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畢加索(Pablo?Picasso)畫傳(3)

作者:盛超?編 來源:SOHU 時間:2006-06-09

 

 

 


 

第二部分 凄冷的藍色

 

10、畢加索與印象派

 


 

1901-1904年,畢加索的藍色時期



    1900年,畢加索來到巴黎,這年他19歲。在巴黎他舉目無親,但這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么的新鮮。不到數月,他就已經訪遍了巴黎所有的美術館。在盧森堡美術館,他的目光首先定格在印象主義畫家五光十色的作品上。莫奈、雷諾阿、德加等這些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無趣并“野蠻”的腓尼基人與埃及人的古老藝術,克呂尼中世紀美術館里的宗教雕像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他。


    不久,在一位女畫商諾尼爾的引薦下,畢加索結識了皮爾•曼雅克。他是位藝術經紀人,30歲出頭,留著小胡子,儀表堂堂,精力充沛,經營有術,樂于幫助青年藝術家,因此在巴黎藝術界頗有名氣。曼雅克每月支付150法郎用于畢加索生活支出,并擔任他在巴黎藝術界的保護人和引路人。畢加索從此第一次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曼雅克為畢加索在巴黎的生存負擔起責任時,他卻不感激任何人,認為什么都是應該的;甚至當客人赴約來到時,連門都不開,最普通的禮貌也不顧了。他太依賴曼雅克了,這就使他產生了反叛的情緒,而且這也是他打算離開巴黎的原因之一。

    隨著生活的穩定,他有更多的時間沉湎于藝術的海洋里。他終日流連于盧浮宮,貪婪的吮吸著各種各樣流派的繪畫風格和他所能吸取的養分。這種美學上的博采眾長,使他的畫面顏色漸淡亦使風格改變――從傳統走向現代,繪畫主題也日益多樣化。


   1900年,畢加索來到巴黎,這年他19歲。在巴黎他舉目無親,但這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么的新鮮。不到數月,他就已經訪遍了巴黎所有的美術館。在盧森堡美術館,他的目光首先定格在印象主義畫家五光十色的作品上。莫奈、雷諾阿、德加等這些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無趣并“野蠻”的腓尼基人與埃及人的古老藝術,克呂尼中世紀美術館里的宗教雕像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他。


    不久,在一位女畫商諾尼爾的引薦下,畢加索結識了皮爾•曼雅克。他是位藝術經紀人,30歲出頭,留著小胡子,儀表堂堂,精力充沛,經營有術,樂于幫助青年藝術家,因此在巴黎藝術界頗有名氣。曼雅克每月支付150法郎用于畢加索生活支出,并擔任他在巴黎藝術界的保護人和引路人。畢加索從此第一次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曼雅克為畢加索在巴黎的生存負擔起責任時,他卻不感激任何人,認為什么都是應該的;甚至當客人赴約來到時,連門都不開,最普通的禮貌也不顧了。他太依賴曼雅克了,這就使他產生了反叛的情緒,而且這也是他打算離開巴黎的原因之一。

    隨著生活的穩定,他有更多的時間沉湎于藝術的海洋里。他終日流連于盧浮宮,貪婪的吮吸著各種各樣流派的繪畫風格和他所能吸取的養分。這種美學上的博采眾長,使他的畫面顏色漸淡亦使風格改變――從傳統走向現代,繪畫主題也日益多樣化。

 

11、卡薩吉瑪斯之死

 



卡薩吉瑪斯死亡肖像




    19歲的畢加索除了被巴黎五光十色的藝術流派吸引外,巴黎對于性的自由和各色娛樂帶給他目眩神迷的感覺,隨即這種感覺變成了一種贊賞的態度。他以極大的激情創作了一系列情人肖像來贊美肉欲床第之歡。輕浮放蕩的氣氛和興奮激動的情緒,控制著整個畫面氣氛。

    于此同時畢加索和他的朋友卡薩吉瑪斯也頻繁的參與著巴黎各種刺激的生活。這個又高又瘦、留著跟畢加索一樣頭發的卡薩吉瑪斯到巴黎后愛上了一位有著西班牙血統的模特兒,她叫吉爾邁尼•卡加羅。而吉爾邁尼輕浮的舉止使卡薩吉瑪斯深為痛苦,陷入心理矛盾。

    為了熄滅卡薩吉瑪斯對吉爾邁尼的愛情之火,12月20日,畢加索帶著卡薩吉瑪斯動身返回巴塞羅那。這時,無政府主義者在西班牙處處令人生厭,這兩位年輕人的長頭發和不修邊幅的外表引起了人們的懷疑和厭惡。卡薩吉瑪斯看到這一切,便按照自己的意愿又回到了巴黎,到妓院尋花問柳。畢加索則留在了馬德里。

    卡薩吉瑪斯回到巴黎后舉行了一個晚會,被邀請的朋友中也有吉爾邁尼。在晚餐接近尾聲時,卡薩吉瑪斯哭著掏出一支手槍。吉爾邁尼趕緊臥倒,射出的子彈只擦傷了她的后頸,卡薩吉瑪斯又哭著舉起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幾個小時后,卡薩吉瑪斯死在醫院里。

    卡薩吉瑪斯的死訊傳到了馬德里,畢加索悲慟不已。他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內心仿佛被一個孤寂的亡靈所纏繞,揮之不去。一幅以死亡為主題的作品開始醞釀。這就是畢加索藍色時期著名繪畫《卡薩吉瑪斯的葬禮》的來歷。作品完成后,最初的名字是“招魂”,后來不知怎么就變成了”卡薩吉瑪斯的葬禮”。面對這幅嘔心瀝血的新嘗試,畢加索寄托了自己對友人之死的哀思。自從卡薩吉瑪斯死后,畢加索愈來愈內向、悒郁,馬德里的世俗生活已不再適合他的心境。于是,他動身回到巴塞羅那,狂熱地投入了工作。這就是巴勃羅藍色時期的開始,也是精神上的轉折期,他開始在藝術創作中尋求心靈上的凈化,而不是心理上的安慰。


12、“藍色時期”的形成


 


藍室 1901

 


    1901年畢加索重返巴黎,此時的他已有足夠的實力支付路費了。到巴黎后他的情緒趨于平靜。隨著風格的突破,創作數量巨增。在巴黎,他感覺到創作裸體畫的自由,繪制了一系列的作品,以體現出在西班牙時受到壓抑的性解放。

    這一次,他住在克里希大街的寓所里。陋室太小,生活起居和工作都在其中,而他的靈感卻沒因此消失。《藍室》就在這間屋里誕生的,和其他幾幅相同色調的油畫一起揭開了畢加索"藍色"時期的序幕。當時,藍色是他的最愛,不僅衣著,甚至連思考事物與觀察外界都是藍色;畢加索更認為藍色是“顏色中的顏色”。日后藝術史家統稱他這一時期繪畫作品為“藍色時期”。


    同年十月,老朋友薩巴蒂斯來巴黎看望他,并成為他的忠實模特。這組薩巴蒂斯的肖像畫,被藍色所充噬,畫中人物顯得成熟而憂郁。

    畫商弗拉在其藝廊六月檔期中安排了一次畢加索個人畫展。一天,一個年輕人來到會場。雖衣著破舊,但神情優雅,高筒禮帽下是張高貴臉龐,這就是雅各布。他立刻被畢加索的畫作所震懾,畢加索對他的睿智風采與獨到見解也推崇備至。兩人從此奠定深遠的友情基礎。詩人兼評論家馬克斯•雅各布的出現,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藍色的黑夜時期。

    接下來的冬天里,都呆在雅各布那間煙草味彌漫的旅館小房間里。他們一伙人席地而坐,裹著大衣,簇擁在一起以抵擋寒風的侵襲,但寒冷也不能阻止他們傾聽。雅各布朗誦自己和其熱愛的蘭波、魏爾倫及波德萊爾等人的詩作,直至夜深人靜。他們常光臨蒙馬特爾的咖啡館,“黑貓”、“紅磨坊”酒店也會偶爾去一次。這伙人時常流連于蒙馬特爾另外一家波西米亞式、名為"碎!"(LeZut)的小酒館。那兒走道幽暗,墻壁也很臟,僅以蠟燭照明,消費極低廉。畢加索等人每晚坐在角落,由老板親自服務。

    1902年冬天,他整裝重返巴塞羅那。畢加索喜歡巴黎,同樣也熱愛巴塞羅那。他無法受限于一個地方。他從巴塞羅那寫信給馬克斯,信中全是西文語法的法文及斗牛場上的速寫。其中的一封信中,附有一張頭戴黑色寬帽、穿著緊身長褲和手拿拐杖的自畫像;并為延遲回音致歉,說自己忙于作畫。他寫道:"不作畫時,就和同伴吃喝玩樂,要不就窮極無聊互找麻煩……"


    年底,畢加索又北上巴黎。

    在當時,對畢加索而言,痛苦和創作幾乎是不可分離的,正如他的好友薩巴蒂斯所說:“藝術是哀愁與歷史的產物。”

    在這兩年里,畢加索、雅各布分擔著彼此的貧窮。


    1902年至1903年冬末,畢加索的生活艱苦異常,雅各布就邀他來自己在伏爾泰大街上的頂樓同住。兩人只有一張床、一頂禮帽,只好輪流使用。晚上畢加索作畫,雅各布在床上睡覺;白天馬克斯上班,就輪到畢加索休息。身無余錢,一日三餐都變成生活中的大事。

    1903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畢加索連取暖的錢都沒有。為了抵御夜間的寒冷,畢加索不得不燒畫取暖。熊熊的火焰吞噬了畢加索的素描和水彩畫,也吞噬了畢加索的自信。盡管雅各布看了畢加索的手相并斷言命中注定他有燦爛的前程,但美好的預言絲毫不能減除畢加索極度的絕望,他曾懷疑自己作品的價值,懷疑自己所走的道路。幸好這種悲觀情緒很快就被接連不斷的畫展所排擠。


    從1900年到1904年的藍色時期,畢加索曾八次翻越比利牛斯山脈,往返于法國和西班牙之間。雅各布當時的境遇也不好,在百貨店掙來的錢也僅夠付房租的。直到1904年,他終于告別了西班牙,這一次真正地定居在巴黎。

 

 

 

标签:畢加索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