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處山區,人稠地狹,住宅多采用小天井和樓房的緊湊布局。一般是主樓、廂房全是二層,用地特別緊張的村落則建三層樓房。由于山區木材價廉,取材都較粗大。富有之家住宅多施精美的木雕和磚雕,為了避免“露富”而招來橫禍,這些象征富有的雕刻都在內院展現,外觀都是白墻、灰瓦,十分平淡。外墻極少開窗,窗孔也很小。
安徽徽州民居
歙縣遠郊西溪南村有座吳息之住宅,宅旁池塘邊有一路亭,亭中脊檁紀年為景泰七年(1456年),此宅木構架形制與路亭年代相當。該住宅現僅存一組院落,其余房屋已毀。宅的大門臨小巷,面西南。入門為天井式小院,環小院一周為二層樓房,樓下空間低矮,樓上則較高敞,木刻雕飾也集中于樓上,說明宅內主要活動場所在樓上。院內水池用以積聚雨水,是皖南山區常見做法。
安徽歙縣西溪南村的明代民居
福建明代土樓
福建龍巖、漳州和廣東潮州等地存在眾多土樓建筑。這種土樓原是中原一帶居民為了逃避戰亂而南遷閩粵后建造起來的。在宗族械斗和山盜、倭寇頻繁侵擾的環境中,這種堡壘式的聚族而居的住宅形式在明代有很大發展。據近年福建漳浦縣的調查,全縣有近二百座土樓,其中有四座是明代遺物,它們是:綏安鎮馬坑村一德樓,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建;霞美鎮過田村貽燕樓,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建;霞美鎮運頭村慶云樓,隆慶三年(1569年)建;舊鎮潭子頭村晏海樓,萬歷十三年(1585年)建。其他還有永定縣古竹鄉古竹村的五云樓和貞固樓、華安縣沙建鄉的升平樓、華安縣庭安村日新樓(1603年建)等。
明代土樓一般都是三、四層,外墻用土夯筑而成,“土樓”之名由此而來。其平面形式有三種:
第一種為一字形平面。如華安縣日新樓,建于山坡上,主體由三座一字形平面的土樓組成,三樓隨地形而呈臺階形升高。大門設在最低一幢建筑內,門上尚有石刻門額題記“萬歷癸卯歲仲春鄒氏建”。
第二種為圓形平面。如華安縣沙建鄉升平樓,為三層圓形樓,外墻用花崗石砌筑,比土樓更為堅固。沙建鄉齊云樓平面也作圓形,但已于民國年間重建。
福建華安沙建鄉明代土樓升平樓的底層平面圖
第三種為方形平面。如漳浦縣貽燕樓為三層方樓,永定貞固樓為四層方樓,漳浦完壁樓為三層小型方樓。
由于防御上的需要,土樓的外墻都很厚,底層厚度一般在1.5米左右,向上逐層收縮。底層不對外開窗而只向里開。樓上外窗也很小,且窗孔剖面往往成梯形,如同碉堡上的槍孔。面向內院的窗子則較大。土樓內隔墻多用土坯砌成,樓板用木構。屋頂用木構架,坡頂,覆蝴蝶瓦。
北京天壇
天壇是古代最高一級的祭祀建筑,只有皇帝才有祭天的特權。按照陰陽五行之說,天屬陽,應在南郊祭祀;地屬陰,應在北郊祭祀。
北京天壇位于北京南郊,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是根據洪武年間在南京建造的天地合祀的“大祀殿”式樣建造的,當時是一座十一開間的殿堂,前設兩廡和大門,外面再環繞兩道圍墻。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朱厚認為合祀天地于一殿之內不合周禮古制,于是改為天地分祭。一方面在南郊大祀殿南面辟地建造圜丘作為祭天之所,大祀殿則改作孟春行“祈谷”禮之用。另一方面,在北郊建造方澤壇(地壇),在東郊建造朝日壇(日壇),在西郊建筑夕月壇(月壇),形成四郊分布四壇的格局。
現存北京天壇的單體建筑僅祈年門、齋宮等少數建筑為明代遺物,多數已經清代改建、重建。但其總體布置與空間構圖仍沿用嘉靖年間的舊制,基本未改。
嘉靖改制后的天壇有圜丘和大享殿兩個主體建筑,二者南北相對形成軸線,中間用一條寬28米、長360米的磚砌甬道相聯。在軸線以西,有皇帝祭天前致齋住宿的齋宮,以及準備樂舞的神樂觀、飼養祭祀牛羊的犧牲所等附屬設施。整個壇區面積約270公頃,周圍有兩道圍墻環繞,內植柏樹,深邃蔥郁,形成安寧靜穆的祭祀氛圍。
天壇平面示意圖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致敬!建築大師磯崎新作建筑設計2022-12-30
H Code|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建筑設計2020-05-13
日本建築界最高榮譽 | 2建筑設計2020-04-20
波蘭建築設計師Karina Wic建筑設計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