尤其如此。開合是作品的可視形象,呼應則是通過它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效果。所以也可以說,呼應來源于開合,體現在顧盼。而線條之間的顧盼呼應,也正是作品的情所從來,意所由此,是體現作品內含的窗戶,因而開合呼應,不僅是構圖形式上的需要,而且是作品精神的基石之一。把握了開合呼應之道,也就把握了通向作品神情意態之門的鑰匙。
八 求從順自然
笪重光《畫鑒》有言:“丹青竟勝,反失山水之真容,筆墨貪奇,多造林丘之惡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覽無余,尋常之景難工,工者頻見不厭。”他這里說了一個新奇與尋常,造作與自然的問題,極有見地,對書法作品來說,仍有它的現實價值。好比建設,推平山巒,開鑿河道,大廈成林,馬路如練,車如流水馬如龍,到處錦繡堆成。這是一種美,是一種閃現著人類智慧和力量光芒的美;而層林幽谷,古木荒藤,高山流水,石瘦松肥,雞鳴茅舍,犬吠疏籬,又是一種美,是一種不假雕琢,天然質樸的美。前者工于人意,后者主自天然。有趣的是,人類文明愈向高度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愈趨現代,其審美心理卻愈是崇尚自然。所以據說日本某地方特地造了一口水塘,任憑野葦汀蓼自然生沒,孤雁病鷗隨處棲止,從不稍加修飾管理,仿佛真正原始水沼,引得游人如醉。這恐怕不僅僅是懷舊、逆反而矣,也許自然純樸之中,確有一種真正的、永遠不可替代的善和美。可知書法作品對于盡量保持、利用自然美的魄力,像“屋漏痕”一樣,消除人意人力的痕跡,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
當然,書法作為人的主觀活動,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運斤郢匠,出入繩矩,是必要的。所以布局經營之中,如何知法知人,知物知天,不使一時一際之身觀局限,泯滅了物、我的真性,在主客觀的交感之中,自然成章,正是必須把握的。
那么,這在具體創作中又當如何分寸呢?筆者鄙見:意出由我,形鑄在天。即作品的經營立意,全由自己主見,不襲乎他人,不囿于自然。而其間具體形象,則盡量保留自然風貌,不多過雕琢,不勃生理。
凡此種種,一句話,一切布置都要見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強扭硬掐,繁雕縟琢。
九 識空白之義
關于書法整體的章法布白,有兩條清人書論確是點中了要害:“匡廊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均稱”(《書筏》)。“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藝舟雙楫·鄧石如傳》)。章法布白之奧妙,就在于“計白當黑”,即書寫點畫線條時不單考慮線條的顏色,實際上黑線條在白紙上,就產生了黑白的分割,黑多則白少,黑少則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樣的。另外就是要追求布白之變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圓。
如果說,上面所言,還只算是作品內涵方面的意義的話,那么,可以毫無夸張地說,它在可視形象上的作用,也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不僅關系著畫面的疏密,關系著畫面的靈透、清空之美,并可通過空白的情狀,反證出內容的布置穿插是否舒適合理。如果空白的形狀出現機械規整的情景,如整齊的方形、圓形、菱形、三角形等等,那就證明物象的外沿集結線太過規范;如果發現空白的塊面分布有等同的情況,就說明物象的疏密安排可能有分布平均的地方,這些都是章法布白所忌,應該進行調整,所以前人說“知白守黑”。總的說來,一定要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的陳式,而根據現代人審美的要求,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
[NextPage]
書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書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題款和印章三個方面的內容。
正文是要寫的主要內容,是作品的主體。文章詩詞,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為書法作品的內容。
題款是正文之外的說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題目,出外,書寫的時間、地點,書寫者的姓名、字號、齋號,所贈對象的稱呼、姓名等等。這些內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寫上。題款內容的多少要視作品的具體需要而定。題款的內容有的寫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寫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贈對象的姓名,稱呼這樣的內容應該寫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書法作品中所蓋的印章,從內容來分,有名號章和閑章。從所蓋的位置來看,有迎首章和押腳章。蓋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蓋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腳章。印章在書法作品中主要起點綴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過多,一般是一至三方為宜。
正文、題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機構成部分。在創作時,必須統籌安排,使三者構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
什么叫雙鉤
雙鉤,也叫“雙苞”,是執筆的一種方法。唐代書法家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說:“夫書之妙在于執管,既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指,其要實指虛掌,鉤壓平送,亦曰抵送,以備口傳手授之說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壓著,食、中兩指向內鉤著,無名指向外揭著,小指帖在無名指下面,幫同送著,五指都派好了用場。“五指法”也屬“雙鉤”的一種。
雙鉤懸腕者,食指中指圓曲如鉤,與拇指相齊,而撮管于指尖,則執筆挺直,大字連上腕,小字運下腕,不使肉親于指,則運筆自如。
雙鉤執筆,對初學者較為適當,故古今多以提倡。
什么叫單鉤
單鉤,也叫“單苞”,是執筆的一種方法。
單鉤執筆法,是用大指、食指、中指夾持筆管,食指從管外鉤向內,中指用甲肉之際往外抵著,其余二指帖貼在中指下面。這種執筆方法很少有人用,唐代書法家韓方明會極力反對,并在《授筆要說》中指出:“世俗皆以單筆苞之,則力不足而無神氣。”此說頗有道理。因雙鉤執管可高可低,靈便的多;而單鉤只能執筆,低執必然容易著紙,將其余三指塞入掌心,掌心也不能空虛,應用時極不方便。故“單鉤”執筆法不宜提倡。
什么叫筆位
執筆高低的“筆桿”位置,叫“筆位”。另外,筆頭深淺的尺寸,也叫“筆位”。
執筆高低,在書法上比較講究,也是將字透出力感的關鍵。唐代書法家盧攜《臨池歌》有云:把筆深淺,在去紙遠近,遠則浮泛虛薄,近則溫峰體重。這話有一定道理。有些人不管寫什么書體的字,都將筆管執的很高,這會司不妥的。執筆過高,將會影響氣脈的均勻,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筆不穩,也難以掌握筆的重心。執筆過低,運轉中就不靈活,拉不開勢。執筆高低怎樣才算合適?按一般規律是,草三、行二、楷一。當然,這只是一個概數,至于實際運用,還可以自己斟酌確定。
筆頭深淺部位,分為三斷,筆端處,叫“一分筆”;筆腰處,叫“二分筆”;筆根處,叫“三分筆”。筆頭部位的劃分,乃根據前人之經驗,其目的是讀書寫者運用時有一準繩可尋,我們知道,筆頭雖軟,卻富于彈性,頓則能起,行則能收。但如果把握不好部位,就無法將字寫好,所以,寫字時筆頭要用什么部位,關系極大,然筆頭用在什么部位為宜呢?一般地說,運用時不能超過腰部。尤其是初學者寫楷書,或者寫篆書,隸書,應使用一分半至二分為佳,這樣,行筆頓挫、提按便易于筆力貫注,得勢自然。書寫時千萬不要將根部也用上,如果用到根部,便會造成點畫泛甚失態。但也不能光用筆尖,否則,便會點畫物力、輕飄。
什么叫五指齊力
五指齊力,指執筆時五個指頭的力量要是全部送上,不使偏廢一指。
五指齊力,是寫字的主要手段之一。將五指的力量通過腕、肘、臂的力量,但是指力不夠,其他幾個環節也難以掌握。
五指齊力,首先要使無名指得力,以防獨弱一指,力量不均。再者,大指橫撐,以當四指合力的中點,同時要把各指骨節外頂,以調濟各指間力的輕重強弱,這樣,五個指頭的力量才能相等。五指就如五個兄弟,要相互協作,互相制約,才能勁住一處使。否則,五指便不能齊力。
怎樣運腕
博得執筆方法以后,還須掌握運腕的方法。因寫字不僅要用指力,而更重要的還要運用腕力,甚至肘力和臂力。
運腕,即用腕關節的力量寫字,寫字動作,以腕的運用為主,但腕的運用又離不開手指、肘、肩、背、腰和整個身子的配合作用,無論寫大字或小字,應以運腕為主,因運腕比運指的力量大,、活動范圍廣,控制能力強。想提筆,筆毫可有力彈起收攏,想頓筆,筆毫即可有力地鋪展開。運指則力量微弱,范圍狹窄,只適宜寫小字。因此,書寫時應充分的運用腕力,輔以手指的力量。這樣,著筆有力,寫出來的字才會血肉飽滿,筋骨強健,筆調流暢,體勢開張。
運腕動作,就是手掌根部的擺動,即腕部左右兩側隨著運筆的提按頓挫,輕重疾徐的擺動。擺動的幅度大小隨寫字的大小而有所區別。字大,幅度大;字小,幅度小。在擺動中特別要使腕部外方能夠略向外翻,提得起來。這樣,筆在手中,活動范圍大,運轉就靈活。不管筆畫變化如何,或者筆鋒偏側到何種程度,都有辦法把它立即糾正過來,使筆畫圓滿,把鋒心藏放在中間行動,起著保持中鋒和展開筆勢的作用。
寫行草時因流動性大,運腕動作要求特別顯著,楷書流動性小,動作較慢而不甚顯著。書寫中,一起一落,一往一復,每一點畫的完成,提按頓挫、輕重疾徐的用筆變化都有運腕的動作。當筆鋒出現偏側、糾纏或散亂時,就要立即加以控制,作這種調整也離不開腕的運用。當然,運腕掌握如何,主要是書者的技巧問題。掌握的好,字就能寫出神采,掌握的不好,便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所以,對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必須要多練,多實踐,方能掌握運腕技巧。
什么叫枕腕
左手手掌枕于右腕之下,或將右手手腕置于臺面,叫“枕腕”。
枕腕,目的是要運用指頭的力量去寫字,并不能充分發揮手腕的作用。這種方法與“懸腕”、“提腕”比較,懸殊很大,失去了運腕的流便性。自古以來這種方法也不時提到,但是,大都認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認為可以用這種方法寫小字。依我看,下小楷用這種方法也是不靈便的。因為,這種方法過于呆板,伸縮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書寫,很難通過肘、臂的力量而貫注毫端,字自然不會生動,筆力也不會強。所以,這種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什么叫提腕
肘著案而虛提手腕,叫“提腕”。
前人有云:“下筆有千仞之勢,此必須提高手腕而后觸之。這就是說,要下筆有力,四面展動,就必須高提手腕,芳能得其雄奇的姿態。提腕這種方法較適宜寫中楷、不宜寫較大的字,或行草書。因這種方法,肘部著案,不僅限制了運筆的幅度,而且,也很難顧及整篇的氣勢,勉強為之,寫出的作品必然欠缺不周,且難以表作品的神姿。當然,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寫字不可能使用懸腕,所以,這種方法暫時還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須要練習高提手腕。也就是說,肘部不要著力地緊貼字抬面上,否則氣力不易通過肩、臂貫注下來,影響書寫的效果。
什么叫懸腕
自腕至肘皆懸中而不著案,叫“懸腕”。
元代書法家陳曾在《翰林要決》中說:“懸著空中最有力”。清代書法家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也說:”懸則骨力兼到,字勢無限“。誠然,這種運腕方法是書法中最佳的一種。腕至肘不著案以凌空取勢,不僅容易將全身力氣送至毫端,而且,無論是直筆橫下,還是橫筆直下,筆力自能沉勁,縱橫如意。尤其是寫大楷或行草書,轉動靈活,生氣勃發,不會出現拘滯的弊病。
當然,這種方法對初學者來說,開始不容易掌握,時有顫抖的現象,感到很吃力,出現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千萬不要畏縮,只要經常實踐,腕力便會漸漸增強。
[NextPage]
什么叫筆鋒
鋒毫的近尖處有一段透明或發青的部分,這就是筆鋒。此外,字的鋒芒,也叫“筆鋒”。
運筆時,若將筆之鋒尖保持在字的點畫之中,叫“中鋒”,藏在點畫中間而不出圭角,叫“藏鋒”,若將筆之鋒尖偏在字的點畫一面,叫“偏鋒”。一般認為,“偏鋒”為書法之病。
毛筆本身的彈性是由“鋒”而決定的。鋒愈長,彈性就愈強;鋒愈長,含墨量就越飽滿;書寫起來的點畫便粗細自如,,流動圓潤。當然,運筆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點畫的頓挫,字與字的縱橫交錯,相連等,都是“鋒”做起的作用。
從書法的角度來說,用筆貴在用鋒。用鋒或正用、側用、逆用、順用、重用、輕用、實用、虛用……全仗筆尖鋒芒指使。若用中鋒,下筆則沉勁;若用藏鋒,下筆則渾厚,以使點畫能“藏筋抱骨”;若用逆鋒,可以使點畫勁健厚重;若用露鋒,則以縱其神:若用側鋒,則以側勢取其險奇。從用鋒來說,所有這些,各有攸當,相成相反。初學者書寫時應以力注筆端之鋒,才能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若鋒毫平拖,就會使點畫流于呆板。
什么叫中鋒
使筆直立,鋒在正中,左右不偏,叫“中鋒”。
中鋒運筆,就是讓筆鋒在點畫中運行。這種運筆方法,,是用筆的主要法度。清代重光在“青筏”中說:“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優劣之根,斷在于此。”誠然,中鋒是書法運筆中的主要法度,故至今書法在用筆以中鋒為尚。
中鋒運筆,由于起倒提按遣筆用鋒之變易,所以,會出現形跡不同的點畫、表現出剛柔曲直、縱橫轉運的意趣。若腕側管,有礙中毫的重心,使之鋒正。根據前人的經驗,腕豎則鋒正,正則四面鋒住,縱得出,收得緊,拓得開,按得下,提得起,筆勢則有往來,筆鋒則能自有回互,鋒才能保住中鋒。
總之,中鋒是用筆的一大關鍵。只有鋒正才能骨力血豐,神采飛躍。當然,書法用筆極富變化,不可能筆筆達到中鋒,但是,不管如何變化,然至末筆,必收到中鋒這一點,必須引起初學者的注意。
什么叫側鋒
側鋒與正鋒相對,也是屬于運筆的一種形式和方法。
側鋒,在前人的一些書法論著中屢見提及,但對于它的性質,卻有不同看法。朱和羹《臨池心截》說:“正鋒取勁,側峰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十代側鋒,余每見秋鷹搏兔,先于空際盤旋,然后側翅一驚,翩然下擢,悟作書一味執筆直下,斷不能因勢取妍也。”這段話強調了側鋒用筆的重要性。但馮武在《書法正傳》中卻指出:“今以側鋒取妍者,皆異端也。學書斷斷乎不可使邪魔外道盤踞胸中,使終身陷于妖俗而不自知也。戒之哉!戒之哉!”。
馮武對側鋒加以否定,把他說成是邪魔外道。我想,這種異議的產生,追根尋源,在對于“側鋒”這一名詞的不同理解。簡言之,就是將側鋒與偏鋒混為一談。其實,偏鋒和側鋒完全是兩碼事,偏鋒絕不是側鋒。
所謂“偏鋒”即是運筆時,筆桿傾斜,筆鋒在書的一邊,而筆身在書的另一邊行走,產生的效果是一邊光滑另一邊如鋸齒,墨不入紙,線條扁平而浮露于紙上。運筆最忌偏鋒,故稱為“敗筆”。
側鋒,《永字八法》論中注:“側不得平其筆,當側筆就右為之。”我想,側鋒就右,便包含以側取勢的意思。當然,側鋒運筆,往往是筆鋒由偏轉中的過渡,它的優勢就是用筆臥能起。從運筆來說,并非是筆筆中鋒,有時會不知不覺地使用側鋒,能將筆臥而起,這就是側鋒助以中鋒的作用。若從策鋒來說,不僅僅是把“點”成為:“側法”而已,如“天”、“運”、“扣”等字的挑捺,甚至鉤撇等,均是“側筆”。確切的說,“側筆”方勁犀利,神采外耀,故凡出鋒的點畫,多用“側筆”。一句話,“側鋒”與“正鋒”各有各的優點,又有相得益彰之妙。
學書需要那些步驟
學書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樣,都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驟,譬如打仗,如果在戰前沒有一整套部署計劃,是很難打勝仗的。這個問題,對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
一些初學者往往不按程序去學,也有的馬馬虎虎,毫無條理,這樣就會對學書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學書從何如手,如何進取?對此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不然,便會事倍功半。
學書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動筆前的準備工作,一些人認為,這個問題不是太重要。但我個人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環。它如戰前練兵一樣,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到時才能打勝仗。寫字前如何準備呢?首先要明確學書的目的,并通過閱讀介紹書法基礎的文章或著作,從中了解選什么帖(碑),練什么字,用什么筆,怎么執筆,怎樣約定寫字的姿勢等問題。動筆前了解這些很有用處,可以少走彎路。
學書的第二階段,就是練書法的初級階段。一般認為,開始應先從描紅入手。我認為,描紅并不那么重要,首先是要按帖(碑)進行臨摹,這樣可以直接鍛煉初學者的仿效能力。如開始感到有困難,可以先從基本筆畫入手,如點、橫、撇、肭、豎、鉤等等,體會怎樣下筆、行筆和收筆,這種方法可以使初學者有伸縮余地。若一開始就描紅,會造成書者拘泥紅帖,不容易放開去寫。所以,開始臨摹對初學者是有好處的。然而,該從哪種書體入手為宜?對于這個問題,書壇至今仍有分歧,有的說從隸書入手,有的講從楷書入手,也有的說從草書或行書,但我認為,應該從楷書入手叫妥。至于選擇唐楷還是魏碑,書者可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
第三階段,就是書者認為自己的楷書基礎比較扎實,便可以進入行書的練習。行書一般可以寫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序》,或者寫李北海的《李思訓碑》以及顏真卿、米芾、黃庭堅的行書。但要注意一點,初始學楷書那家,最好還是學那家。如想調換,最好與開始學的碑帖相吻合,懸殊不宜太大,否則,會直接影響進步。
第四階段,行書既成,可寫篆書和隸書。前人有言:“學隸書先學篆;篆既熟,方學隸,乃有古意。”學篆應先小篆而后大篆,因小篆橫平豎直,圓轉應手,結構易學,用筆易導。今人有論說:“若不以小篆為基礎,等以窺甲骨、鐘鼎、石鼓,遢則不僅成就困難,即入手也感不易。”寫小篆可寫李斯、李陽冰、鄧石如等書家的篆書,而后再入《石鼓》等。隸書要選擇漢隸,如乙瑛、石門諸碑。
第五階段,也就是對以上諸體均有了基礎,則可進入書寫草書。有助于掌握草書的筆法和草訣。一些書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寫草書亂繞線圈,結果 漂浮無力,甚至出現錯別字,這樣是寫不好草書的。
總之,學書的步驟,是初學者的鑰匙,也就是學書成就與否的關鍵,切不可忽視。否則,是很難進入成功的大門的。
寫字與書法的區別
有人認為“寫字就是書法”。其實,寫字和書法完全不是一碼事。簡單的說,寫字主要是實用,書法則是供人們欣賞的一門藝術,它除了保持一定的實用價值外,更多的是以藝術的形式、依托于一定的對象,表現出或嬌媚、或端莊、或雄偉、或瀟灑、或龍虎威神、飛動增勢,一句話,是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使觀者似入廟見神,如窺無底”,浮想聯翩。
晉,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干研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后作字。若平直狀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化耳。”此論闡明了字與書的關系,所以,寫字與書法兩者是不能混的,還是屬藝術的,雖性質不同,,但兩者卻都依托中國漢字為基礎而書寫和創造。
當然,字與書兩者都要體現出美感,但美的境界不同,一種是朝著使用美的趨勢而發展,一是朝著藝術美的趨勢而表達。并經過感情之動態而弛思造化,沖破“法”而獲得“意”,以抒發自己的感情,使字的氣勢風神表現出藝術的美和魅力,給人以熏陶作用。而實用的一面,雖然也要表現美,但所追求的并不是跳躍,飛動、神采、而是實用的美,大眾的美,也就是要將漢字書寫的上下方正,前后齊平,左右均衡,不越界格。這就是兩者不同之處和區別。
[NextPage]
練書法入門八法
練書法入門八法,但愿對書法愛好者有幫助.具體做法:
第一、找一位能信任的老師(其實就是節省自己的時間);
第二、在老師的指導下賣一本字帖;
第三、在老師的指導下選購兩支毛筆;(以上三點最重要)
第四、買一塊書畫用毛氈(100*60CM)、一個硯臺(可用碟子或煙灰缸代替)、墨汁(初學可用廉價一些的)、一刀毛邊紙(元書紙);
(大約100元左右即可配齊用品)
第五、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練習(方法正確了,不會走彎路,也是節省自己的時間)
第六、初學的頭三個月,要保證每天練習;(也是節省自己的時間,欲速則不達)
第七、常向老師討教,批改作業;(借力使力不費力)
第八、多讀書、多讀帖,自我承諾一定做到!(承諾、責任、信用)
什么叫行款
行款是指字與字之間的有機聯系。第一字的末筆與第二字的起筆,第一行的末筆與第二行的起筆,雖不一定相連,但筆意貫通,看上去一氣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不相干的每個單字硬湊成文。這就叫“行款”。不論楷書、行書、草書、隸書都要講究行款,這樣,一篇字看起來很生動、完整,而不是勉強湊成。
裝裱的部位名稱
1、命紙:就是畫心的托紙,無論畫心是紙的還是絹的都有一層托紙。如果把畫心的托紙揭掉,畫心則減色無神了,即無生命,故名“命紙”。
2、二層:揭下的托紙,有時稍加勻填,即能謂其真畫者,叫“二層”,又叫“魂于”,因其是畫心二層,是命紙畫的靈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亂真的意思。在收購書畫時,有可能通到這種情況,應特別注意。
3、讓局:就是畫心四邊和裱邊之間留有一分寬的空隙。謂之“讓局”。
4、覆背:就是畫幅背后整個的裱紙。
5、隔界:就是在條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條不同顏色的綾或絹叫“隔界”成叫“隔水”。
6、詩堂:就是直幅畫心上端,掛上一塊紙方叫“詩堂”。一因器心短,經過襯托后比較得體;二是為了題詩贊畫,所以叫“詩堂”,有人亦稱“玉池”。
7、畫桿:就是卷畫用的圓木桿,畫上端較細的叫“天桿”,下端較粗的叫“地桿”,
8、軸頭:就是在地桿兩端按的軸頭,軸頭多數是用紅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軸頭不僅增加畫軸的美觀,而且展卷靈活。
9、絆:在畫幅背后地桿兩邊有兩條綾或絹,如葫蘆或云頭樣式的廂邊叫“絆”。是為了保護畫桿不致下落而設的。
10、包首:就是在畫上首袖裱紙背后加架裱一段絹或緬綾。卷好后能包住畫軸之首,故叫“包首”。
11、畫簽:在包首上端天桿粘有一段紙條叫“畫簽”。它是題寫作者姓名和畫的內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畫的天桿上燈的銅鼻,用它拴絲A,以便懸掛。
13、扎帶:就是絲A中間搶的絹帶,用來捆札畫軸的。
14、燕帶:就是畫幅裱工的上端,粘有兩條對稱的直帶叫“燕帶”
書寫的技巧
揖讓:
如同生活中人與人相互禮讓相互成全,和和氣氣,兩全其美。
凡由幾個部分結合而成的字要注意各部間的相互揖讓,避免互相觸犯。
穿插:
凡上下疊合而成的字,其上下段 之間,應相互挪讓穿插,避免點劃不當相接重疊。
下筆前,先構思點劃安排之位置,預留空間,使點劃均能有最適當的地方。
并重:
上下重疊的字,通常是上小下大,下段比較粗狀,承載有力。
左右相并的字,左邊須窄小一些,以讓右。
筆法的變化:
個字,若有兩個以上的筆畫相同,或兩個部分的形體相似都應力求變化。
減捺:
一字里,若為兩個以上的捺,只能保留一個,其余的捺 用點來表示。
有時只有一捺,但為美觀,也會把捺寫成點。
減鉤:
一個字,為求變化有兩個以上的鉤時,保留一個鉤,其余省略。
筆畫間的映帶:
即「筆斷意連」。
字由一些點劃組合而成,而這些點劃必須依照其運筆路線, 自然地產生映帶的效果,才會顯得有生氣。
左右的照應:
字里,若有左右對稱的筆畫,需注意彼此的映帶關系。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書法基礎知識書法教程2006-10-30
書法技法常識書法教程2010-12-20
書法常識:書法概述書法教程2010-12-20
書法的幾種書體及代表人書法教程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