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文藝復興藝術家之波提切利

作者:佚名 來源:設計之家 時間:2006-06-18

波提切利簡介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年)

   如果說,喬托是意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拓荒者,那么,100年以后誕生在佛羅倫薩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就是這一藝術道路的先驅者了。

    波提切利真名叫亞歷山大?菲利浦。少年時代就酷愛繪畫,開始時當金銀藝匠學徒,因為有繪畫天資,15歲時被做皮革匠的父親送到畫家菲利浦?利皮的畫室學畫。利皮帶著波提切利一同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人,并借鑒古希臘藝術中的理想,所以他們創作的圣母子和神話人物都具有世俗的情態:和藹可親、動作輕盈、身著絹紗、臨風飄逸。后來波提切利又轉從委羅基奧門下,與比他小7歲的達?芬奇同窗共學。27歲的波提切利決定自立門戶,獨立開設工作室接受社會訂件。由于他曾師從利皮,因此也受美第奇喜愛和賞識,逐漸成為美第奇宮廷畫家中的領袖。

   佛羅倫薩在15世紀,不僅工商業日趨繁榮,文化也是全意大利最發達的。城市的新興力量是市民階級(即資產階級的前身),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文藝主顧。不過當時的貴族和教皇的勢力仍然很強大,這就必須在文藝上要和新興的市民階級發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長的年代,正是佛羅倫薩城市共和政權逐漸被集中在一個銀行業豪門――美第奇家族的手中的年代。人們可以自由爭論,探討科學、研究哲學和創造藝術。人們的心扉大開著,呼吸各種新鮮的學術空氣,接受各種情感的刺激,竭力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麗的圖畫到處可見,動人的樂曲不絕于耳,慶典與宴會充斥市井,歌舞與狂歡夜以繼日。這種現實生活,為藝術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畫家們用古希臘人的審美理念去觀察自然和人生,既忠于現實,又追求理想。

  15世紀70年代中葉以后,他受到勞倫佐?美第奇家族的寵遇,他的藝術多少也沾染上一些宮廷貴族文化的氣息。可是他又是著名的僧侶畫家腓力波?利比的學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現世俗生活的現實主義畫家。利比死后,波提切利崇拜更為激進的佛羅倫薩左翼畫家安?波拉約羅和委羅基奧的藝術,并當過他們的助手。因此說,波提切利作為佛羅倫薩最后一位大師,他的藝術思想是充滿著矛盾的。

 

桑德羅?波提切利年表:

  1447年,畫家出生在一個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時的他非常頑皮,不思學業,父親只得把他送到一間金銀作坊里學藝。不久,他喜歡上了繪畫,菲利普?利比收他為徒。他的繪畫天賦很快引起銀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為美第奇家族最寵愛的畫師。在美第奇家族,他廣交文學藝術界名流,接觸到各方面的知識,從而開闊了眼界,并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美多采的貴族印記。

  1477年,波提切利以詩人波利蒂安歌頌愛神維納斯的長詩為主題,為羅倫左新購置的別墅繪制了著名的《春》。

  1485年,他又創作了一幅精美絕倫的巨作,《維納斯的誕生》。波提切利同時還接受教會的定單,為教堂作壁畫;也曾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鋼筆畫插畫。

  1492年,羅倫左去世,美第奇家族被放逐,社會政治形勢多變。貴族復辟,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動了,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在《誹謗》這幅畫中,表達了他的憤怒和抗議。波提切利以他那富有詩意的、充滿優美曲線的、別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議的天才作品,成為那個時期佛羅倫薩最偉大的藝術家。然而,由于他揮霍無度,晚年窮困潦倒,靠救濟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他不問世事,孤苦伶仃。

    1510年5月,波提切利死于貧困和寂寞之中,葬于佛羅倫薩“全體圣徒”教堂的墓地里。

 

波提切利繪畫作品欣賞:

 《維納斯的誕生》

布上油畫 1432年 175×283厘米  
藏于烏菲齊美術館

    這幅畫中情節和形象塑造是依據美第奇宮廷御用詩人波利齊阿諾的長詩。詩中描述維納斯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吹送到幽靜冷落的岸邊,而春神芙羅娜用繁星織成的錦衣在岸邊迎接她,身后是無垠的碧海藍天,維納斯憂郁惆悵地立在象征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體態顯得嬌弱無力,對迎接她的時辰女神和這個世界毫無激情,不屑一顧。這個形象告訴觀賞者,女神是懷著惆悵來到這充滿苦難的人間的。這種精神狀態正是畫家自己對現實態度的寫照。《維納斯誕生》還有另一層涵義。當時在佛羅倫薩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實際上說的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恒。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葆美麗青春。

    維納斯的造型很明顯是受古希臘雕刻中維納斯形象的影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維納斯的痕跡,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這種造型和人物情態實際上成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卻把這段神話作了唯心主義的解釋,他說,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從非美中產生的,美只能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波提切利這一形象也為這種哲學作圖解,這個維納斯的姿態,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只手換了個位置,然而畫上的形象并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給觀眾的印象是萎靡和嬌弱,并且充滿著對生活的迷茫。這就是畫家自己對現實的矛盾反映。我們這樣分析,不是說這幅畫的藝術價值不高了。而是指出,畫上的維納斯形象,有著畫家自己的影子。 再從表現技法上看,作者的寫實手法中摻雜一些變形的因素,如維納斯的脖子過長,頭發用線太過分,好象是一綹綹有彈性的物體。手足的比例也夸張些。這一切,似乎在故意強調形象的精神,而不是著重表達肉體。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線。線條在維納斯裸體上變得極為流暢,至于那個風神形象上的線就更復雜,具有旋轉的趨勢。全畫的色調也極明朗和諧,藝術家用這一切來盡量強調形象的秀美與清淡,只能讓人感到作者的意圖是神秘的,主題思想是隱晦的。全畫有172.5×278.5厘米大,系用“丹配拉”(一種用蛋清和以膠質的壁畫顏料)畫成。現藏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标签:文藝復興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