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環藝設計 > 建筑設計 >

日本建筑大師丹下健三(Kenzo-Tange)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11-21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簡介

    丹下健三(1913-2005)Kenzo Tange 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1938年從東京大學建筑系畢業,1949年,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地點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設計比賽中勝出,并由此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丹下健三的建筑創作活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戰后的20世紀50年代,他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賦予建筑比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現代建筑與日本建筑相結合的道路。該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東京都廳舍、倉敷縣廳舍等。
   第二階段是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步入輝煌的時期。在1960年的東京規劃中,他提出“都市軸”理論,對此后的城市設計影響深遠;他也在大跨度建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以東京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最為著名;而在運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風格方面,他進行了成功的嘗試,如山梨縣文化會館、圣瑪麗亞大教堂等。
    第三階段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東做了不少建筑設計,如約旦哈西姆皇宮工程、阿爾及爾國際機場等。這一時期,丹下健三還對鏡面玻璃幕墻進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東京都新市政廳、東京草月會館新館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丹下設計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主會場―――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而他本人也贏得日本當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贊譽。
    丹下認為:“雖然建筑的形態、空間及外觀要符合必要的邏輯性,但建筑還應該蘊涵直指人心的力量。這一時代所謂的創造力就是將科技與人性完美結合。而傳統元素在建筑設計中擔任的角色應該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它能加速反應,卻在最終的結果里不見蹤影……”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實踐中始終堅持的信條。
    丹下健三在74歲時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日本建筑師,也是第一位亞洲得獎人。此外,他還曾獲得日本建筑學會年獎和英國皇家建筑協會、美國建筑師協會、法國進步推進協會、丹麥建筑師協會等頒發的金獎、榮譽獎。
    丹下的建筑創作生涯長達60余載,不僅作品頗豐,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他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客座教授,還在哈佛、耶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執教。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稹文彥(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以及目前日本建筑界頗具國際影響力的磯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紀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師從丹下。在得知丹下病逝后,磯崎新感慨萬千:“丹下最大的功績在于通過國家的重大活動,讓世界認識了日本的現代建筑,與其說他是個建筑設計師,還不如說他是位管弦樂隊的指揮家。他去世了,后無來者。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丹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與建筑應和諧共處是他的設計原則。而這些,他在自己的《日本建筑的傳統與創造》、《人類與建筑》、《從一根鉛筆開始》等作品中都進行了闡述。有意思的是,這位設計師從未為自己設計過什么東西,曾有記者饒有興趣地追問他這個問題,丹下的回答是“我知道我的妻子和孩子肯定會不滿意,我怕他們的批評。”

丹下健三年表

  191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在愛媛縣今治市度過他的童年;
  1938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建筑系,受到世界級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影響。隨后進入其學生前川國男創立的建筑事務所;
  1942年,進入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1946年~1974年,留在東京大學任教,并創立“丹下研究室”,培養了大谷幸夫、淺田孝、沖種郎、稹文彥、神谷宏治、磯崎新、黑川紀章、谷口吉生等日本著名的建筑師;
  1974年之后,曾在國內外許多大學進行教學活動,在國際交往中開闊了視野,增加了見聞。他也與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們有密切的接觸,互相探討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獲獎情況
  1959年,榮獲法國《今日建筑雜志》第一屆國際建筑美術獎;
  1965年,榮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功勞獎;
  1966年,榮獲美國建筑師協會(AIA)1966年度金獎;
  1967年,榮獲法國文化選金獎;
  1968年,榮獲丹麥建筑師協會(ADA)國際獎、南斯拉夫星條勛章;
  1970年,榮獲羅馬格列高利(Gregorio)教皇勛章、美國“1970年度托馬斯?杰弗遜獎”;
  1973年,榮獲法國建筑研究學會金獎、波蘭建筑家協會國際建筑獎;
  1976年,榮獲德國政府Pour le Merite勛章;
  1977年,榮獲法國國家功勞勛章;
  1978年,榮獲墨西哥Aguila Azteca勛章;
  1979年,榮獲意大利功勛獎Commendatore勛章、日本文化功勞獎章;
  1980年,榮獲日本文化勛章;
  1983年,榮獲秘魯Gran Oficial太陽勛章;
  1984年,榮獲法國藝術文化Commendatore勛章、意大利Gran Oficial功勞勛章;
  1987年,榮獲美國Pritzker建筑獎;
  1989年,榮獲意大利Savoia文化勛章;
  1990年,榮獲意大利Ape d'Oro金獎、日本愛媛縣功勞獎;
  1993年,榮獲日本“高松宮殿下”世界文化紀念獎(建筑類);
  1994年,榮獲日本一等瑞寶勛章、臺灣“環太平洋地區城市發展會議”榮譽獎;
  1996年,榮獲法國Legion of Honor勛章。

主要著作

  《米開朗基羅頌----勒?柯布西耶緒論》,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聯盟出版;
  《桂----日本建筑的傳統與創造》,1960年,造型社出版(日文版),1960年,耶魯大學出版社(英文版);
  《1960年東京規劃----構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
  《伊勢----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聞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英文版);
  《日本列島的未來》,1966年,講談社;
  《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現實與創造》,1966年,美術出版社;
  《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術與人類》,1968年,美術出版社;
  《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與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
  《人類與建筑》,1970年,彰國社;
  《建筑與城市》,1970年,彰國社;
  《21世紀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
  《丹下健三----建筑與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
  《丹下健三 Studio》,1978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法文版);
  《1986年東京規劃――東京都臨海城區與東京灣城區的設計構想》
  《從一支鉛筆開始》,1985年,日本經濟新聞社;
  《回憶錄---15個月的時光》,1985年,新建筑社(英文版);
  《丹下健三》,2002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與藤森照信合著。



 



東京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

    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體育館是60年代的技術進步的象征,它脫離了傳統的結構和造型,被譽為劃時代的作品。代代木國立室內綜合體育館的整體構成、內部空間以及結構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對日本文化的獨到理解,它是由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比賽館、室內球技館及其他設施組成的大型綜合體育設施。采用高張力纜索為主體的懸索屋頂結構,創造出帶有緊張感、力動感的大型內部空間。特異的外部形狀加之裝飾性的表現,似乎可以追溯到作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豎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這可以說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材料、功能、結構、比例,直至歷史觀高度統一的杰出才能。該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現代建筑發展的一個頂點,日本現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為界,劃分為之前與之后兩個歷史時期。

 

标签:建筑大師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