欞星門(孔廟的大門)
孔廟奎文閣
穿過奎文閣樓下進入大成門前的院落,這里有元代和金代碑亭各兩座(清代加建了九座碑亭,庭院顯得壅塞)。由欞星門至同文門,共有五道門,在中國古代禮制上只有皇宮前才有建“五門”的資格,可見明代中期朝廷對孔子的極度尊崇。
在孔廟外墻四隅建有四座角樓,其實是四個“L”形平面的小建筑,猶如亭子,無實際用途,是根據“王者角隅”的古制設置的。因為孔子在唐代已被追封為“文宣王”,所以元代初期(13世紀末)詔準建造角樓,現在角樓是清初重建之物。
進入大成門,在路的正中有一座方形重檐建筑,這就是紀念孔子講學的杏壇。
杏壇正北是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子及儒家十四位重要人物的神位所在和舉行祭孔儀式的場所。這里庭院寬闊,殿宇巍峨(庭院南北長90米,東西寬63米,殿高24.6米,面闊45.6米),兩邊廊廡各四十間,內供百余位儒家優秀人物的神主。大成殿由兩層臺基高高托起,正面十根石檐柱用浮雕刻作升降龍蟠于柱上,使此殿格外顯得突出。屋面用綠琉璃瓦(清末改為黃琉璃瓦)。
大成門與大成殿距離與殿高之比為3.5∶1,視覺構圖效果良好,可惜庭中柏樹過多,遮擋視線,使人無法展望最佳畫面。
曲阜孔廟的例行祭祀每年達三十余次。每季一次的大祭稱為“釋奠”,參祀人數約千名,主祭、分祭及司儀人員進入殿內,其余樂舞生一百一十人在月臺上舞蹈、奏樂,陪祭人員則立于庭內,所以寬闊的庭院和月臺實屬功能上的必要。
大成殿西側的庭院有習奏樂器的“金絲堂”和孔子父母的祠堂“啟圣殿”;東側的庭院內則是講習詩禮的“詩禮堂”和孔子歷代后裔的祠堂,也是孔族的家廟。禮與樂是孔子所授“六藝之首”,設此二堂以表彰孔學源流。大成殿后院是明末所建的“圣跡殿”,殿內陳列石刻圖畫一百二十幅,描述孔子一生事跡。圣跡殿兩側院內有神廚、神庖及瘞所、燎所等祭祀所需的輔助設施。
北京妙應寺白塔
白塔在北京城內西區,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年),原是元大都圣壽萬安寺中的佛塔。該寺規制宏麗,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竣工。寺內佛像、窗、壁都以黃金裝飾,元世祖忽必烈及太子真金的遺像也在寺內神御殿供奉祭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寺毀于火,而白塔得以保存。明代重建廟宇,改稱妙應寺。
白塔為藏式佛塔,磚石結構,由尼泊爾人阿尼哥設計建造。阿尼哥擅長鑄造佛像,初隨本國匠人去西藏監造黃金塔,后隨帝師八思巴入元大都。他除了造圣壽萬安寺白塔外,還造了五臺山大塔院白塔。
妙應寺白塔用磚砌成,外抹白灰,總高約51米。塔的外觀由塔基、塔身、相輪、傘蓋、寶瓶等組成。塔基平面呈正方四邊再外凸的形狀,由上下兩層須彌座相疊而成,塔基上有一圈碩大的蓮瓣承托著向下略收的塔身,再上為十三重相輪,稱“十三天”,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塔頂以傘蓋和寶瓶作結束,傘蓋四周綴以流蘇與風鐸。
此塔的出現,對內地明清兩代喇嘛塔的興建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日喀則夏魯寺
此寺位于日喀則東南,始建于公元1040年。元代,夏魯是西藏十三“萬戶”之一。公元1320年,夏魯萬戶長迎請喇嘛教著名僧人布頓·仁欽珠主持寺務,對寺院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元帝對此給予了大量資助,并頒賜金銀佛像三尊。工程所需木材從藏南運來,從東部請來漢族工匠,建起木構架、坡屋頂、琉璃瓦殿堂,使內地的建筑式樣和技術傳到了西藏地區。
夏魯寺主體建筑坐西朝東,底層為藏式,由前殿、經堂、佛殿組成,環繞佛殿還有回廊。二層沿縱軸線對稱布置四座漢式佛殿,除前殿用重檐歇山頂外,其余三殿都作單檐歇山頂。四殿屋面均用綠琉璃瓦覆蓋,檐下用雙下昂五鋪作斗拱承托,其形式和元代內地流行的做法一致。北側一殿內部木構架做法為:四椽摶上施平梁,平梁上立蜀柱、脊摶,脊摶兩側以叉手支撐,也是地道的內地元代做法。
底層佛殿的回廊和前殿二層回廊保存有大量早期壁畫,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和舞蹈姿態明顯源于印度,但建筑物表現的歇山頂、斗拱、綠色瓦頂,又如實反映了內地建筑的影響。
武當山道教宮觀
武當山在湖北均縣(今丹江口市)境內,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據道書稱,真武大帝在此修煉成功“飛升”,所以歷來就是道教的名山勝地。唐代,山中開始建造道教祠宇。明初,明成祖朱棣聲稱,他起兵南下奪取政權因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陰助而取得成功,為了報答神佑,在武當山大興土木,建造道教宮觀。永樂十年(1412年)從南京派遣工部侍郎等官員率領軍工民匠二十余萬人,歷時十一年,建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等建筑群。其中“宮”的等級最高,規模最大,“觀”次之,“庵”又次之。這一大批建筑都沿著溪流峽谷自下而上展開布置,從均縣城內開始,到天柱峰最高點,一路都有宮、觀、庵、廟,形成長約60公里的參拜路線,最后到達真武大帝所居的金頂“紫禁城”。工程完成后,明成祖賜名“大岳太和山”,選道士二百人供灑掃,道士九人為提點官,主管山上各處祀事,又賜田277頃以資贍養。
各宮觀中以玉虛宮規模最大,占地6公頃余(370米×170米),由三路院落組成,中路軸線上布置橋、門四重、碑亭、殿二進,層次深遠。此宮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毀于火災,現僅殘存有部分碑亭、宮門及門、殿基址。
武當山保存的明代建筑有石坊“治世玄岳”坊、遇真宮、天津橋、紫霄宮、三天門、太和宮、紫禁城、金殿等。
紫霄宮是武當山上較大的宮觀之一。整個建筑群坐落在一片臺地上,背倚峻嶺,門屋殿宇依山層層向上布置,前有山門龍虎殿,殿內有青龍、白虎兩神君像,門內依次是左右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等建筑。紫霄殿是宮內正殿,立于二層高臺之上,氣勢開闊挺拔。殿屋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下檐用五踩重昂斗拱,上檐用七踩單翹重昂斗拱。殿內供玉皇大帝神像。
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環山建有1.5公里長的石城墻,四面設門,名為紫禁城,城內峰頂最高處有永樂十四年(1416年)所建金殿,是一座仿木構式殿堂,構件用銅鑄鎦金后拼裝而成。殿的通面闊5.8米,三開間,通進深4.2米,下檐斗拱七踩單翹重昂,上檐斗拱九踩重翹重昂,斗拱排列叢密,明間達到九攢,裝飾化傾向十分明顯。此殿雖小,規格卻很高,工藝精致。殿的柱枋、斗拱、彩畫、門窗、屋面瓦獸都認真模仿木構建筑式樣,可視為明初官式建筑的范本之一。殿內供真武大帝披發跣足銅像,像前有玄武(龜蛇合一)、金童、玉女、水火二將鑄像。殿后有父母殿。這組象征真武神居的山頂城堡,掩映于云霧繚繞之中,極具誘人的神秘色彩。
北京智化寺
此寺位于北京市區東城,是明正統八年(1443年)太監王振所建私廟。寺的布局在明代佛寺中很有代表性。山門內鐘鼓樓左右對峙;經天王殿而進是正殿,正殿內供釋迦佛及羅漢二十尊;殿前兩側東為大智殿,內供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菩薩像;西為輪藏殿,殿內轉輪藏現尚好;正殿之后是一座樓閣,下層稱如來殿,上層四壁木龕內有小佛像九千余尊,故稱“萬佛閣”。
寺的規制并不恢宏,但殿內佛像、轉輪藏、天花、藻井、彩畫等,都極富麗堂皇,極盡雕鏤修飾之能事,其中萬佛閣的藻井和彩畫是明代中期的代表作品。藻井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已被盜賣,現存美國納爾遜博物館。
推薦設計
優秀海報設計精選集(8)海報設計2022-09-23
充滿自然光線!32平米精致裝修設計2022-08-14
親愛的圖書館 | VERSE雜誌版版式設計2022-07-11
生活,就該這麼愛!2022天海報設計2022-06-02
最新文章
致敬!建築大師磯崎新作建筑設計2022-12-30
H Code|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建筑設計2020-05-13
日本建築界最高榮譽 | 2建筑設計2020-04-20
波蘭建築設計師Karina Wic建筑設計2020-04-05