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名人堂 > 設計師 >

包豪斯創始人——格羅皮烏斯

作者: 設計史太濃 來源: 設計史太濃 時間:2020-01-03

去年是包豪斯誕生100周年,今天來談談包豪斯背後那個男人,就是創始人——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先生(Walter Gropius)。

因為如今獲取知識的方法渠道太多,比方今天的內容各位可以自行在互聯網上檢索到一大堆,但是否完整是否精彩是否邏輯清晰屬於另一回事,因而如今大部分出色的分享者本質上都是一名出色的“剪裁師“。

今天史太濃將剪裁出一個更加豐滿完整的格羅皮烏斯。

高顏值學霸

1883年時候格羅皮烏斯於德國柏林出生,此時的德國領袖還是俾斯麥,因而那時候的德國還叫德意誌帝國。

這是個知識分子的殷實家庭,祖父是畫家,叔祖父是建築師,柏林的工藝美術博物館就是其曾經的參與的作品,後來也做了一任館長,父親也是建築師,所謂的耳熏目染就是如此這般了。

最順理成章的發展是他中學畢業之後就開始到慕尼黑技術工業專科學校學習建築,畢業後先去了一所建築事務所工作,後來估計感覺底氣還不足,又去到柏林的查洛騰堡工業學校繼續深造,此時已經是1904年,22歲的他被德國軍隊征召入伍,做了比較短期的服役。

結束服役後的格羅皮烏斯已然成為一名英偉硬朗的男子漢,坦白說,現代主義當中諸位大師論顏值必定以他為首,有圖為證:

而且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好,在學校既顏值高又學習好的代價就是,很多女生會喜歡及仰慕他,就是那種就算不能在一起,看看也可以的情況,他後來也不負眾望拿下了奧地利第一美人,關於這個故事可以詳見史太濃公眾號以前的包豪斯篇章。

這個期間他曾經為了去了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與設計原則,分別去了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地方遊曆,廣泛搜集了這些地方各個曆史時期建築的資料,而且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整理成自己的資料進行消化,作為設計師,這種行為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遇見大宗師

努力總不會白費,有過諸多學習與遊曆經曆的格羅比烏斯在1907年被德國當時最重要的設計師彼得貝倫斯相中,成為其設計事務所的一員。

彼得貝倫斯當時可謂是德國設計界聲名鼎沸的大人物,除了1904年他主導成立了“德意誌工作同盟”(相當於德國設計協會)之外,還是杜賽爾多夫藝術學院的校長,這所學習位於德國的北萊茵,成立於1773年,至今還在,是德國其中一所最重要的藝術學校,同時彼得貝倫斯還是世界第一套企業VI的設計者,這所企業就是德國的AEG電器公司。

 史太濃絕對會排期一次來專門談他,因為設計史上他被定義為“現代主義設計的奠基人”。而他的設計事務所也被史太濃定義為“大師工場”,原因很簡單,現代主義的建築F4竟然有3位都曾是他的員工,但我們不能貪心,今天先聽格羅比烏斯的故事。

格羅比烏斯在事務所大致呆了3年,所以德國AEG電器的整體設計他也參與其中,他從貝倫斯功能化理性化處理設計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很大啟發,同時對於什麼是現代美這個含糊不清的問題逐步形成自己明確的看法。所以根據學霸優勢,他很快吸收了老板彼得貝倫斯在設計上的諸多法門與思想,雖然時間不長,但是為他畢生的設計生涯奠定重要基礎,據說最後他是被貝倫斯勸走的,因為貝倫斯覺得他可以獨當一面。

(右一是格羅皮烏斯,建築界F4這裏有3位)

於是格羅比烏斯開始正式出道自己創業,所謂厚積薄發,既然大佬都認為自己行的時候通常都不會太差,可況此時他已經形成了自己清晰的設計思想,比方“民主與社會主義”,他傾向設計出能讓大眾都可消費,成本低廉,能服務社會的建築。

當然成功也需要一點運氣,剛好格羅比烏斯的運氣可謂不錯,出道才一年就接到了讓自己成名的項目——法格斯鞋楦工廠。

這個工廠他破天荒使用了全鋼筋混泥土、柱承力結構及玻璃幕牆,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好比《野狼disco》,你有試過一本正經將普通話唱成粵語來發表的嗎,可就因為這樣紅遍互聯網。隨後他又做乘勝追擊設計了德意誌工作同盟大樓,首創了圓柱結構包裹樓梯,兩棟建築一下子奠定了他作為設計新星的地位。

(法格斯鞋楦工廠)

 創建包豪斯

成名後的格羅比烏斯很不幸碰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又被征召入伍,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雖然這個大戰就是他們國家挑起的,他入伍之後還真的去過前線作戰,拿過勳章,也曾經受傷。

這樣的經曆改變了他對工業化的看法,之前他很崇拜機器,感覺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但其實任何強大的東西都是雙刃劍,機器用在了戰爭當中自然成為了可怕的魔鬼,所以當他在醫院療養的時候他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希望通過設計教育來實現世界大同,當然這個思想是比較烏托邦的。

(一戰時候參軍的格羅皮烏斯)

所以1919年誕生的包豪斯首先源自這樣一個理念,因而初期的包豪斯強調手工業為主,當然後來都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格羅比烏斯最初希望包豪斯像一個小公社,是一個理想國,由一群有烏托邦思想的藝術家來組成教員團隊,所以剛剛包豪斯從建立到瓦解都一直規模很小,學員最多時候不過幾百人。

包豪斯建立之後因為格羅比烏斯的個人魅力與努力奔走,聚合了非常多的牛人教員,這些牛人的故事史太濃都曾經在之前的內容談過,這裏就不贅述。

但希望補充一點的是包豪斯的發展離不開荷蘭風格派及俄國構成主義的影響,因為包豪斯的建立跟德國在一戰中落敗關係密切,落敗後的德國由魏瑪政府執掌,這個政府就非常重視改革,其中包括了文化藝術的改革,他們也希望通過設計教育可以輔佐工業生產,所以剛剛開始包豪斯就屬於公辦性質,而同時因為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政府也希望德國在每個方面去想起學習先進,構成主義自然就是藝術家首當其衝關注的。

(包豪斯學生在上課)

俄國在構成主義運動過程中,原來也曾經成立過一所性質跟包豪斯極為類似的學院,名字叫“佛庫特瑪斯(Vkhutemas)”,這所學院在時間上比包豪斯晚了一年,誕生於1920年的莫斯科,無論辦學方式,方向、規模及組織結構都跟包豪斯極為類似,都希望培養出手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及有現代思想的人才。

但因為意識形態問題,這個學院在西方幾乎沒有影響,甚至沒有人知道其存在,但根據現在包豪斯留存下來的曆史文獻,這兩所學校其實當時來往是很密切的。

(俄國的Vkhutemas學院)

美國的哈佛歲月

1927年時候格羅比烏斯就卸任了校長一職,因為他希望自己能全身心的回歸設計,因為包豪斯在其手上已經發展了起來,其實經過幾場有組織的展覽包豪斯已經在歐洲甚至世界上打響了名號。

隨後包豪斯由漢尼斯·邁耶接管,因為其將政治帶進學堂,所以將包豪斯搞得很混亂,直到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德羅1930年接手,包豪斯才又回歸到設計當中,教學方向側重了建築設計。

但好景不長,1933年1月,納粹政府上台,希特勒認為包豪斯是“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的庇護所“,於是借故發出指令永久關閉包豪斯,當時密斯凡德羅並沒有將真相直接告訴大家,在宣布解散時候的理由是經濟太困難,而事實上包豪斯多年辦學下來一直都是缺乏資金支持的。

納粹政府對包豪斯的解散等於間接為歐洲各國及美國輸送大量人才,其中因為美國人才政策方面的原因,成為最多包豪斯教職員及學生移居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格羅比烏斯及密斯凡德羅這兩位大咖。

格羅比烏斯在去美國之前短暫逗留過在英國的AA建築學院,那是1934年,當時咱們中國的設計先驅黃作燊也在這所學院。直到1937年美國哈佛向格羅比烏斯發起了邀請,到哈佛擔任教授,第二年便創立哈佛建築係擔任主任。

所以美國生涯屬於格羅比烏斯人生的下半場,當然他仍然過得非常精彩閃亮。

因為有包豪斯的貢獻,格羅比烏斯在美國受到諸多階層的歡迎與尊敬,此時因為他將包豪斯的體係完整帶到哈佛,包括係統性設計、團隊工作方法、功能主義原則、反裝飾原則及現代主義技術手段和現代建築材料運用方法等,獲得全係師生的一致認同及讚許,格羅皮烏斯能在設計教育上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其思想上的先進,更多得益其超群的表達能力,他總是能夠準確清晰尖銳的表達問題及解答學員的提問。

(在上課的格羅皮烏斯)

華人大建築師貝聿銘就是格羅皮烏斯的學生之一,他就曾經說過:先不說格羅皮烏斯是否偉大的設計師,但其肯定是一名偉大的老師。

經過了十多年的耕耘,由格羅皮烏斯帶到哈佛的這套包豪斯體係慢慢在美國各個主要的高校產生了連鎖反應,成功改造了美國陳舊及學院派的建築教學體係,所以美國建築由此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最新水平,所以真的不能小覷教育的重要性。 

晚年的設計

格羅皮烏斯一直很重視及強調設計在實踐上的重要性,坦白說就是設計教師首先應該是設計師,因為設計除了理論知識應該更重視動手能力及市場經驗,缺一不可,這也是史太濃本人在分享時候很重視去切入的概念,因為史太濃本人就是一名在市場滾打多年的設計師。

所以1945年時候他在美國發起了“建築師合作組織(TAC)”,此時他已經62歲,但在設計上依然精力旺盛,這個組織由他及6名哈佛畢業生組成,由於他的名望,訂單可謂接到手軟,而且多數都是大型項目。

其中比較由代表性的有哈佛大學研究生綜合大樓,這所大樓繼續采用典型的包豪斯校舍建築風格,重視功能,形式上采用簡樸的幾何,不強調裝飾。

 (建築師合作組織成員及其作品)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駐希臘大使館、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紐約總部及美國本土相當數量的大型建築,格羅皮烏斯在建築設計的理念上可以從一而終,一直都在堅定幾個基本原則,包括:功能性、成本低廉及民主與社會主義觀念,一直在探索給平民提供更多改善生活的設計。

所以他離開德國之後不管在英國還是美國都做了大量的住宅設計。

貢獻與局限性

格羅皮烏斯在現代設計曆史當中首先被視為一名思想家及教育家及社會活動家,其次才是設計師與建築師,因為他在設計教育上的貢獻與影響力實再太大,通過其非凡的踐行能力及人格魅力,身體力行,以教育為杠杆,包豪斯為載體,奠定了現代設計當中建築、工業產品、家具、平面、攝影等幾大設計領域的係統基調,所以江湖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在他的設計哲學當中,認為設計是服務社會的手段,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玩弄形式隻是表面功夫,這些成為他自身及對學員要求的設計原則,所以在包豪斯期間他反對學生去討論風格,而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格羅皮烏斯設計的泛美航空大樓模型)

同時他強調團隊合作的方法,反對設計中的英雄主義,而且堅持對現代材料的大膽運用與嚐試,他認為所有的設計——從城市規劃到一棟建築、一件家具甚至一張海報,本質上的解決方法都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係統化研究,了解需求與問題,然後運用美學及現代材料、技術來解決問題,屬於一種很純粹的功能主義思想。

但正因為這種思想的極端化,讓他的建築與產品設計面貌比較單調、缺乏個性,跟F4當中的另外兩位成員弗蘭克·賴特及柯布西耶相比顯得缺乏人情味及特色。

他晚期在美國及世界其它地方設計的建築也曾遭受一些非議,比方泛美航空國際大樓讓人感覺冷漠、工業化、標準化。雖然具備了一切現代主義特征,但其時美國在新的經濟形式下,大量中產階級的誕生,在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基礎上,有了更多心裏層面的審美需求,所以格羅皮烏斯後期的作品被認為屬於一種:樸素社會主義及單調功能主義。

但這些也並沒有影響他在世界現代設計當中的權威性。

(晚年的格羅皮烏斯仍然英氣逼人)

1969年時候,86歲的格羅皮烏斯去世,他在1933年時候就立下了遺囑,要求他的追悼會不能辦成喪事,而應該作為一群朋友相聚的酒會,所以這屬於格羅皮烏斯為自己設計的最後一件作品,讓他的設計人生非常完滿。

 

原文: 設計史太濃

作者:  Reman劉斌

建築設計大師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

相關文章: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