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家 > 靈感 > 藝術 > 繪畫藝術 >

畢加索(Pablo?Picasso)畫傳(8)

作者:盛超?編 來源:SOHU 時間:2006-06-09

 


 

 

22、合成立體主義

 


 


拼貼畫:繩子、報紙和漆布

1912――1914年


    1909年9月,畢加索和費爾南德終于搬離“洗衣船”的陋室,他們帶著飼養多年的貓,住進克里希大街11號里一間寬敞明亮、兼作畫室的公寓。窗外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作畫的地方光線更是充沛。家里有打理餐飲的女傭,桃花心木制成的家具及一臺大鋼琴……屋內裝潢擺飾徹底改換,連帶著生活方式也起了劇變。此后,每星期日都是賓客云集!


    次年夏天,畢加索和費爾南德未返回西班牙。兩人去了景色優美的塞雷,小鎮地處法國比利牛斯山山腳下。畢加索非常喜愛塞雷,不但地近西班牙,而且那兒婦女美麗健康,山巒綿延,樹林相間混合了地中海型那種枯黃之美和鮮綠欲滴之色。在一大片杏桃與葡萄的果園間,他的朋友買下一座有花園和山泉的小清修院,畢加索和費爾南德便借住那兒的二樓。其他藝術家和詩人同伴,也陸續來此度假。晚上畢加索不是和他們在露臺上喝咖啡聊天,就在大理石的桌面上隨意素描為樂。連續三年,他都回到該鎮避暑。


    1912年,畢加索在克里希大街附近的艾爾米塔什啤酒店認識了一位美貌、苗條的女子瑪塞爾•漢伯特。瑪塞爾的丈夫也是一名畫家,叫馬西庫。馬西庫為了繪畫整天廢寢忘食,常使瑪塞爾感到孤獨和冷清。畢加索被她的溫柔恬靜所吸引,他內心熾熱的火焰也點燃了瑪塞爾的熱情。不久,他們便各自背著自己的愛人,一塊到亞威農談情說愛,游山玩水。畢加索又一次墮入了情網。而費爾南德無法忍受畢加索移情別戀,就同一個未來主義畫家私奔了。自此,畢加索與費爾南德長達十年的同居生活結束了。畢加索與瑪塞爾搬到亞威農附近的索古,開始了三幅油畫的創作。他愛瑪塞爾,并親切地稱她埃娃。埃娃在畢加索的生活中占據了大部分位置,他常在他的作品上簽上“我愛埃娃”,“我的朱麗葉•埃娃”等字樣。


    春天一到,他倆避開眾人,到法國南部烏韋茲河畔的索爾格鎮,租了一座外觀簡陋,喚作“風鈴”的小莊園。那兒離亞威農北方9公里遠。


    布拉克夫婦也在附近租下另一個名為“美境”的農莊。兩位畫家在鄉野村舍中工作的幾個月,是立體主義繪畫最多產豐收的時期之一。


    風鈴莊園外觀有點灰暗,幸好室內四壁白亮。畢加索被這一大片白墻所誘,忍不住在其上作畫。夏天結束時,墻面上亦出現一幅橢圓型的大壁畫。他還把這幅自己頗為得意的巨畫,一塊運回巴黎。


    埃娃給畢加索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安定和秩序,同時他和他的朋友布拉克也獨立發展自己的風格。畢加索的風格愈發傾向性。他采用一系列新的材料來發展他的拼貼藝術與立體最結合的新創作,同時大膽的在顏料中加入沙子或者木屑一類的東西,獲得畫面的浮雕效果。他輕松探索著繪畫的視覺與幻覺之間的關系。


    畢加索的這種新的風格,先被人稱之為“雜物組成的立體主義”,后來有了更合理的名字“綜合立體主義”。


    畢加索和布拉克發動的立體主義藝術理念席卷了歐美藝術的各個領域,美術界徹底打翻了文藝復興建立起的古典路線。五花八門的藝術流派都在立體主義面前經受考驗,又在它的啟發下,產生了新的流派。以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抽象主義”在1910年開始興起,而后是以蒙德里安和杜斯堡為代表的“風格派”和以諾爾德為代表“表現主義”,以及后來的后印象主義都與畢加索和立體主義有著不解之緣。


 

23、畢加索立體派與科學

 


《曼陀鈴和豎琴》(1913)和《小提琴》(1913)

    后印象派時期――也就是即將發展出20世紀藝術的前夕,出現一位直接引出立體派的藝術大師塞尚。他在作品中探索自然的結構特質,已面臨著畫面的二度空間與自然界實質上是三度空間的難題。他發現要維持傳統的單點透視根本是不可能的,藝術家只要稍微向左或向右移動,便足以改變視野與構圖。塞尚忠實于自己的雙眼,企圖表達多重視野,認可視點移動的事實。

    畢加索更進一步由許多想象的角度去探究他的主題,結合各種視點,以致于圖像完全無法辨識。這種創作手法提出了一種自給自足的藝術,與外在具象世界幾乎無關連。


    畢加索這種推導塞尚、而產生出來的立體派革命,究竟是怎樣的過程呢?


    立體派的出現,其實是跟科學革命是同步的。現代物理學排斥固定狀態,他們發現事件之所以不同,常是一事件與另一事件之間的關系造成的,這造成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了解,是在考慮所有“居中事物”。黑格爾最先發現這種新思考。到了量子力學導引出來的結論,更進一步揭示孤立一個單獨事件的不可能性。立體派一樣感受到十九世紀開始演變出來的新思想的沖擊,他們也關注“居中的事物”。


    “變動”,是立體主義大家畢加索的創作信念與創作動力。他呼應博格森的實在論與愛因斯坦相對論,并映照劇烈變化影響下的城市生活。


    因此立體主義努力尋求在二度空間上表現三度空間的新方法。畫中物體依稀可辨,但圖像是由稠密繁多色塊組成,他們經常用單色色調,因為他們認為色彩會擾亂繪畫空間,他們揚棄自然主義固定的視點,因為,他們企圖表現現代社會對時空與事物的新經驗,這些新經驗是非理性、零散、變化不定的。在他們的畫中,不只是物象,也充滿時間、空間、動作、光線的暗示。布拉克說:“空間本來就是可以觸知的。”


    立體主義主要是想創造一個新的繪畫空間,從感官視覺過渡到觀念視覺。立體主義認為繪畫是從最單純的事物中抽離出最簡單的形式,讓畫布上出現的是符號般的造型,經由視覺慢慢被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個實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畫家心中的意象。


    盡管立體派開創者畢加索和布拉克,都堅持不與主題失去關連,他們選擇用外界的實物來創造新的連結。
但這種試驗,到最后會導致內容無法辨識,只能通過標題提示,畫面覆蓋符號、線條與色調變化,繪畫變成一種暗喻。于是,晚期立體主義也導引出抽象藝術了。

 

 

 

标签:畢加索

推薦設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