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意大利文藝復興著名畫家卡拉瓦喬(2)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8-01-24

 

 

     《基督下葬》

    基督下葬儀式,原本是神圣而莊重的,而在卡拉瓦喬的筆下,僅僅是平凡而簡單的貧民葬禮場面,畫家以現實生活事件和人物,描繪了神圣的宗教題材。
    畫面人物依對角線式排列,作為主體形象的耶穌裸體置于受光處,被塑造成強健有力,雖死猶生、儼然一位英雄的入殮的情景。約翰和彼得抱著耶穌遺體,十分虔誠。彼得被描繪成一位醇厚樸實的農民,尤其那雙有力的腳特別醒目。憂傷悲哀的圣母伸出右手作撫愛的訣別,低首流淚的少女是圣徒渥娃拉,而后面那悲痛欲絕、高舉雙臂的女子正是被耶穌拯救了靈魂,獲得新生的抹大拉,整個畫面是一幅家庭悲劇的縮影寫照。
    用聚光、強烈明暗對比畫法布置畫面,塑造人物主次形象,是卡拉瓦喬藝術風格特征,他不受自然光源的影響,從表現畫家創作意圖出發,構成畫面的均衡、呼應和節奏美感。

 

     

《圣母瑪利亞升天》

    圣母瑪利亞升天,在宗教藝術中是個神圣的題材,而卡拉瓦喬無視斯卡拉教堂的訂件旨意,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學原則創作升天的圣母。
    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這么一個場面:在一個破爛的農舍小臺子上,躺著一位久病無錢醫治而死去的中年婦女,她被窮困糟蹋得頭發蓬亂,面容憔悴,死時連一雙鞋襪都沒有,赤著一雙腳,躺在一個小木床上,圣母的軀體有一半還伸在床外吊掛著,逼真地再現了一個意大利窮苦家庭的悲劇。前景那位垂首哭泣的少女像失去母親般地傷心,她是圣徒抹大拉。使徒們被描繪成從各方來奔喪的親朋友鄰,一個個掩面落淚,悲痛不已。畫家毫無顧忌地將普通勞苦貧民請進了神圣的藝術天地。在這幅畫中既沒有宗教氣息,也沒有臆造虛構,它樸素得就像是生活本身,畫面上唯一顯得華麗的帷幕,是按訂件人的懇求畫上去的。難怪教會和貴族罵他 是“粗野的自然人”。
    據說訂件人拒絕接受這件作品,理由是沒有把圣母的崇高、偉大和榮光描繪出來;學院派也指責他將圣母畫成赤著雙腳太不雅觀。倔強自尊的卡拉瓦喬是決不妥協的。最終是魯本斯勸曼都亞公爵買下這幅畫。
    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藝術創造不是個人的隨心所欲,而是當時對現實批判思潮的反映。布魯諾曾說過,宗教根本不能算作真理,一切都應該去大膽懷疑和探索。卡拉瓦喬的畫就是大膽懷疑和批判當時宗教社會的形象反映。

 

  《手提歌利亞頭的大衛》 

  這幅作品被認為是卡拉瓦喬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因為此畫屬于大收藏家和卡拉瓦喬的仰慕者紅衣主教西皮奧內?博爾蓋塞的遺產,人們不知道大師做此畫的確切時間。一些學者推測大師是在1606年應紅衣主教之約為其羅馬居所而畫的。另外一些學者卻認為此畫是卡拉瓦喬在其生命晚期,幾乎是最后幾個月里畫的。因此,這幅作品同現收藏在聯合銀行總部的《圣奧索拉殉難》都被認為是大師的晚期作品之一。

  此畫因各種原因而非常重要。首先,畫面描繪被砍掉的歌利亞的頭就是畫家本人的頭像;其次,劍刃上有難以破譯的文字,這是從不在自己作品上簽名的卡拉瓦喬的畫中極少有的。只有馬耳他的圣約翰小禮拜堂中的《圣約翰的斬首》例外,而且畫家也從不在自己的畫上寫任何東西;第三,畫的總體概念非常著名,大衛和歌利亞是當時藝術家們表現得最多的人物,而卡拉瓦喬卻將其濃縮為最少的一些基本要素:畫面中最典型和強烈的要素就是明暗對比,人物形象在黑暗中凸顯出來,周圍幾乎完全沒有可以識別清楚的空間,包圍著人物形象的黑暗妨礙著人們看到周圍任何其他現實。畫中的兩個人物是在露天或者是在一個房間內,而此畫的觀看者雖然隱約可見左上方有帳篷,卻很難有足夠的憑證來清楚地判斷事件發生的環境背景。于是,整幅畫就沉浸在一個神秘而痛苦的氛圍之中,考慮到卡拉瓦喬的人生和活動,這一切就容易理解了。

  歌利亞的臉就是卡拉瓦喬的臉,可以推算出是其去世前不久三十九歲時的樣子。大師的臉顯示其在被砍頭時不可避免地呼喊和扭曲著,而年輕的大衛提著歌利亞的頭顱向人們顯示(按照圣經講述的樣子) ,年輕而脆弱的大衛終于戰勝了巨人歌利亞的威脅。畫中卡拉瓦喬的臉顯出了痛苦、憂傷,左眼似乎是腫脹的。這種形象符合現實。從找到的證據得知,此前不久在那波利,卡拉瓦喬就被人暴力襲擊過,所以他的臉有些走樣。顯然,在畫自己的肖像時,他是想讓人明白他本人當時的臉的模樣。歌利亞的臉使人們看到,那是一個絕望的,對所見到的情況充滿恐懼的人,好像卡拉瓦喬有意讓人們看到自己被判處并執行死刑時的樣子。這也符合他的真實情況。卡拉瓦喬實際上是曾被判處死刑的,時間就在作此畫的前四年,對其這一經歷后來的史學家做了詳細講述。

  卡拉瓦喬是一位藝術家,他在一幅具有世界價值的作品中表現自己和自己的故事,其價值就是對人生、人的困難、痛苦和勝利的寓意。所有這些因素都表現在這幅畫中,而這幅畫無論如何都是十七世紀初最有意義的作品之一,而那個時代是意大利繪畫歷史上最幸運、最快樂的時代。

 

 

使徒馬太的殉教
323.9x342.9厘米
羅馬弗蘭契教堂

    繼《召喚使徒馬太》一畫之后,卡拉瓦喬為羅馬圣路易斯?戴伊?弗蘭契齊教堂的康塔 列里(Contarelli)禮拜堂的一面墻上畫了第二幅馬太行傳故事畫,題為《使徒馬太的殉教 》(1599-1600)。據目擊者回憶,這幅畫曾經重繪過兩次,原因是“它的構圖和 運動表現與題材不相符合”。訂件者要求它與《召喚使徒馬太》一幅的構圖相呼應。據研究 者所提供的資料說,最初的構圖是: 馬太剛做完禱告,倒于地板上。一個雇傭的殺人者手中握劍,向馬太彎下身去。在右邊, 馬太身邊一少年仆人見此情景,拔腿逃跑;左邊,有幾個男人也向出口奔去,其中一人還驚 慌地回頭張望。畫的下半幅上則擠滿了人群,動勢比較紊亂。現從這里的一幅畫的構圖看, 雇殺馬太的活動已略向深處移了一些。馬太正倒在祭壇的臺階上。他略為欠身,用一只手擋 開殺人者,眼光直視那個兇手。光線透過昏暗的房間,直射在這兩個人身上。左右人物紛紛 向兩邊逃去。構圖與第一幅所說明的相似。只是光線把觀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地引向兩個人物 身上。 右邊的少年仆人正欲逃離,他張嘴喊叫。在左邊,除了兩個男子正恐懼地奪門而走外, 還有四個人也在向出口退去。其中一個握著劍,卻沒有膽量去援助馬太。據說這一幅變體畫 是在第一幅畫的基礎上一再修改后確定的。主教要求中心人物再向深處移,讓前景空出地位, 再添畫上三個裸體人物。這三個人物象征這一謀殺事件的目擊者。這三個形象在畫上好象與 中心人物關系不大。但它完善了構圖上下呼應的裝飾性效果。這是當時風行的風格主義繪畫 的審美要求。主教堅持要卡拉瓦喬作這樣的安排。畫家為了避免矯揉造作,他對前景的三個 人物先按照模特兒畫好,然后巧妙地把他們的裸體動勢按透視縮短畫法添加在前景的最下邊。 可見,卡拉瓦喬雖做了些讓步,但仍不馬虎從事。他盡可能使畫上的人物處理得合情合理。 此外,兩個中心人物頭上的天使,本來在低垂的陰云下,后來畫家改換成一團白云托住 天使的身體,并以強烈的透視縮短法表現少年天使的裸體質感,使他具有自然的俯伏姿態。 這種姿勢雖也是宗教藝術中常見的,但經畫家精心構思,虛幻中寓有一種實感。天使遞給馬 太一枝棕櫚枝――基督教信徒殉難的象征。它既沒有違犯教會對風格主義藝術表現的嗜好, 又高度展示了現實的人體畫法,使畫上的生活顯得神奇而又可信。這種帶有一定戲劇性的宗 教故事畫,在卡拉瓦喬筆下往往運用自如,欣賞起來耐人尋味。這是和他的高超技巧和熟練 的素描寫生能力分不開的。

标签:文藝復興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